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讓子彈飛》大賣 揭民怨沸騰

快要過去的2010年,中國在國際政治、以至財經格局上,都處於一個看來八面威風,實則四面受敵的形勢。表面看來中國經濟很風光,事實上,QE2的衝擊、民眾的不滿、朝鮮半島局勢在戰爭邊緣等,都令中國面臨挑戰。

不過,在即將來臨的2011年,內地民情更為躁動,如果中國當局無法呼應,或打算走捷徑來回應民眾訴求,恐怕未來一年的內地局勢將會更詭異。

表面是喜劇 實質大控訴

在去年,內地票房最賣座的電影是美國電影《阿凡達》,由於《阿凡達》片中境況,與內地城市和鄉鎮發生的拆遷和維權運動極為相像,結果中共不讓《阿凡達》繼續放映,亦導致出現大批內地民眾南來香港看電影的奇觀。

在今年,內地票房超越《阿凡達》的土產電影《讓子彈飛》,由故事內容,到找了周潤發和葛優兩位喜劇高手當男主角來看,表面是一齣喜劇,但片中的對白情景,全部劍指中國當今官場腐敗、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不配套等一大堆問題。

而觀乎內地互聯網主要論壇上的相關討論,亦反映民眾普遍偏向政治方面的解讀。

倘通脹失控 民怨一觸即發

《阿凡達》只是抵抗無理拆遷,但《讓子彈飛》提的,更是乾脆拿起武器,把貪官污吏全部幹掉算數,不過導演兼男主角姜文,把故事情景放在軍閥混戰年代,相信這令廣電總局官員難以不讓電影過關。

當一套劇情明顯具有政治味道的喜劇,再度蟬聯票房冠軍的時候,這已反映內地民眾對現況相當焦躁不安,甚至有心理準備,以極端的方式尋求出路。因此,一旦中國經濟出現一些不良狀況,例如通脹不受控制,或中國失業率大升,導致大批生活無着落的年輕民眾出現,只要有點星星之火,便可能出現突發變化。

真心改革Vs豎立假想敵

當出現這種民眾內心渴望以極端手段來解決問題時,就算花耗大量資源鎮壓都也無補於事,當政者不外乎有兩個方法回應,一是真的改革去回應訴求,這也是溫家寶總理一直以來,不理不少人批評他當影帝,也要不斷發放支持改革政治信息的原因。溫家寶作為中國政府行政機關的首腦,他對民情實況了解得會相對清楚一些。

中共黨內一直有支持政改的聲音,也是這個緣故。

但另一個方法就是鋌而走險,不斷塑造中國面對不少「敵人」,中國為了生存而必須打仗的想法,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便是在大蕭條時期乘勢興起,結果闖下太平洋戰爭的大禍。而朝鮮半島局勢上,中國一直未有積極作為阻止北韓亂來。到出了延坪島炮擊事件這樣擦槍走火的危機,一樣未有強硬應對,是不是中國內部有人想保留這一手,藉此作為轉移內政問題的方法,這相當值得注視。

因此,中國未來一年的局勢將相當詭異難明,中國當局如何面對民心的躁動,而民心的不安會否被撫平,將會是未來一年,甚至幾年,中國局勢的關鍵因素,這是不可不察的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誤用網上平台 Rap出公關災難

近月特首辦試圖利用facebook以及youtube等平台拉近官民之間距離,這在特首辦特別助理,前薄扶林選區區議員陳岳鵬上任後更見積極,包括設立facebook專頁,又發放不少宣傳片段等。

惹來網民惡搞 徒添笑料

只不過,聖誕臨近之際,特首與曾經幫奧巴馬以Rap歌助選的MC Jin合作之音樂錄像,可謂劣評如潮,24小時也不夠,已經出現三首以上惡搞版本。傳媒以至網民對有關片段的批評也極多,包括有資深傳媒人在facebook留言,認為這片段終極惡頂,可以用公關災難來形容;另一位資深傳媒人亦在facebook上以「恐怖片」來形容片段質素。究竟這次聖誕公關災難,是怎樣搞出來的。

在特首之前,也有政客以Rap歌來宣傳,例如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葉劉淑儀和史泰祖醫生團隊曾以「Reginababy」一曲助選。但此曲Rap得文理不通而且格調低劣,與專業中產作主打形象的團隊格格不入。

筆者不否認陳岳鵬在運用新媒體上偶有佳作,像他找因報天氣而得萬千少男歡心的黃婉曼來介紹《施政報告》,便是少數比較好的互動,只不過以Rap歌為政客宣傳未必恰當。筆者除了認為這是陳岳鵬的口味判斷有問題外,特首辦內高層亦未能及時阻止一場公關災難在網上發生,相當可惜。

文化背景不同 難效奧巴馬

另一方面,以Rap歌作宣傳途徑,也在文化口味判斷上犯下大錯。奧巴馬之所以可以用Rap歌來助選,因為Hip Hop音樂本來就是源自黑人文化,而奧巴馬競選總統時,民主黨作為反對黨,以有反建制傾向的Rap來助選亦屬合理安排。在奧巴馬特殊的種族身份,加上奧巴馬選舉時身處的政治位置,才令MC Jin可以用Rap這種媒介爭取選民支持。

