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問責制失靈 何須問鬼神

行政會議新貴劉皇發,初二在車公廟求籤,求出了下籤。因在二零零三年,當時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求出了下籤,同年就爆發連串霉事,因此這枝籤很受議論。

車公廟籤文能否靈驗,有待時間去證明。但籤文首兩句「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就很能為問責制下的香港政府團隊,能否應付金融風暴下的問題作一個註腳。

鬼卒皆為妖 政府欠人才

由董建華上台至今,親政府陣營以至行政長官,一直都想搞所謂「執政聯盟」鞏固政局,但由問責性到政治助理推行,每一次不單未有成功真的搞出個執政聯盟,而且每一次都加深了特區的政治危機。

就單以曾蔭權執政時期而論,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一上任便因薪酬和國籍爭議,令特區政府陷入政治危機,民望亦急劇下滑。劉皇發被委任入行政會議,就被批評為利益交換,不單泛民主派和陳方安生看不過眼,連德高望重的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亦認為當局做法不當。至於做過特首辦助理的陳克勤,雖他在任內未闖過大禍,但在去年他一當選在選舉新聞中心,對著英語傳媒把Try my best講成try my breast,不單成了去年的金句,更令公眾連保皇黨下一代人才的素質,都起了疑問,連劉皇發、陳克勤、以至一眾政治助理,素質如此差都做成這個樣子,令人質疑親建制陣營中人是不是人才凋零,蜀中無大將。

親建制中人的能力如此受質疑,皆因某程度上,他們並非經歷過殘酷政治競爭洗禮,出類拔萃的人。在港英年代,立法局仍然在直選實施單議席單票制時,親北京陣營只有陳婉嫻擊敗麥海華當直選議員。但事後證明,陳婉嫻是多位親建制議員中民望最高的一位。親建制中人急於求成,不願像陳婉嫻般經受政治歷練,更不想經歷失敗,因此,他們就不時恃著他們在畸形政制下的政治力量,向政府拿位置重。但他們越依賴政府派位置,他們的人才更不會受鍛鍊,闖的禍更多,惡性循環下,最終去到「君不須防人不肖」的地步,雖然未至到「眼前鬼卒皆為妖」,但滿朝文武無賢能卻是不用問車公求籤都知。

需經選戰鍛鍊 才能成就賢能

在短期而言,政府需要團結各派力量去應付金融海嘯以及其後遺症,至低限度,政府不應再為了應付親建制陣營無窮無盡的苛索,把公職和問責職位派給他們,而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論任何陣營的人才都破格任用。而有些太具爭議性的人物,就算中聯辦有人不顧港人治港的體統要求任用,都要嚴辭拒絕。因為一旦出了劉皇發、陳克勤一類闖禍多過食飯的人物,中聯辦那些官員並不會代特區政府承擔責任,特區政府應該為自己的管治打算,而不是為中聯辦官員人情帳打算。

但長遠而言,一個真正強勢的政府建基於一個真正選賢與能的政治制度,不論實行總統制的美國,還是內閣制的英國,兩國的內閣官員都是身經百戰,在無數選戰中打遍無敵手的人,他們有能力亦有經驗應付各類挑戰,亦本身在選戰中發展了一套完整的政策論述,像奧巴馬的現行政策,是建基於他擔任參議員時提出一連串法案主張,香港一群沒有受過洗禮的人有何政策實力實在天曉得。如果沒有完整的民主,不論誰做特首,不用求籤都會知,那些局長、副局長都不會幫到政府,特首孤身作戰而死只是遲早問題。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連解籤也造假

行政會議新貴劉皇發,今年按習俗為香港在車公廟求籤,結果求得一支政治意味極重的下籤,籤文句為「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去禍來因自招」,解曰「內有家鬼」,更引發網民和市民議論紛紛。但負責解籤的李師傅,卻作出風馬牛不相及、挑戰普羅市民中文解讀能力的解讀,把一切推到外圍因素,又要求市民要團結和減少爭拗。

劉皇發心虛

查實車公籤文已經用相當淺白的古文寫成,具香港初中中文水平的人,都能夠理解四句籤文背後的意思,毋須讀過術數。而這四句籤文的意思就是當政者的屬下全是奸邪,秦始皇築長城防外患反而引發民變,這些毀滅性結果是自己招來,與人無尤。不同的居士可以有不同解讀,不過總不能離開秦末因暴政而亡的史實典故。但為何聲稱車公很靈驗的劉皇發,卻任由車公廟方的解籤師傅李先生亂解一通。
首先,劉皇發自己心虛。雖然劉皇發貴為行政會議成員,可謂內閣中人,可以代表香港求籤,但劉皇發行政會議席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被人懷疑是利益輸送的產物,不但民主黨向廉署舉報,德高望重的李鵬飛更表明,願意在劉皇發事件上向廉署作供。而過往中國,仍然重視權力來源的合法性,試問一個作賊心虛的人,怎敢讓大會的解籤師傅向港人講真話?
另一方面,能為君之卒者,一定是政府當政的人,眼前鬼卒皆為妖,亦很明顯指向現時當權的一群保皇黨,劉皇發既然是保皇黨的一員,怎敢讓他的同伴知道,他自己求了一支這樣的籤,以及顯示保皇黨當權已經有違天道。因此,這支籤文見諸傳媒後,除了在場解籤的人牽強至極的解釋,甚至有些土共,把鬼卒推到泛民主派那邊。雖話香港中文水平普遍下降,但未去到連淺白古文也解不明的地步,這種解讀當然成不了主流。

