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效深研建新隧道 西隧問題可解

政府就解決3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均造成的擠塞問題,用了幾百萬公帑聘請顧問做報告,並對報告進行諮詢。而整份報告,以至社會議論的重點,都在於如何拉近東西隧收費,與紅隧收費之間的距離。

根據香港經濟活動的一般習慣,由於香港的貨櫃港在葵涌,主要工廠區和貨倉集中在新界西北、火炭、荃灣、葵涌、港島西環一帶,部分貨櫃車應會優先考慮採用西隧,皆因西隧一帶的道路大多數不會擠塞,而且節省燃油。但由於西隧收費高得太可怕,重型貨車法定收費可高達365元,試問駕駛人士又怎會用西隧?結果當然是出現貨櫃車路經中環的奇景。

筆者很明白運輸業界希望西隧主動向貨車等減價,事實上,這亦可減緩紅隧的擠塞情況,至少貨車會避免使用紅隧來往西環、葵涌和機場。不過,西隧現時根據政府與西隧公司簽訂的BOT(協議營運模式)協議營運(見下文),不會以一個公眾接受的價錢讓西隧收歸政府所有,更不可能主動回應交通業界的訴求,以紅隧相同的價錢讓這些車輛使用西隧。那政府如果不採取適當的政治手段,根本不可能解決當前的交通死局,用幾百萬來聘請顧問公司作研究,最後很可能只是浪費公帑。

深建隧道免費用 問題迎刃解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曾幾何時都面對同一問題。來往鹽田港與羅湖之間的梧桐山隧道,是深圳第一條以BOT模式興建的隧道,但由於收費高昂加上經常擠塞,成為深圳市政府一大難題,亦阻礙了鹽田港的發展。深圳市政府希望與投資梧桐山隧道的公司商討解決辦法,但始終無功而還。

在談判一直無成果後,深圳市政府便開始作兩手準備,一方面持續與梧桐山隧道的營運公司談判,另一方面,將已經關閉的盤山公路重開,並且升級為高速公路,又着手興建與梧桐山隧道平行的梧桐山第二隧道。而第二隧道由深圳市政府用公帑投資興建,市政府表明第二隧道將會免費讓車輛通行。

在梧桐山第二隧道真的開通後,由於梧桐山隧道的流量大減,梧桐山隧道的營運商終於願意與政府談判交回經營權問題,解決了鹽田與羅湖之間的交通問題。

縱使梧桐山的例子,與香港有點不同,皆因梧桐山隧道本來就已經飽和,梧桐山隧道東主妥不妥協,深圳市政府都需要興建盤山公路以外的方案解決問題。然而,深圳市政府最終成功國有化梧桐山隧道,關鍵在於有決心以實質行動,迫原有的隧道營運者投降。而香港政府對西隧的態度,就相當軟弱無力,令人失望。

政府欠決心 徒被西隧牽鼻

香港政府不一定要真的興建第四條海底隧道,只不過政府不應現階段一口否定興建第四條海底隧道的可能性。若西隧仍然不願減價,政府應考慮在興建沙中綫時同時興建第四條海隧,或興建與西隧平行的新西隧,像梧桐山第二隧道一樣,迫西隧公司投降。

筆者相信,只要西隧公司相信政府有興建第四條海隧的決心,西隧公司會樂意重返談判桌,在一個合理價錢基礎上商討西隧公有化的問題。政府如果沒有兩手準備的決心,筆者可以肯定政府在西隧公有化問題上,會繼續被西隧公司牽着走,政府就繼續被市民指罵下去,完全做不到強政勵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