而特區政府,實已非第一次在網上宣傳上犯錯,去年特首在聖誕這個時間,利用麥嘜來幫特首辦賀聖誕也惹起不少批評,只不過麥嘜本身形象討好,雖然惹來批評但還未引來網民強烈反彈,但這次並非人見人愛的麥嘜,而內容鋪排比上年更差勁,那特首辦成為惡搞對象也不令人意外。

facebook、youtube都只是一種工具,不會對民主派或建制派有特別偏向和優勢。民主派之所以使用facebook和youtube工具比較成功,並不是因為工具本身成功,而是民主派中人的政見,與普遍能夠掌握facebook和youtube這些工具的年輕族群意見相近,因此信息一到網民手就水到渠成,爭取到支持。

網絡只工具 掌民意始得民心

如果政策本身不受歡迎,或對年輕人的想法根本毫無了解,那信息包裝到年輕人接受的一套,只不過令網上的反對聲浪有所紓緩,但對推銷政策幫助有限。由這次事件來看,政府需要在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上落實在的功夫,並且真真正正落實為政策,包括推動必須的政制和社會改革。

花拳繡腿打得好,都不見得可以打到人,而拳腳功夫笨拙的話更只會惹對手打多兩錢重。對網絡政治的了解,除了在技術層面的功夫,還是離不開政治學基礎的民生的掌握,以及對文化、民情等方法的解讀。

政府認為東施效顰地用facebook和youtube來宣傳,就叫接近年輕人,特首對網絡文化的最大貢獻,或許就是提供源源不絕的搞笑題材,但對提高政府民望沒有太大作用。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民建聯要贏尊重 勿盲目撑申亞

雖然公眾以至政黨反對聲浪強烈,但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仍然不顧民意,宣布在一月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申辦亞運的財務申請,一場議會內外的龍虎鬥勢將一觸即發。

手握關鍵票 民建聯陷兩難

現時泛民手上23席,幾乎可以肯定是一面倒反對申辦亞運,再加上葉劉淑儀反對的一票,現時政府能否在財委會手上獲得公帑申辦亞運,關鍵便落在民建聯身上。

本來由戰略而言,政府在明年區議會選舉後才申辦最有機會成功申辦,皆因到時民建聯就不用怕支持申亞成為泛民攻擊他們的武器,在現有立法會比例代表制選舉制下,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後支持申亞損失不大,他們可以安心為政府護航。

不過,由於亞奧會設定限期是1月30日,政府在亞奧會的限期限制下才孤注一擲。特別在一月才提交財務委員會,只要泛民支持者採用與反高鐵一樣的拉布戰術,一路把有關申請拖到1月30日後,整個申亞大計就要告吹。

這次民建聯面對一個兩難,因這次主導申亞項目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是他們的老戰友,換言之,如果這次投下贊成票,民建聯就得罪選民,但投下反對票,便會影響民建聯與曾德成主政民政事務局關係。

因此,民建聯有誘因改投支持票,或借故缺席會議放水讓議案過關。這也是為何曾德成不惜冒公眾強烈反對,也要硬把申亞提到財務委員會的原因。這也解釋了,一向不着力於區議會的工聯會,敢把手上四票拿去支持申亞。

另一方面,有盛傳由於台灣新北市申辦亞運,北京為避免在台灣出席亞運賽事下,要求香港申辦亞運。若然有北京政治壓力,民建聯轉變立場更是不為人意外。

行政資源非一切 民心最重要

雖然民建聯恃着中聯辦以及民政事務局、以至商界源源不絕的支持,但民建聯在民選區議會數目上,仍然無法攻破民主黨多個重鎮。在地區事務上,有部分選區或許會重視民建聯以蛇宴、齋宴這類活動帶來的利誘,但在部分選區,這種利誘的作用愈來愈小。

以大角咀3個選區(櫻桃、大角咀南、大角咀北)為例,本來大角咀已經是民主黨佔優,而隨着高鐵一役民建聯不惜一切支持政府,大角咀3區可能全數投向泛民。而如果民建聯在申亞中未能堅守立場,不論用甚麼方法讓政府議案過關,最終都可能重演2003年的戰果。正如台灣民進黨失去執政權後,在中北都3都選情都相當亮麗一樣,行政資源不代表一切。

唯命是從 終淪盲目保皇派

這次申亞是民建聯一次重大政治考驗,如果民建聯這次顯得盲目支持任何政府議案,或北京屬意的議案的話,民建聯一天都不可能成為受到民眾尊重的建制派。若然民建聯能反對一些明顯是荒謬的政府政策,還算未淪為盲目的保皇派,那民建聯在未來還能贏得民眾一些尊重。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不顧民生好大喜功

雖然在亞運諮詢期間,不少市民以至政黨,都對港府申辦亞運表示質疑,但曾德成憑不知怎樣做出來的諮詢結果,決定申辦亞運。

特區政府決定申辦亞運,是繼承了中共的「政績」觀念:追求所謂「盛世感覺」,因此不斷興建各類型不知有沒有人用的基建,例如中國高鐵,以及不斷申辦各類型國際盛事,像○八年辦完奧運,今年又辦亞運。香港在興建高鐵後,又申辦二○二三年亞運,香港當政者的思維,已經與中國好大喜功貪官接軌了。

令市民感心寒
香港相對於其他中國城市,民眾生活比較富裕,只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其他民生問題比亞運更急於動用公帑解決。不要說香港年輕人就業問題,就連退役運動員都生計無着落,亞運港隊代表陳學殷也得要在酒樓當公關。香港道路交通問題本來就一團糟,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網絡也經常在超負荷狀態,港府現時要申辦亞運,是不是使香港的交通問題火上加油?