等歷史淘汰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現時保皇黨明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卻要恃著畸形政制死抓權位不放,他們人心虛怯至連一支車公廟籤文也不惜弄虛作假的地步。秦王朝正因趙高這些人玩指鹿為馬的把戲太多,令朝中大臣皆為妖。在此情況下,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就促使秦朝覆亡。新聞處剛玩完指狗為鬥的把戲,現在保皇黨又來曲解籤文,看來車公指點給他們的史實,都教導不了他們,這些人等著被歷史淘汰,誠如籤文最後一句所言:「禍去禍來因自招」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不擺平政改 特首難搞行會平衡

曾蔭權在民望低沉時,公布了五名新行政會議成員名單,委任了胡紅玉、葉維義、劉遵義、劉皇發以及楊敏德加入行政會議,取代許仕仁、廖長城、陳智思、范鴻齡和羅仲榮。

由原有人選來看,曾蔭權這次委任的人選,事實上與原有的人選分別不大,皆因在原任五名行政會議成員中,除了許仕仁依仗他的行政經驗,陳智思能發揮維持泛聯盟在立法會支持作用,其餘各人的政治能量相當有限。

相反,這次行政會議人選出現異常的民主派色彩,以及委任備受爭議的中大校長劉遵義加入行政會議,可以看特首現時有多弱勢,以及特首施政出了什麼盲點。

民主派力量與建制派力量平衡

由曾蔭權上台開始,親北京力量一向都是表面合作,內裡暗戰連連。雖然在政改問題上,曾蔭權與民主派關係出現惡化,但在曾蔭權民望下降後,工聯會發動機場地勤人員罷工,在個別政府需要支持的情況,包括《家暴條例》爭議、以至雷曼事件等,親北京陣營都不全力支持曾蔭權。因此,曾蔭權近日在委任西九管理局,以及多項公職時,都已經委任不少民主派人士。

而委任民主派色彩濃厚的胡紅玉,以及擔任壹傳媒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葉維義加入行政會議,再加上民主黨前副主席張炳良,民主派友仔在行政會議已經有三席,事實上已經與建制派劉皇發、劉江華和鄭耀棠形成均勢,加上在同一日,委任同樣民主派色彩濃厚的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擔任香港在亞太經合組織的代表,曾蔭權在可見將來,有可能繼續試圖拉攏民主派,特別民主派中的溫和派以鞏固管治,曾蔭權有可能選擇與民主黨和公民黨修好,以孤立對他管治構成挑戰的社民連。但他的算盤能否打響,仍然要視乎在二零一二年政改問題上,曾蔭權與民主派能否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劉遵義隨時成為負累

不過,筆者對曾蔭權在民望如此低沉時,仍然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加入行政會議這項決定感到不解。

筆者由於過去兩年半,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民選常委,經常處理與中大有關的棘手問題,發現劉遵義校長可謂是多位校長中,政治手腕最差的一位。李國章雖然經常作出不少有爭議性的決定,但李國章很主動會見學生,亦知道何謂政治禁忌,不會主動觸碰一些令人粉身碎骨的問題,或在言論上得罪學生和校友。

但劉遵義在保育、學生報情色版事件和教學語文問題上,強硬得近乎僵硬的立場,加上經常做決定時先斬後奏,結果過去三年中大反對劉遵義的勢力大增。若非劉遵義同時向中大校董會表明不再續約,恐怕整個審議續約的過程,會成為特區政府的政治負累。不過,就算劉遵義不續任中大校長也好,曾蔭權亦應該對他提出的建議作出政治估量,他經常考慮問題和發言時時不理會政治後果,他提出的一些經濟政策建言有可能會變成政治炸彈。

可以肯定的是,曾蔭權未來會繼續試圖大搞政治平衡術,來維持他現有的管治。不過,如果曾蔭權不能在政改上讓民主派有點收穫,是很難爭取民主派支持。而由過往委任備受爭議的金山工業集團主席羅仲榮加入行政會議,到現在委任劉遵義入行政會議,可見得曾蔭權未來仍然維持這種用人方式,日後炸彈說不定正是他自己埋下。

(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執教,現時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民選常務委員)

政府新聞處說假話

在上周,特首於立法會答問大會中,用了一句懷疑粗口諧音的廣東字,來回應黃國健所提出、一條關於湯家驊的提問,成為網絡熱話,更有人將特首粗魯言論製作成電話鈴聲。這件事,本來是一件小事。

不過政府新聞處事後的回應,卻不見得是一件小事。特首言論雖有爆粗之嫌,但政府新聞處作為政府消息權威提供者,理應準確把特首的一字一句寫進發給公眾和新聞界看的「答問大會談話全文」當中,但特首既未有就他的粗魯言論向公眾道歉,新聞處更意圖在談話全文中文過飾非,明明是「狗」變成了「鬥」,令人對香港的一國兩制能否維持感到憂慮。

香港政府新聞處雖是官方宣傳部門,但與中共中宣部不同,過往政府新聞處部份官員儘管不對記者採訪提供方便,但甚少提供誤導性新聞稿,也不會提供像中國那些官方文宣般的假內容,例如像新華社在神舟七號發射上太空前,已經寫好了神舟七號發射後三十小時的測控記。因此,新聞界人士以及市民,仍然會某程度相信香港政府新聞處發放的資料,不會像對中央電視台或新華社之類惡名昭著的宣傳機器般,用之前也得想清楚。

這次政府指「狗」為「鬥」,簡直忘記了現時已是互聯網時代,市民利用數碼科技可以聽到究竟是「狗」還是「鬥」。就算新華社為神舟七號寫了「未來報告」,也因為有人錯誤上傳到互聯網,結果被網民踢爆,最後新華社要發表聲明向公眾道歉收回報道,但現時新聞處易「狗」為「鬥」事件過了幾天,已有專欄作家在專欄中炮轟新聞處不當,但新聞處和政府仍然堅拒認錯,視民意如隱形。較之新華社,香港新聞處可能青出於藍了。如果香港市民不問清楚這件事的是非黑白,恐怕只會鼓勵政府變本加厲發佈假新聞,屆時市民還能相信誰?

