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9日 星期二

克服养儿恐惧才是最重要

生育率下降,影响到国家的人口替代水平,对国家前途造成一定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作者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新加坡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认为有关方面必须着手提高新加坡年轻人对家庭制度的信心,并通过大众教育方式提高他们对养育子女的知识与认识,同时通过一些方式促进同一邻区家庭在养育子女上互相扶持与学习。

  最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告诉他的国民,若任由新加坡的生育率处于低水平,将会使这个国家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吴总理的这番话并不夸张,虽然新加坡的移民政策非常宽松开放,但长期由移民来维持人口增长率,始终不是稳妥做法。移民对新加坡的归属感,始终不及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的。

  新加坡政府虽然在物质上鼓励国民生育,包括发放婴儿花红,给予家长们种种优惠,但仍然不甚奏效。笔者虽然不是新加坡人,但都明白新一代为何眼见有那么多的优惠,都不去生儿育女,甚至去结婚。

  在此,笔者就野人献曝,向新加坡政府提出一些鼓励人民生多一点的建议。

对家庭制度不信任

  首先,这代人不少都会害怕离婚这个问题。虽然新加坡的离婚率可能还不及香港或其他西方国家,但有不少曾经经历家庭风浪的新一代,想到离婚可能给下一代带来的苦头时,他们为免下一代白白受到家庭离异之苦,都可能选择不生儿育女,免得新一代来到世上就受尽苦头。

  现今一代不敢生小孩,某程度上与人们对家庭制度的不信任有密切关系。一般人都认为家庭离异很普遍,而家庭离异所引发的问题,如抚养权争夺战、父母不和、缺乏其中一方的关怀等对小孩子不好,那人们对生小孩子的诉求便减低。若整个社会大环境能够不断改善,减少导致家庭离异的因素,那么人们就会放心一点生儿育女。

  有关方面除了通过官方或民间组织为单身人士制造结识伴侣的机会之外,对于准夫妇或现有夫妇,也应提供多一点婚姻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维持紧密的沟通,如何在拍拖的阶段,替未来的婚姻建立稳固的基础。

公众教育提高管教小孩知识

  就算大部分夫妻都很恩爱,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也未必能够促使生育率急升。有不少夫妻的婚姻生活很美满,但想到管教孩子的麻烦时,就算有生儿育女的冲动也会急急打消。

  而儿女管教的麻烦,不是多建几个政府资助的托儿所可以了事。托儿所只不过令职业妇女不用怕子女在上班时没有人照顾,但养儿育女时,还要顾及与儿女的沟通、儿女们的教育、小孩子的品格等。

  在现在这个充满物质引诱的社会,一个小孩子已经可令父母们筋疲力竭。新一代的男女们都认为生儿育女责任大,又耗尽心力,与其卯上这麻烦,不如不生小孩子,管教儿女的麻烦,间接上是令新加坡之类的发达地区人民不愿多生小孩子的原因。

  这个问题不是政府发出婴儿花红就可以解决的。有关方面不妨多通过大众传媒为公众提供养儿育女的知识及技巧,并推动同一个邻区的家庭多交流,互相交换养育的心得与互相帮忙解决困难,让毫无养育经验的年轻人有个基本的认识,又有个学习与寻找扶持的地方。

适度打开性禁忌

  就算夫妇恩爱,也想生小孩子,但在城市的生活压力下,生儿育女还得要过性能力这一关。若男士或女士们因工作压力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出现性生活问题,甚至因此出现婚姻问题,哪还谈什么促进生儿育女。

  在新加坡一类较保守的东方社会,大家普遍上视性为一种禁忌。就算性生活不愉快也不敢讲出来,结果政府也未必知道原来人民并不是不为,只是不能。当有很多人面对性生活问题时,试问生育率怎可能会高?

  香港的家庭计划指导会和美国辉瑞药厂,在香港的地铁车站都有大规模的广告,推广针对男性性问题的检查。笔者认为新加坡政府也应大力推动民众主动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寻求解决性生活问题的途径,甚至推出“伟哥津贴”也未尝不可,好让那些想生儿育女,但老是找不到不育原因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向社会作出贡献。

深入了解家庭生活的改变

  对于新加坡这类小国,生育问题当然不是私事那么简单,还可能是涉及国家前途的大事。但正由于生儿育女的事如此私人,若政府只懂得投下金钱在硬件设施或金钱奖赏,而没有从家庭和性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总理如何声嘶力竭要求提升生育率也是徒劳无功的。

  这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应尽早展开全国性的性生活和家庭生活研究,并以此制订新的家庭及性教育政策。深入了解国人对家庭和性生活的观点,有助订立更加完善的政策,那时新加坡的生育率就不再用政府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