曾德成曾經在陳方安生當選立法會議員後的首次會議中,無禮地質疑陳方安生「忽然民生」。由申辦亞運一事可見,曾德成根本就不顧民生,又何有資格去質疑陳方安生忽然民生?這才是最令市民感到心寒的地方。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解密」翻舊帳 促進施政監察

近日,世界各國政府被維基解密(Wikileaks)這個網站搞到人仰馬翻,維基解密手握25多萬份美國國務院機密電報,只是公布1,000份也不到,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如臨大敵。

當然,有部分維基解密文件的重要性是被誇大,像美國政府對各國政要內部評估和評論,這是任何國家政府內部都會做,這不過令部分政要較為尷尬。不過維基解密的爆料形式,將會對世界各國運作模式,以及對政府透明度要求有深遠影響。

黑客社運集團 爆料更勝傳媒

美國政府早前拘捕了相信向維基解密提供資料的人,但其實他們就算現在拘捕了維基解密發言人,澳洲籍黑客阿桑奇,仍然無法阻止維基解密向傳媒、以至公眾發放資料,因為維基解密實際上是一個聚集世界頂級黑客的社會運動集團。

維基解密在機密電報事件中,表現他們擁有極佳加密通訊、解破政府通訊、抵禦黑客襲擊、分散資訊主機等多方面能力,各國政府內的高手都未必是其對手。因此,日後只會有更多缺乏資訊技術能力的吹哨者(whistleblower;即那些挺身揭發本身所屬公司機構單位之弊端黑幕的人),利用維基解密這個平台大爆官商內幕,因為黑客世界自然有大批高手保護他們的身份,比主流傳媒記者做得更好。

政府官員日後施政時,要時時刻刻記着,他們的一舉一動根本沒有秘密可言,只要說謊或未有向公眾披露全部內容,隨時被人利用維基解密翻舊帳。像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大概不會估到美國國務院電報中,竟然有中國情報人員對奧馬保安風險的通報紀錄,變相篤爆港府在奧馬恐襲風險上,未有向公眾誠實披露當中風險。

更何況維基解密不在香港司法管轄區內,共同協作的黑客來自五湖四海,如果有人成功利用維基解密匿名性,向維基解密提供一些政府不見光文件,政府想用《官方保密條例》來調查,恐怕大有難度。

公共政策透明化 利理性討論

以往公眾對國防、外交相關公共政策制定所知不多,傳媒所得資料有限,曾任高官的官員,亦由於受法例所限,難以在回憶錄披露事實的全部。縱使西方國家有部分檔案,在超過一定時限後便要公開,但仍有關鍵涉及內部運作的檔案,可以永遠都不會公開。歷史學者也好,政治學者也好,所掌握的不是過時,便是很有限的資料,公眾難以評論當中政策好壞。

不過維基解密提供全新視野,因為部分可能永遠保密的檔案,亦在維基解密中公開,而且檔案也不是過了幾十年的舊檔案,而是相當新的檔案,令公眾能透明這些檔案,了解政府作出決策的思路以及掌握資訊的方式,公眾要評論一項政策好與壞時,不會流於純粹基於常識的陰謀論。這其實對推動公共政策的理性討論有好處。

洩美外交真相 幫奧巴馬一把

在美國,對維基解密文件最大反應不是奧巴馬所屬的民主黨,而是共和黨的保守派,他們才把維基解密視同恐怖組織,因為這批文件正是共和黨保守派外交和國防政策缺乏理性的有力證據。作為政府,奧巴馬當然不可能公然對維基解密叫好,只不過那些洩漏的文件,明顯對美國好戰派不利,對遏抑在中東問題上好戰那些政客而言,卻是幫了一個大忙。

維基解密的出現,可以說是互聯網政治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有這個連誰放料都不一定找得出的平台,政府要說謊或胡作非為前,得要想清楚日後被維基解密爆料後的政治後果。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是非黑白顛倒的中國

兒子本身受三聚氰胺結石奶粉所害,亦同時替其他家長呼寃的趙連海,被北京大興法院判監兩年半後,北京當局不但阻撓趙連海見律師,新華社更發表文章抹黑趙連海。可見中央為了「維穩」,不惜公開為趙連海定性,以求塞住海內外的反對聲音。

公然包庇質檢高官
三聚氰胺牛奶,不但在三鹿公司出產奶粉發現,在其他公司出產奶粉也發現。出現如此大規模跨公司的奶製品出現三聚氰胺,明顯是當時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以至他手下的官員,不是收了黑錢有意縱容,便是未有盡監管職責。有孩童因三聚氰胺死亡的話,李長江以至一眾國家質檢總局官員,應被追究至少誤殺,如因收賄款而任由有毒物品摻入食品中,那簡直是謀殺。為何現在竟然顛倒黑白至趙連海要判監,但李長江還可以復出當官,其他國家質檢總局有問題官員仍逍遙法外?