特首言詞粗俗只是茶餘飯後小事,但政府新聞處這樣的掩飾卻非小事。到底香港政府過去幾年,向香港公眾講過多少假話,有多少是騙人的謊言。在二十年前,中國政府發言人袁木指六四只死過廿三人,已經令人不寒而慄,難道馮程淑儀是香港版袁木?

相連閱讀:
繆美詩:指鹿為馬

由參議員奧巴馬 看奧巴馬總統

奧巴馬,在二百萬美國人親臨華府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見證下,於一月二十日宣誓成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無可否認,很多人都對奧巴馬寄予厚望,但奧巴馬對世界各國的人民而言,看似熟悉,查實陌生,很多對奧巴馬的報道和評論都是基於他的一些公開言論,以及家庭背景。但到底奧巴馬這位總統,一貫以往的政策取向,以至對事情的看法是如何。由奧巴馬擔任參議員期間所推動的法案,以至他一些公開活動表情,或許有助我們更深入認識,這位歷史上第一位有色人種美國總統。

在美國,一如其他民主國家的議員,不論參議員還是眾議員都有權提出私人法案,不像香港《基本法》以行政主導為理由,對議員提出法案諸多限制。美國公眾要評斷一位參議員或眾議員的功績,其中一項實在指標就是議員提出過多少項法案,有多少正式通過實施。而由議員提出法案的水平,以至有多少議員願意附和(即做cosponsor),可以見到這位議員的政治實力,以至施政能力。

在《200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救援、安全及民主推廣法》(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Relief, Security, and Democracy Promotion Act of 2006)通過前,曾經有人取笑奧巴馬一條法案都未曾成功主導通過。這一點,曾幾何時令人擔心奧巴馬能否贏得選戰。

議員過往提出法案紀錄,法案的全文,以至法案審議的進展以及結果,甚至是相關的文件,都可以透過美國國會圖書館(The Library of Congress)一個叫Thomas的資料庫在網上找得到。根據這個資料庫,便很容易窺探到奧巴馬的政策取向。

管數管得緊的總統

很多人以為奧巴馬屬於較為傾向政府干預的民主黨,在金融海嘯下為了救經濟,仍然會讓政府隨便用錢。查實奧巴馬曾經與他總統大選時的對手,另一名參議員麥凱恩,聯手推動監管美國政府用錢的法案,加強美國政府在使用公帑時對公眾的問責性。而奧巴馬其中一條擦亮其招牌的法案,正正是與麥凱恩聯手管著政府開支透明度的法案。

在二零零六年,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Tom Coburn與奧巴馬、麥凱恩和另一位民主黨籍參議員Thomas Carper共同推動《2006年聯邦撥款問責性及透明度法》(Federal Funding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 of 2006),根據這項法案,由二零零七年財政年度開始,所有接受美國聯邦政府撥款的個人和組織資料,包括金額、組織名稱、組織所在地、撥款內容等都要公開,而民眾可以透過由聯邦政府的管理及預算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管理的USASpending.gov網站查閱有關資料,讓美國公眾知道到底納稅人的錢用在哪些地方。這項法案由於由Coburn和奧巴馬共同推動,因此亦叫做Coburn-Obama Act。奧巴馬不單用互聯網來助選,亦利用互聯網令美國民眾能夠知道自己交給政府的血汗錢去了哪裡。

在二零零八年,在奧巴馬牽頭下,麥凱恩、Tom Coburn和Thomas Carper再度攜手,提出《2008年加強聯邦開支透明度及問責性法案》(Strengthening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Federal Spending Act of 2008),進一步加強對聯邦開支去向的披露,包括需要披露更多資料,以及讓公眾在發現資料庫資料有問題時,可以要求當局作出更正,加強民眾對政府開支披露的監督。

不過,這項法案在審議中途,就由於法案牽頭人(Sponsor)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令他需要辭去參議員職務而無法繼續審議,有可能要交由麥凱恩等人接力去推動。除此以外,在二零零七年,奧巴馬亦都曾提出法案,嘗試禁止政府將合約交給一些仍然有嚴重欠稅紀錄的公司,不過這條法案的附和者不多,亦一直未能成功推動有關討論。

另一方面,由奧巴馬過去四年來對政府開支透明度有關法案的推動,可以見到他的議員生涯中,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要嚴格看緊政府的各項開支,並非戲言。從這個邏輯推論,奧巴馬就任總統後,如果美國政府各部門以為可以以推動經濟為名、聯邦政府公務員可以胡亂花錢的話,很可能會遇到更多、更大的麻煩。

從來都推動扶助窮國

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提及要扶助窮國,包括提供食水、食物、協助改進他們的農業,甚至滋潤饑餓的思想。這查實不只是奧巴馬就職演說所宣示的外交方針,這也是奧巴馬的一貫主張,在奧巴馬第一項成功主導的法案《200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救援、安全及民主推廣法》,就可以看到奧巴馬日後如何藉扶助窮國來宣揚美國的民主,以至國務卿希拉莉提出的「智慧力量」(Smart Power)到底是如何的一回事。

在二零零六年十二月通過的《200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救援、安全及民主推廣法》,規定美國政府,除了要運用美國在安理會的影響力,協助剛果民主共和國交戰各方的停火和解除武裝協議,亦規定美國政府,需要評估剛果民主共和國愛滋病的傳染情況,以及向協助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滿足民眾在糧食、食水、教育、居住等基本需要。現時這項奧巴馬推動的法案仍然生效,援助計劃將繼續推行直至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情況,改善至滿足法案的要求為止。

而奧巴馬在二零零七年亦提出過法案,要求總統訂立策略,去解決國際貧窮問題,並且在二零零八年四月成功被列入立法時間表內,他特別關注那些每天人均生活支出低於一美元的國家。

由奧巴馬過往對國際貧窮狀況的關注,就不難看到這位非洲裔總統日後應該不會動輒主張派兵去其他國家,但美國日後會繼續當國際警察,甚至國際保母。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主張,近日在他的言論中已露端倪,不用等他去做總統,已經不知不覺間開始陸續在美國政壇彌漫。而在他上台後,只會更大力向這個方向前進,美國雖然在金融海嘯中損手爛腳,但奧巴馬似乎會相當熱衷於推動如何利用美國的國際力量去解決貧窮問題,美國的國際形象應該有望得到改善,一洗共和黨留下的好鬥形象。

環保參議員

上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對清潔能源、環境保護的工作相當不積極,甚至被指只為了積極保護大石油公司利益,這也難怪,喬治布殊出身的德州,是一個以石油為主的州份。

而由奧巴馬參議員過往主導推動法案紀錄來看,奧巴馬是一位相當重視環保的參議員,而他的政策方向,與布殊是相反的,威脅油公司利益的替代能源,恰好成為奧巴馬參議員的至愛。相信美國政府在環保政策的立場,至少在行政部門的行為模式方面,會與喬治布殊有相當大的不同。

奧巴馬曾經主導相當多與環保有關的法案,而主要焦點在汽車使用的替代燃料,禁止使用有毒物料等方面,而推動過的法案可以見以下列表。

其中,禁止運輸水銀物料的法案,已經通過成為法律,可惜的是還有很多法案都只是「得個提字」,未能排入立法時間表,這堆奧巴馬做參議員時未能成功提出的法案,會否在他做了總統後陸續推動,令美國在禁止有毒物料使用,以至推廣替代能源上,不會落後於歐盟,就相當值得注意。

從奧巴馬過往推動的政策主張來看,這位總統講的Change,應該並非一味講了就算,反過來,他的參議員議政之路,正好說明他心裡一直有很清晰的施政方針和治國理念,並且美國公眾也能看到這些方針和方向的具體內容,畢竟美國是實施了民主二百多年的大國,如果候選人過往沒有相當的往績支持,很難令美國人相信這個總統正是可以帶領這個超級大國的領袖。可以清楚見到,奧巴馬管治下的美國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方向性改變。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我們不需要道德警察

在《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檢討到尾聲時,突然撲出了一堆聲稱代表「沉默大多數」的宗教團體和家長組織,他們聲稱要保護子女為理由,不單要求當局延長諮詢期,而且聲稱整個社會色情泛濫,道德淪亡,要求政府代他們加強淫褻及不雅物品的監管,甚至提出一些危害資訊科技界發展的建議。

  筆者明白,很多家長為口奔馳,未必有很多時間向子女解釋一些性問題,而現時坊間針對家長和教師的性教育亦比較缺乏。不過,若然家長們因自己沒時間,就任由一群宗教狂熱分子騎劫了你們的立場,筆者恐怕不只是資訊科技業界的災難,而是整個社會的災難。

應避免偏頗意見

  在上周五筆者出席了政府舉辦的諮詢會,那些由宗教狂熱分子組織的家長,他們所提及的性知識確實令人大開眼界。例如有一名家長,竟然指香港通街女性內衣褲廣告,令他們有子女會想摸女性的親友,令其親友受辱。筆者不能證實是否真有其事,但由這名聲稱是家長的觀點可見,他們的性觀念根本與塔利班執政時的阿富汗,或伊朗一類國家相距不遠,這些國家在資訊自由上惡名昭著根本眾所周知。

  其中一名家長的觀點亦令人極為訝異。最近有一隻日本避孕套的牌子,以又薄又不易破為招徠,在電視廣告上,幾位二十多歲的演員,把吹成氣球般的避孕套狂踩也不破,證明避孕套又薄又安全,以廣管局的保守英式尺度,在晚上九點後播是很正常,而且可以作為一個性教育教材,解釋避孕套為何是防治性病的重要工具,但是家長連這點也受不了,證明個別人士的尺度已經脫離了時代。

  當然,個別人士如何管教子女,或個別人士的性觀念如何不科學,筆者管不到,但如果這些人的尺度被寫成法律,然後由政府運用納稅人的公帑,去將他們的尺度,強加於其他人身上,這就相當有問題。任何市民都有自己的權利,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道德標準與生活。在會上很多宗教狂熱分子,以至家長,不斷重覆指章子怡「淫照」在免費報章也出現,他們沒選擇不看這些內容。筆者對這類新聞沒興趣,根本沒有去在互聯網找尋這類資訊,甚至公開指責這類報導侵犯他人私生活,為何他們就要政府多管閒事做道德警察?

何必惡言相向

  而近日部分宗教界人士的言論,甚至已經令市民憂慮到,部分人以為自己可以隨便人身攻擊他人,像梁燕城在《信報》的專欄中,竟然用上「偽民主派」這些土共才用的抹黑他人用語,如果政府真的聽從宗教人士所言延長諮詢期,恐怕類似梁燕城,甚至像在討論《家庭暴力條例》時,蘇穎智牧師公然在立法會抹黑同性戀者的言語暴力將會無日無之,這又豈是香港社會之福?