新華社公開發文抹黑趙連海,不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貪官落手,等於公開表明中國當局包庇貪污和謀殺犯,這個國家沒有公義和法制可言。

當國家機器淪為包庇罪犯的工具時,究竟中國人生活在甚麼社會之下?難怪中國開放改革三十多年,人民仍千方百計跑到西方國家。因為這種黑白顛倒的國家,是不能住人的。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中國奧步前科

中國在國際大賽使出奧步是有前科的,在公元二千年奧運,中國當局偽造女子體操選手董芳霄的資料,明明董芳霄未滿國際體操聯盟要求的十六周歲,中國就硬把她資料造成滿了十六周歲,讓她可以在不公平優勢下參賽,在十年後才查出個水落石出,中國所得的女子體操團體銅牌被取消,美國國家隊的選手在十年後才獲得這面遲來的銅牌。

面對一個不講國際遊戲規則的奧步大國,中國可以把奧運變成了「奧」運,亞運中國作為東道主,中國為了獎牌公然作出不公決定就更加見怪不怪。連體育賽事都要這樣玩,中國有視台灣為自己的兄弟嗎?還談什麼兩岸關係。

為了楊淑君的體育生命,及台灣的國際聲譽,台灣一定要據理力爭,像美國國家隊一樣爭足十年也要。如果馬英九在這個問題上都不敢向中國嗆聲,這樣的人和黨沒有資格領導台灣。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上海徒具硬件 沖天火恐續來

上海市靜安區一幢教師公寓,發生死傷慘重的沖天大火災,在下筆那刻,已證實有53名死者。

在現代高樓大廈林立的都市,這類引發嚴重傷亡的火災一宗都嫌多。雖然香港都有類似嘉禾大廈火災的慘案,但香港高樓大廈引發嚴重傷亡的火災不多,這次火災的傷亡慘重,遠超1996年導致41死80人傷的嘉利大廈大火,香港有這樣嚴重傷亡的火災,一般都是上世紀的事。

奶粉也有毒 家品難保安全

要防止火災,已不是消防人員裝備和訓練問題。事實上,遇上高樓大廈的火災,裝備如何精良,訓練如何充足,仍然有可能有消防人員殉職,仍然未必能及時阻止火災奪去市民性命。因此,防火基本上屬於城市管理範疇的問題。

由一般家居傢俬、床上用品的防火要求,到建築物必須有防火的設計以及裝設消防設備。現代社會,一般會極力阻止火災發生,或令火災在大廈發生時,減慢燃燒速度,減少幅度擴大,藉此提高火災發生時大廈內人員的存活率。因此,防火事實上是法令執行問題,城市管理問題。

香港的消防法例健全,床上用品和家具一般都合乎消防法規,亦由於大廈在法例下要求購買各類保險,為符合保險公司的投保要求,大廈一般亦極力遵守消防法例下的各類要求,但由嘉禾大廈火災可見,仍然不少舊樓由於大廈管理,涉及黑社會勢力等問題,消防法律有引伸不及之處,導致慘劇發生。

而在中國這個偽劣商品橫行,連嬰兒奶粉都有三聚氰胺的社會,日常生活可能處處都是易燃物品,而就算當局按現代城市標準進行消防立法都好,能否切實執行也成疑問。因此,一旦出現由小意外引發的火災,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由上海靜安區這次慘劇,到中國很多化工廠發生的大型火災一類意外,都看出真正問題在於執法和管理這問題。

有硬件無軟件 難追香港

上海一如很多發展中地區,在經濟得到一定成果後,依靠豪爽的硬體建設,營造出國際級大都市的形象。如果不在上海居住,很多人看上海的繁華的表面,真的以為上海正成為威脅香港的都市。

但一個城市真正的競爭力不在於硬體建設,以至表面上各類法規寫得如何美輪美奐,而是有關法規能否被忠實執行,不被其他因素所左右。像印度也是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也是講英語的社會,但印度的貪污問題聞名全球,成為印度向前邁進的絆腳石。而中國有不少法規都寫得相當好,只不過沒有執行就是一紙空文。

而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掃除貪污後,英國文化中遵守法規,講求效率等方面,成為了香港的核心價值,亦基於這樣的價值,才出現港式效率管理,甚至港鐵等公司能夠奪得英國、瑞典等地鐵路管理權。

法規寫得美 缺執行難進步

如果上海要追上成為一個國際都會,不是自稱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是由城市管理到各類法規,都要得到忠實的執行,這樣才會有一個安全而迎合現代的上海。

如上海仍然出現城市法規未能忠實執行的問題,這類死傷慘重的災難不會停止,相反會不斷發生,最終影響上海的國際形象以至整體競爭力。只不過,這軟件的問題又涉法制和政治改革,又涉及文化上的改進,要追上香港真的談何容易。

窮家子弟再無出路

香港較貧窮的學生,要進名校本來比較難,因為香港中學是分區派位,而香港較好學校多集中在港島北部以及九龍區,新界學生成績好跨區派位並不容易,這也是香港市區不少樓盤,以靠近名校作招徠的原因。這樣的制度,本來已經有歧視新市鎮的低下階層之嫌。