  因此,筆者要提醒沉默大多數,香港政府確實應該協助去搞好家長和教師的性教育,令家長指導子女時能夠尋求協助,不過,小心那些想在香港強加神權信念的人,借新媒體興起機會混水摸魚,到時香港自由社會被毀才後悔就太遲。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政治不改革 廣東埋炸彈

由除夕開始,廣州駿景花園變成了一個政治火藥庫,當地居民為抗議當局,在駿景花園距離不夠十米的土地,興起一百一十千伏高壓輸變站,連日爆發警民對峙,就算有居民被捕、被打亦在所不惜,在筆者下筆成文時,抗議浪潮仍未平息,只是公安在建築地盤堆了一大堆貨櫃,以防示威群眾再來,但已經形成小區中強烈的反政府氣氛。

由太石村開始

廣州是中國維權運動之鄉,在二零零五年,現已被當局判監的法律界人士郭飛雄(真名楊茂東),教導番禺區太石村的村民以法律手段,對不公正村委選舉結果抗爭到底,展開了中國維權運動序幕。事隔四年,由原本太石村的一件小事,變成了全國遍地開花的維權運動。現在維權運動,亦由廣州市郊,發展至廣州市區。

廣州之所以成為維權運動的發源地,除了廣東人性格剛直外,珠三角地區鄰近香港,很多香港人的文化和想法,包括法治精神等亦深入珠三角。加上珠三角經濟發達,土地權益涉及的財富高如天文數字,民眾對土地權益有關的事特別關注,因此,廣東地區不單最早爆發維權運動,而且維權運動涉及的時間亦特別長,像太石村事件持續了幾個月,筆者相信,駿發花園事件亦難短期內平息。

今年與二零零五年不同的是,二零零五年的中國經濟基調良好,珠三角一帶普遍不會爆發工潮,由土地糾紛造成的零星抗爭,政府尚有能力集中應付。但二零零九年,東莞、佛山、深圳、廣州、珠海等地都是外資欠債不還,惡性倒閉的工廠,加上廣東的士司機也是一肚怨氣,只要幾件群體性事件一齊爆發,廣州公安能否有足夠警力應付便成一大疑問。像廣州白雲區在去年十一月,就曾經有的士司機爆發罷駛,假設駿景花園發生警民衝突期間,白雲區又來的士罷駛,之後番禺一帶鄉鎮發生維權抗爭,已夠廣州市官員疲於奔命。

先在廣東實行政治改革

因此,相比起中國其他縣市,廣東地區不單因臨近香港,更有條件實施政治改革,亦更有需要實施政治改革,除了廣東要面對的反對聲浪太多,現有體制難以應付外,廣東地區一帶生活質素,已經與香港差不多,但政治制度就連港英政府在七十年代實施的諮詢式民主,行政吸納政治也不如,試問現有的地方政治體制,何來能力預警可能出現的政策反對聲音,以及在事情未惡化至失控前,就先行讓步化解危機?

當然,要求廣東地區實施普選,那是不切實際,但中國在現有體制下,實行諮詢式民主是應該游刃有餘,例如現已直選產生的鄉鎮、縣區級人大代表,共產黨大可放手不再操控,成立獨立的選舉委員會取代人大常委或民政局去負責選舉,而選出來的獨立候選人,遇上有合適的人才再吸納入共產黨也未遲,就算對方堅持獨立參選下去都不見得有大礙,有體制內的反對派,去協調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總好過事事由共產黨一抓把。中國當局應該明白,某程度上,香港的泛民主派也是建制的一部分。

此外,在城市規劃等問題上,亦應學習香港,由獨立的委員會去把關,而不是由政府官員自己說了算。事實上,現時的制度,根本只是貪污溫床,而不在制度上減少貪污,中紀委三頭六臂都無補於事。

總言之,珠三角已經變成了政治火藥庫,而作為中國經濟的黃金地區,一旦出現重大政治事件對中國誰都沒好處。現時搞政治改革所付的成本,總得比任由火藥庫爆炸低一點。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蘋果應付金融海嘯的策略

最後一年有蘋果參與的MacWorld在上週開幕,今年的MacWorld既沒有健康受人關注的Steve Jobs,也沒有iPhone之類令人振奮的產品,有的只是Macbook Pro的小更新,以及iWork和iLife推出了新版。有些雜誌和輿論,都指蘋果「無料到」,甚至用玩完來形容。

但由商業策略上考慮,蘋果在金融海嘯仍然揮之不去的時刻,在硬件產品上採取保守的策略,反而在軟件和內容銷售上採取比較進取的策略,這是相當合情合理的做法。

誰有能力去買

無可否認,蘋果是有一點運氣,至少iPhone 3G以至新一代的Macbook在金融海嘯捲至前已經推出,並得到相當的銷量,這最低限度,令到Mac的生態圈能夠進一步擴大至一個在金融海嘯的時刻,仍然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步。

而在金融海嘯後,由於消費信貸疲弱,以及人們的就業前景不明朗,除了死忠的蘋果支持者,以及仍然有能力投資的企業,仍會買蘋果的電腦外,誰有能力或有這個膽量去買一部新的蘋果電腦呢?在明知零售市道會大為萎縮的情況下,蘋果仍去推出新型號的電腦,這賭搏未免太大了。因此,蘋果對新的硬件,包括傳聞中的iPhone Nano採取按兵不動的策略是合理的,明知市場不景氣,就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好好鞏固現有的市場佔有率,以及好好運用蘋果手頭上過百億美元的現金,這已經很好。

相反,現有蘋果的用戶會追求更便宜而且好用的軟件,藉此延續現有硬件的可用性,或為了更便宜的軟件,有理由去投資一部新電腦,因此,蘋果在今年MacWorld推出新版的iWork和iLife同時,更推出了Mac Box Set,以極為優惠的價格,將Mac OS X Leopard、iLife和iWork綑綁銷售,這要吸引現有早一代Intel Mac甚至PowerPC G5 Mac用家升級軟件,以及把有可能流向微軟的市場份額及早截回來。

另一方面,蘋果亦打算大大擴展iTunes Store內沒有DRM的音樂,以及推出便宜至六十六美仙的歌曲,這也是合理的做法。雅虎關閉音樂銷售服務時,搞得雅虎用戶人心惶惶經驗告訴大家,DRM會削弱音樂消費者的信心。另一方面,當更多人選擇在經濟不景時減少外出,肯定會少了人出外買唱片,更多會在網上找盜版歌曲。如果不減價至某個水平先下手為強,只會讓這些不打算買唱片的人流到盜版網站手上。如果iTunes提供一個便宜而方便的方案,讓消費者買更多音樂,有心靈上的安慰,這肯定是蘋果以至唱片公司都可以在海嘯下達致雙贏的方案。因此,今年蘋果揭示的策略是改為採取守勢,而沒有自Steve Jobs重返蘋果以來,每一年都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產品的情況。在消費者市場不足以支持的情況下,蘋果又有何必要去冒險?

當然,蘋果在未來都會推出新硬體產品,而已經傳得很沸沸揚揚的iPhone Nano以至Netbook版本的Mac都很大機會上馬,但蘋果推出產品的目標,已不是像過往一樣,會在Windows的世界中搶奪很大的餅,而是維持一個生態圈,讓蘋果的Mac平台和iPhone平台,仍然有新款的產品、軟件和服務,把現有的客戶以至開發者都留下來,等到經濟開始復甦後,消費者重新有能力去買精緻的東西時,再度衝鋒陷陣。而其他電腦和科技公司,亦難免要採取類似的策略去度過難關,指蘋果玩完或沒新意的人,似乎他們的思維方式仍然在金融海嘯前,未有認清現實,筆者只能祝他們日後好運。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員工態度馬虎 醫管局必須改革

近日與醫管局有關的失誤事件,可謂一單接一單,上月底有明愛醫院門外有心臟病人失救事件,剛發生了東區醫院男嬰屍體失蹤事件,還未計同樣引起公眾譁然的北區醫院割錯乳房事件,以及USB手指遺失事件。

如果只是個別事件,都未必是醫管局機構管治的問題。不過,當北區、東區、明愛等醫院,都出現各類不同的失誤事件時,那就不是可以靠炒掉行政總裁,或者個別員工可以解決問題,而是機構文化以及制度出現系統性問題,才會令醫管局這麼多成員醫院,近年出了這麼多的錯誤。

工作馬虎誰之過?

以筆者所了解,醫管局內部的指引,很多都如磚頭這樣厚,筆者對員工能否在短時間內消化這些指引深表懷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近年醫管局很多失誤,不是與有沒有指引有關,而是員工馬虎了事有關,如果員工是非常在意每一項工作細節,不可能有拿錯標本化驗、USB手指遺失、男嬰屍體與成年男子屍體同放一櫃、明愛醫院急症室當值人員,沒有理會其他部門同事求助等一系列問題。

而北京已經發現有人感染H5N1病毒,並病發身亡,在禽流感病毒以至其他冬季流行離奇病毒可能南傳的今天,醫管局員工的馬虎心態,正正成為公眾衛生的重大威脅,如果醫管局在處理H5N1病毒相關事務上都掉以輕心,不單有可能令醫管局員工以至醫院病人受感染,更有可能反而令醫院成為傳染疾病的根源和禍患,這後果肯定是香港市民所承受不起,因此,醫管局員工的服務心態,陋習等等有相當急切需要改革,否則就後患無窮。

研究機構改革

這麼多醫院出現醫院員工做事馬虎的問題,醫管局需要了解兩件事,那就是現有醫管局的薪酬、賞懲以至激勵機制,有否鼓勵員工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心態?以及現有醫管局是不是找了一堆缺乏管理能力的人,去負責前線以及中層管理工作?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空降醫管局後,事實上已經推行不少改革,試圖解決醫管局內部問題,但醫管局現時大多數中層以至前線管理人員,都是由顧問醫生所晉升,而並非行政和人事管理上的專家,醫管局是否應考慮由非醫生出身的行政人員去參與醫院管理工作,能改革得到落實,以及更能解決人事管理上的問題。

另一方面,醫管局的員工有否出現工作時間過長問題,導致集中力不足,因此誘發事故;現有醫管局的薪酬架構,以至晉升過程,又有否導致員工有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態度,因此他們長期工作不認真,導致醫療事故的出現,這些問題,都是過往傳媒以至政府官員都有仔細思考。

醫管局由成立至今,作為統管香港眾多政府和津貼醫院的龐然巨物,既繼承了政府內部部分的工作文化和陋習,而龐大的組織所造成的山頭主義、溝通問題,以至行政管理問題也是堆積如山,而這一連串醫療事故只是冰山一角。政府除了對那些事故表示遺憾外,行政長官應否考慮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檢討現有醫管局運作的問題,並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這不單比醫療融資改革更為急切,而且這也是公眾利益的所在,光是炒掉幾個人只是撫平公眾一時的憤怒,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保育這帷幕 先掀左右派地雷

近年轉型成粵劇專門表演場地的新光戲院,租約在下月屆滿,如果大業主不願續租,香港就會少了一個重要粵劇表演場地。不少粵劇團體,都要求政府出手,保育新光戲院。

儘管不少市民都要求保育新光戲院,但不少像筆者般,在北角長大的人,對新光戲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次保育新光戲院,倒不像保育利東街般,會得到社區人士的支持。