以往老牌教會學校都是津貼中學,窮學生負擔得起,但自從政府引進直資政策,以及逼各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減弱教會對學校控制後,不少學校都轉為直資學校。窮學生除非成績極為出眾,否則就很難負擔直資學校的昂貴學費。現時仍然未轉為直資的官立學校,就成為希望藉教育扭轉命運的上進孩子的出路。

老牌官立中學,像皇仁書院都每級開足五班,仍然有大量家長千方百計催谷子女進這些學校。現時政府將老牌官校的學額削減百分之二十,大大削減了貧窮子弟入這些學校的機會。結果窮人永遠不能藉提升子女教育,爬升上社會較好的位置,社會精英位置永遠由可以把子女擠進國際學校,甚至送到英美留學的富有人家霸佔。難怪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公開在網誌上炮轟教育局局長孫明揚。

香港貧富懸殊,就是由這些不公義政策搞出來的。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明光社守護甚麼道德標準?

每當香港出現一些道德紛爭時,明光社都會出場,鼓吹政府監管這樣那樣,而香港最大慈善組織馬會,要求在博彩管制措施上略有放寬以抗衡非法外圍,明光社都重炮還擊。但近日明光社行動卻十分弔詭。恒基主席李兆基長子李家傑,在海外請代母產子被天主教香港教區公開抨擊,但明光社至今未對商業代母產子作出回應。莫非恒基是地產商而令明光社有所避忌?

明光社最近發表文章攻擊網民的李氏力場 Parody,為李嘉誠及有錢人護航:「他們亦沒有作奸犯科,本身並不是黑社會或開賭場撈偏門……但形容他們是魔鬼,除了洩洩憤之外,有甚麼建設性呢?」其邏輯真令人摸不着頭腦。如果作奸犯科,犯了法還需明光社出手嗎?早已交由警方處理。

文章續說:「諷刺的是馬會在每年捐助不少慈善活動之餘,其實同時亦製造了不少病態賭徒,卻被不少人視為大慈善家、甚至救世主!另外,又好像不少電視慈善籌款晚會一樣,一些有錢人捐款不過是為了沽名釣譽,但無論是假意或是真心,能夠達到關心愛護貧窮人的效果總是一件好事,是否需要大力鞭撻呢?」

套用明光社的說法,馬會只是按政府要求,配合執法機構抗衡非法外圍而提供合法的博彩娛樂。根據警方數字,今年世界盃期間撿獲三億六千萬元的非法投注。非法外圍更為賭客安排借貸令問題賭徒難以自拔,衍生洗黑錢、黑社會暴力追債等問題。然而明光社不但對非法外圍及盤滿缽滿的澳門賭場視而不見,卻利用任何機會對馬會大肆攻擊,其用心何在?

大商家靠炒地皮,搞投機發達,明光社認為天主教香港教區羅國輝將他們比喻為魔鬼沒有建設性,那麼建設性是甚麼?馬會搞慈善明光社鞭撻又有何建設性?社會批評關愛基金,是批評這個制度的不合理,更關乎五十億元公帑的運用,明光社卻顛倒是非,為地產商說盡好話,言論不但遠離群眾,更充滿邏輯謬誤。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不懂網絡政治 大家樂付代價

大家樂在最低工資公布前,修改員工薪酬計算方式,雖然加了時薪,但中午午膳時間不計薪津的做法,激起市民的憤怒,網上發動的罷食行動令大家樂形象焦頭爛額。最後在職工盟發動全港罷食行動前,大家樂宣布中午午膳時間仍然計算薪津。

午膳時間不計薪酬的連鎖快餐集團,肯定不止大家樂一間,但大家樂是少數未能抵受消費者抵制行動的港資企業。這次抵制行動實際上不是工會發動,而是網民早就在facebook四處動員,不但罷食,還抵死地將大家樂的標誌變成了「太刻薄」,目的就是要給大家樂來個一個迎頭痛擊。到底這次陳裕光,做錯了甚麼?

「要威又要戴頭盔」 犯眾憎

時下有句潮語,叫「又要威,又要戴頭盔」,在今年反高鐵示威時,示威者曾經用來諷刺警察,而不少時事評論員亦曾在文章用過。這句高登討論區網民發明的潮語諷刺那些人又要炫耀自己,但暗地做另一套,表裏不一。網民在網上做出「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言論,只會令自己成為群眾恥笑的對象。

網民對自己的朋友如此,對現實生活中這種表裏不一的人更不會客氣。大家樂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因為陳裕光一方面是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本身贊成最低工資立法,但另一方面又暗地裏降低員工薪酬,明加暗減,正正是時下民眾討厭那些人的典型,加上香港商界在公眾的印象愈來愈差,大家樂因此就成為了公眾箭靶。因此,大家樂在最低工資立法中,除了投資金錢採用自動化生產程序外,根本沒有多大空間調整薪酬制度來降低成本。

而現時香港的大企業,普遍只是注重利用廣告,以及大眾傳媒的報道,來評估自己在公眾的形象,但完全忽略了在Web 2.0、流動寬頻以及智能手機普及化後,香港人最主要接收資訊,以及社交生活的聚腳地正是互聯網。