北角人的記憶

對於北角老居民,新光戲院並不是粵劇表演場地,而是一個政治場所。新光戲院所座落的僑輝大廈,與隔鄰的僑冠大廈,以及華豐國貨公司,都是中共在香港的重鎮,因此北角中部才被諷刺為解放區。

在一九六七年暴動後,由於位於觀塘的中共左派戲院銀都戲院,曾經在暴動期間,被港英政府指藏有武器,以及煽動性材料而被停牌,在這個背景下,中共在自己能夠牢牢控制的僑輝大廈開設新光戲院,作為左派院線的龍頭。因此,中共國慶晚會在回歸前是在新光舉行,很多中共所搞的表演也是在新光進行。新光對北角居民的記憶,就是左派根據地。

而新光戲院步向非政治化,查實是在一九八八年,新光戲院由霍英東家族交到聯藝機構有限公司管理後,才由一個左派戲院,漸漸變成一個商業戲院。新光戲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一度被改成迷你戲院,並加入其他院線,例如新寶和嘉樂院線。到了近年,香港電影業不景,除了位處商業區的戲院仍然有叫座力,在一般住宅區的戲院都不再受歡迎,新光依賴本身仍然具有表演舞台的優勢,變成了粵劇表演重鎮。很多粵劇界人士,是有為保育新光,而將新光地位誇大之嫌。在北角老居民的了解,與粵劇界人士有相當大的分別。

亦由於新光戲院本身的設立,都已經具備政治和統戰任務,因此,在北角這個不離開政治的社區,保育新光戲院是有兩派意見。在新光戲院附近社區,住兩派政治立場極端的人馬,一派是積極擁護中共的福建籍居民,他們當然支持新光戲院的保育,這也是所謂土共「鐵票」在北角的起源。

但另一邊,同樣住在這個社區,以反共聞名的華裔印尼人,由於他們受中共所騙,放棄印尼的生活回到中國,但書讀不成,反遭迫害批鬥,然後在七十年代被驅逐出境,他們對中共情感上的憎惡感,不單令他們在二○○三年區議會選舉,在新光戲院所處的錦屏選區,蔡素玉對梁國雄一役中大力支持梁國雄,幾乎令梁國雄擊敗蔡素玉,他們對新光戲院的保育,亦有強烈的保留。因為他們認為,北角被政治化,就與中共在當地的設施有關。如果土共不撤出北角,北角就仍然會被冠為解放區,政治味道和對抗意識亦揮之不去。

一間真正的戲院?

當然筆者亦明白,新光戲院當成為劇迷熟悉的表演場地後,而粵劇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保育新光戲院不是沒有道理。另一方面,如果因為新光戲院的政治色彩,而支持拆除新光戲院,這與土共因皇后碼頭的港英殖民色彩,支持清拆皇后碼頭的邏輯無異,這種政治報復邏輯,很容易撕裂社會,因此,保育新光戲院的過程中,需要一個讓新光戲院完整過渡成一個粵劇以至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場地的去政治化過程,除了讓不同政見人士都可以參與保育新光戲院的工作,亦避免新光戲院在當地持續存在,造成與北角居民的對立。話雖有一半北角居民可能熱烈支持保育新光,但有另一半居民可能激烈反對保育新光。因保育新光造成北角社區的二元對立,這是筆者作為一個北角長大的人所不願見到。

現時新光戲院的管理機構聯藝機構有限公司,並非一個非牟利機構,而是一個與中共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機構,這對爭取市民支持保育新光戲院極為不利。因此,包含不同立場的粵劇界和文化界團體,應該考慮組織一個政治中立的基金會,基於政治中立,包容不同政治和國家立場的原則,接管新光戲院,向大業主買下新光戲院的永久業權,並且表明,除了粵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不容許其他政治活動在新光舉行,但容許政治團體在新光演出具政治味道的演出,不論文革樣板戲,以至以六四為題材的新編粵劇都可以。

另一方面,現時新光戲院所編排的戲目中,有不少是政治團體包場,像十一月和十二月,就出現公民協會包場、北角西分區委員會包場和環泰分區委員會包場情,北角居民看在眼裏,只會加深他們長期以來對新光的政治觀感,日後這類包場應否避免,或者歡迎各黨各派都可以包場,這都要粵劇界人士,與北角社區的成員以至前成員仔細商討,尋求一個雙贏方案。因為新光戲院的可持續發展,是必須得到北角這個已經滿是政治敵對和傷痕的社區,各方面的贊同和信任。

「非政治化」的政治

當然,新光戲院的保育還有更多方案可以商討,例如連僑輝大廈內樹人小學舊址一併買下,並且將這部分改成香港粵劇博物館,讓公眾有渠道了解香港戲曲發展史等等,這些都要有仔細方案,而不是像八和會館汪明荃開記者會時說,只要行政長官一聲令下便說了算,特別在有不少人本身對新光已經持有敵視態度時,曾蔭權現時民望低迷,他倒承受不起他隨便開口保育新光戲院,導致公眾批評的政治代價。

新光戲院的保育,不只是粵劇界的事,這涉及香港社會左右兩派的不信任,以至歷史傷痕,這通處都是歷史遺下的地雷。筆者當然希望能夠解決粵劇表演場地的問題,但面對香港仍然具爭議性的左派歷史,長遠保育新光戲院的方案,仍然需要對歷史的深刻認識,以及過人的政治智慧。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醫療券背後一塌糊塗的IT問題

政府為了紓緩政府診所以及公立醫院的壓力,推出醫療券計劃,並乘機推廣政府在醫療融資改革所宣揚的「錢跟病人走」的理念,豈知整個計劃設計一塌糊塗,很明顯這是由一些不理解資訊科技技術,亦不理解一般用戶使用習慣的人安排這項計劃。由 IT 角度來看,醫療券的實施只能用失敗頂透來形容。

現在香港智能身份證持有人,只要去香港各大公共圖書館進行一項簡單程序,授權香港公共圖書館館長及其代理人,讀取智能卡晶片內的身份證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及出生日期等資料,此後市民便可以利用智能身份證借書,包括享受自助借書功能。

善用智能身份證

雖然長者使用醫療券無須申請,但首次使用醫療券時,根據政府網頁的介紹,醫療服務提供者須替長者進行一項簡單程序,授權衛生署署長開立醫療券戶口時,收集醫療券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那些資料根本與公共圖書館所要的資料大同小異。既然如此,政府應該叫長者到醫管局各大診所、醫院,或個別自願而有能力處理的私人醫療機構,例如私家醫院,開立醫療券戶口,日後使用醫療券時,就利用已經插有智能卡讀卡機聯網電腦,讀取智能卡資料就可以使用醫療券,而只有上門服務等情況才用語音互動系統,單是這點,已經大大簡化整個醫療券使用程序,而且有助提升醫療券系統的可靠度。

香港政府的智能身份證是使用業界標準的接觸式智能卡,現時智能卡讀卡機只要100元左右一部,具有部分市民利用載入智能身份證上的電子證書,進行購物以及各類需要加密的通訊,既然香港身份證功能如此先進,而理論上,智能身份證上指紋及入境相關資料,除入境處系統外,根本無人識讀取,為何政府不利用智能身份證來推行醫療券?政府利用智能卡推行醫療券,唯一需要做可能是寫一個 Java 程式或者一個 Active X 物件,令市面上主流瀏覽器可以在保密情況下,讀取智能身份證上的資料。

反映部門協作問題

由這次醫療券推行得一塌糊塗,可以看出政府各部門之間在如何妥善利用現有香港資訊科技基建來推行政策,完全沒有概念,沒有仔細考慮其他部門有沒有現有系統或技術,可以協助推行政策,就貿然浪費公帑開發一些新系統新程序,而這些系統在推出前,未在使用方法上諮詢使用者意見,又不願提供適當的技術支援,甚至資助,這令政策推行起來不單事倍功半,而且更有浪費公帑、浪費時間之嫌。

政府最初花了大筆公帑搞了個智能身份證計劃,從反恐和保安角度而言,政府的決策是合理的,但政府在如何進一步推廣運用智能身份證上,不應做的,例如預留空間做電子錢包、由香港郵政推出難用透頂的電子證書,很明顯是走錯了,而應該做的,例如利用智能身份證妥善推廣醫療券,就完全沒有做,到底在香港智能身份證晶片內,有限 32KB 空間中,還有多少空間發揮,還有多少可以便利市民又保障私隱的潛在可能。看來各大政策局,以至認真關注市民生活便利的IT業界人士,應該重新思考一下。醫療券只是開始,在智能身份證的協助下,香港有更多政策和服務是可以更有效率地向市民提供,而不會因低能的 IT 設計,搞得最後政策招致不必要民怨。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中共在三鹿案中作賊心虛

去年,全中國國民,以至亞洲各國民眾都被中國出口的含三聚氰胺食品嚇出冷汗,誰都估不到,中國乳品業人士為了隱暪牛奶中實質含的蛋白質含量,大規模使用三聚氰胺這種化工原料,還令這麼多人飲到生腎石。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至今為止,不單未有任何與三聚氰胺毒奶相關的民事案件立案,相反,追討民事損失的民眾會被捕。而除了倒霉的三鹿公司領導人接受刑事審判,蒙牛、聖元、伊利等公司的高層和老總,雖然曾向公眾道歉,但未有人因毒奶而被捕。

涉及系統性造假

明眼人都看得出,由三鹿公司破產,到三鹿公司的人員受審,都只是找人做替死鬼的假戲,事實上,是利用這些大鑼大鼓的行動,阻止這有可能是中國全國其中一宗已經浮了上水的系統性腐敗案,被進一步追究下去。

中國有廿多間,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的乳品企業,有出產含三聚氰胺的乳製品,而中國有這麼多出口食品被各國驗出有三聚氰胺,因此可見,三鹿公司不是第一家使用三聚氰胺,而是政府有個別人員,教導各地乳品企業利用三聚氰胺做假,這涉及已經是系統性做假,只憑田文華、石家莊幾間化工公司老板等幾位企業東主,又如何搞出這麼多毒奶,只是因為三鹿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是紐西蘭恆天然公司,這公司有一定的國家企業背景,他們為保形象不惜透過紐西蘭首相,向中央政府告狀,才令事件不得不曝光而已。因此,對全球各地包括中國民眾而言,中國一定要回答,誰是這樣的系統性腐敗的黑手,真相才真的算得上水落石出。

而由於中國政府已經鐵了心,隱暪這個搞出大量毒奶的腐敗集團,因此,全國各地毒奶苦主的民事訴訟一定無法立案,皆因搞清不同乳品集團在事件中的民事責任,都有可能揪出背後的腐敗集團出來,這集團的後台一定非同小可,否則難以深入全國各地。如果讓案件立案,中國當局根本交代不到事件他們該負的責任。

但由中國政府這種不打算向全世界、全中國人民問責的態度,都已經看出這個政權的腐敗癌已經去到末期,無可救藥。毒奶事件,將會是中國歷史其中一個重大轉捩點,人民由這刻看清,官官相護正把這個政權推到敗亡邊緣,失盡民心。

關連閱讀:
繆美詩:誰是毒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