網絡可以快速動員群眾,因為facebook構建社群的工具實在方便,由大浪西灣保育事件,到大家樂罷食事件都清楚顯示出來。而由日常網絡生活影響下塑造的生活習慣,以及社會觀,亦會影響公眾對社會事務的看法,這次大家樂觸中「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錯處,正是踩中一個大地雷而懵然不知。

網上動員 改變輿論走向

面對網上動員可以隨時改變輿論走向的新社會,商界並不是像張宇人這種未經歷過民選洗禮,對公眾脈搏一無所知的過時政客,一味指摘市民對最低工資看法政治化,就以為可以繼續掩耳盜鈴,對社會改變視而不見,直至下一次撞大板為止。

商界既然要開始學習利用網絡行銷,建立顧客對產品忠誠度、利用社交網絡推廣產品信息等等,也亦要同時開始要了解網絡這一代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明白有甚麼事情是不可以做,或甚至對某些禁忌巧妙避過。因為要建立公眾對某一觀念和事物的支持並不容易,但踩中網民禁忌造成的破壞就很快出現,而且當中造成的敵視情緒會很多年不散,因為互聯網有搜尋引擎,人們就算淡忘事件也好,當事件再度發生時,要利用搜尋引擎細數過往同類事件,亦即潮語所講「回帶」行動,亦相當容易。

大家樂事件只是序幕,看來香港商界決策階層,應該去思考一下,如何在新時代生存下去。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拋棄幻想的時候

政改本地立法方案,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本來筆者還預期中共會履行承諾,香港政改成為中共重建信譽的開端。只不過,林瑞麟端出來的所謂方案,卻令人失望。

區議會委任制早在彭定康年代已經廢除,只不過董建華為了酬庸那些土共而恢復。就算不在法例上廢除委任制,只要曾蔭權宣佈不會再作出任何委任,已經可視為一種履約的誠意,政府連這樣簡單都不做,政府的誠意實不值一提

變成北韓式普選
這亦可以解釋為何「超級區議員」方案提名門檻高得如此不合理,泛民主派和普選聯成員,以主觀良好願望,希望這個方案能夠成為彭定康年代「新九組」的翻版,為最終邁向普選鋪路。只不過,現時明顯政府在打另一個算盤,除了讓中聯辦扶植的民建聯,運用廣泛地區樁腳增強實力外,根本沒有把這方案當成普選中途站的打算,甚至可能用來為日後控制特首提名門檻造成先例,那時就算行政長官普選,也只會是北韓式普選。很明顯,溫和民主派這次是信錯了政府。

筆者相信,溫和泛民最終會對中共拋棄幻想,付諸鬥爭。特區政府以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再造就泛民的大團結。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借肚生子涉嫌違法

如果執法機構嚴格依照香港法律辦事,代母生子的安排協議,有可能涉嫌違法。

根據二○○七年通過的《人類生殖科技條例》(香港法例第五六一章),第十六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為代母安排付款購買胚胎組織。

請忠實執行法律
第十七條則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為代母安排作出付款,否則即屬違法,初次被定罪根據第三十九條,可被處第四級罰款以及監禁六個月,再犯可被處第六級罰款及監禁兩年。

《人類生殖科技條例》清楚表明,就算在香港以外作出商業代母安排都屬違法,而且屬於可被監禁的刑事罪行,當然前提是有關安排作出付款。

如果有證據顯示有付款,而律政司不採取法律行動,將會加深小市民眼中政府不敢對有錢人執法,對小市民則動輒檢控的印象,打擊市民對法治的信心。

倘若港府明知有人違法卻不執法,那麼港府為發水樓問題立法後,地產商怎相信港府會認真執法呢?有時候,政府能否給予小市民信心,很視乎政府能否無畏無懼,忠實執行每一條已經正式實施的法律。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港交所宜謀併購 抗新澳結盟

新加坡交易所在周一宣布,收購將於2011年喪失在澳洲壟斷地位的澳洲證券交易所,這不單成為繼紐約證券交易所與控制一堆歐洲交易所的Euronext合併後,另一矚目的股票交易所合併,另一方面,亦代表着亞洲交易所合併浪潮的展開。

陳家強指影響不大 有欠謹慎

澳洲證券交易所之所以接受新加坡交易所的收購,一方面因為澳洲證券交易所在澳洲的壟斷地位將會結束,需要尋求對外擴張的出路。另一方面,本來亦有不少新加坡大公司股票在澳洲掛牌,像新加坡電訊(SingTel)在英國大東電報局(Cable & Wireless)手上收購英國大東在澳洲的固網及流動電話業務澳都斯(Optus)後,新加坡電訊便同時在新加坡和澳洲掛牌,基於澳洲和新加坡雙方緊密的經貿關係,澳洲和新加坡結盟是很理所當然的。

而澳洲與新加坡交易所結盟,本身亦有分享中國和印度金融市場潛力的企圖。以往都有中國企業在新加坡掛牌上市,而由於新加坡有為數不少的印度裔人,新加坡與印度的關係相當密切,亦由於新加坡有相當多馬來人,而馬來人和印尼基本上文化相近,未來亦可以吸納印尼公司前往新加坡上市。

只不過以往新加坡本身市場不夠大,盡管新加坡與中國、印度和印尼都有淵源,但市場仍然不夠大去吸引投資者。而新澳交易所合併後,澳洲那些重量級公司便可以補足新加坡本身市場規模不足的問題,成為中國、印尼和印度企業可以考慮的選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教授指,新澳交易所對香港影響不大,這明顯是有欠謹慎的說法。

合併潮勢現 港倫可結盟

香港如果要保持在金融界的競爭力,香港交易所並不能只依賴中國重量級國企,以及一些俄羅斯或美國友邦保險等巨無霸上市就可以安枕無憂。交易所合併是業界的大趨勢,相信新加坡交易所與澳洲證券交易所合併後,香港其他競爭對手,像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等等都會考慮對外併購,新一輪交易所合併浪潮勢必展開,香港交易所以及港府財金官員必須早日思考政策方向。

現時新澳合併雖然能迅速壯大新加坡交易所的交易量,但澳洲悉尼和新加坡的時區相當接近,現時新加坡交易所未做到類似NYSE Euronext般,在歐美交易時段都能夠運作的跨時區特性。因此,香港交易所要對外併購,在中國不可能讓香港交易所吞併上海證券交易所前提下,應考慮向歐洲方面的併購,例如考慮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或與之結盟。

倫敦和香港法制相當近似,而且不少香港或英國公司,像渣打銀行、滙豐銀行、英國保誠保險,都英港兩地同時掛牌,若然香港考慮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結盟,不單開啟歐洲公司來港集資大門,亦為中國公司走出去提供方便之門,這一方面就可以拋離上海和新加坡兩個競爭對手。

由於金融市場的大洗牌有可能很快出現,港交所的董事們以至港府,應該盡早為港交所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決定,而不是坐以待斃。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得以維持,並不是一味食中國的老本便算,世界會變,對手也會不斷提升自己,香港政府的不思進取態度,真的不能說是有心維持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中國不如英國 並為徐若瑄喝采

在今年東京電影節中,中國代表團的荒謬表現,成為了又一國際笑話。

眾所周知,英國在世界盃是一拆為四參賽,分別是英格蘭(England)、蘇格蘭(Scotland)、威爾斯(Wales)和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這還未計百慕達、開曼群島等仍是英國的殖民地,但英國人從來沒有要求這代表英國本土的四隊採用「英國英格蘭」、「英國北愛爾蘭」之類怪名稱。另外,近年英國出口產品,也不少標註英格蘭製造(Made in England)或蘇格蘭製造(Made in Scotland),用聯合王國製造(Made in U.K.)的不多。

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無論郵票到奧運參賽都是用「香港」名義,而不是「英國香港」。反而在中國接管了香港後,才出現「中國香港」這矮化香港的名義。

對英國人而言,如果今天有人堅持直布羅陀要以「英屬直布羅陀」名義加入歐盟,提出這主張的人,在英國一定被視為思想落伍的怪物。

事實上,只有一些缺乏自信的國家,才會用「中國台灣」這類令自己很爽,沾了別人的光,但完全不符事實的稱呼,這稱呼甚至有視台灣為殖民地之嫌。

因此,台灣代表團理應據理力爭,徐若瑄無懼中國封殺,在記者會上為台灣爭取應有權利的表現,值得讚賞。台灣實在需要多幾個這類不怕中國封殺,能夠以台灣為榮的藝人!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高雄人不當傻瓜

中度颱風梅姬,雖然集結的點近香港多一點,只不過,香港和高雄的首長,在防災準備上卻相當迥異。

香港官方氣象機關香港天文台,遲了十四小時,在颱風進入香港八百公里警備範圍後,未有按照法定要求發出一號戒備信息,固然給網友罵翻天。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財政司長曾俊華、保安局長李少光,以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醫生,全部都不坐鎮香港抗災。相反,高雄市長陳菊,已經坐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大局,而且開放了一百多個地勢較高地點,讓市民的車避水。陳菊的表現,與香港特區官員表現一比,更引起香港網民的慨嘆。

當藍營中人連陳菊睡了二十分鐘也拿出來做文章時,藍營那些政客為何又不問,在八八水災期間,有哪些縣市長不顧水災堅持外出訪問。在八八水災期間出外訪問的縣市長,除了國民黨支持的台東縣長鄺麗貞外,便是現時得到宋楚瑜大大加持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筆者對藍營中人老是不檢討自己在支持那些人,反而拿綠營真心做事的人一些小錯誤大做文章,無限擴大的雙重標準,心態令人厭惡。

事實上,藍營在抗災這方面的表現,有幾個沒鬧笑話的。淹水淹得捷運也停擺的紀錄,至今仍是當年的台北市長、現任總統馬英九所保持。藍營抹黑別人前,為何不去檢討一下,到底他們所支持的是怎樣水平的人?

現時就看高雄縣市的民眾,能否有慧眼看出,哪些人真的有心做事,哪些人是拿小問題做大文章。比起香港特首在風暴當前也不回港的表現,到底高雄縣市的民眾,要選哪個做大高雄市的新市長,筆者相信高雄市民是懂得判斷當中的好壞,不會亂信那些抹黑。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社會要求政改 中央拖而不決

中共十七大五中全會,在中日交惡、溫家寶四處提出政改訴求下召開,雖然外界曾經期望五中全會能就政改有所突破,但由新華社發出的公報所見,就政改幾近隻字不提。

一份沒提政改的五中全會公報,意味着中國在中共十八大前的政局,都可能相當驚濤駭浪。

今年開始,維權事件愈來愈暴力,不少維權事件演變成上千人的暴力事件,加上富士康連環第N跳事件,以及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事件等衝擊,都反映出中國現時只有經改沒有政改的做法,已經遇上了瓶頸,中國需要政治體制改革去讓經濟走得更遠,也為中國邁向小康國家目標後的社會變化做好準備。

黨內無共識 僅授習近平要職

問題在於政改必然涉及十八大的人事分配,以及現有既得利益分子的利益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處理上,由於中共已經沒有像鄧小平般可以說了算的元老,加上各派又勢均力敵,造成中共內部對中國往何處去沒有共識,因此,除了預定已久,由習近平接任軍委副主席這件事上可以有共識外,其他大家都沒有一致意見,爭論依然持續,因此五中全會出現了隻字不提的公報,既不否定政治改革,但亦不大張旗鼓提出要政治改革。

雖然中共各派對政改沒有共識,但不代表社會沒有政改的客觀需要。中國社會現時出現了一種因社會體制遲遲不作改革造成的躁動,這種躁動正發展成在任何有機會讓民眾乘機生事的場合,都可能演變成發洩性暴力事件。

社會躁動 失和諧礙投資

政治改革愈遲,這股積累的能量不單破壞力愈大,而且愈容易成為其他國家在貨幣工具以外夾擊中國的手段,也令中國當局在應付對內以至對外壓力時可以考慮的選擇愈來愈少,而捲入中共內部的權鬥因素,就令情況更為複雜微妙,對商人決定投資也愈不利。因此,政治改革遲遲不能達成共識,不單未有為中國社會帶來和諧穩定,相反,更可能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投下陰影,對不少商人而言,政治前景相對清晰的新興國家,像印尼或巴西可能更為吸引。

另一方面,香港政改本地立法即將展開,由於香港政局難免受中國政局影響,在中國政改未有共識的情況下,在民主黨與中央政府的共識以外,筆者看不到香港政府以至建制派,會容許政改本地立法有更多的突破空間,就算是不用中央政府批准的改革建議,亦可能因為沒有中央政府的強力背書,而被建制派的既得利益分子封殺,但香港不作進一步政改又可能會成香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總體而言,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中共中常會,未來中港政局都會受中共改革懸而不決造成的不穩定所左右。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領導人一念之間

中國近年有些人叫囂所謂大國崛起,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國,可以恢復中國歷史上過往的光榮。亦因大國崛起的論述,衍生了不少「憤青」一些邏輯怪誕,令人噴飯的沙文主義言論。

以邪惡帝國姿態崛起
只不過世界歷史上,大國崛起有很多種。有像美國等,靠意識形態和政制,不用征服殖民地都可以雄視世界的大國,亦有一些玩盡暴力和恐怖手段而興起的大國,像納粹德國和蘇聯。而現時中國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做法,以至對諾貝爾委員會的回應,亦表明中國以邪惡帝國姿態崛起。

第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惡棍政權正是納粹德國,一九二七年的和平獎得主 Ludwig Quidde因經常批評納粹黨,在一九三三年流亡瑞士。

而一九三一年,德國記者 Carl von Ossietzky因大爆納粹德國如何違反凡爾賽和約,被納粹德國政府控以叛國罪,但他維護正義的行為,在一九三五年讓他得到和平獎。納粹德國不讓他領獎,還明知他有肺結核都不讓他接受治療,最終在一九三八年死於獄中。當然,納粹德國日後遺臭萬年。

另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惡棍強大政權是蘇聯,在一九八○年,蘇聯囚禁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反對蘇聯窮兵黷武的蘇聯氫彈之父沙哈洛夫,而蘇聯也是眾所周知一個邪惡帝國。只不過,蘇聯領導人後來亦成為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民選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因解散蘇聯,結束冷戰,為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帶來民主與獨立,在沙哈洛夫死後一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走向自我毀滅不歸路
現時中國領導人眼前有兩條路,他們可以選擇走納粹的道路,不理國際反對折磨劉曉波也可以,只不過這種國家不要與鄰國發生戰爭,因為這種國家是沒人尊重,大家看看納粹德國下場便知。他們亦可以選擇讓中國走向民主、自由,像戈爾巴喬夫,以及結束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白人總統德克勒克,都是和平獎得主。只要作出正確決定,胡錦濤也可以是和平獎得主。

現時中國被認定是邪惡大國崛起不要緊,領導人一念之間就決定他是大魔頭,還是首位中國獲和平獎的領導人。只不過看中國當局的反應,看來中國正走向一條自我毀滅,與世界為敵的不歸路。這樣的崛起,你要嗎?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和平獎得主 中國的囚徒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公布,發起零八憲章的異議人士劉曉波是本屆和平獎得主。這個獎不但表揚了劉曉波在爭取民主上的貢獻,更摑了中國一大巴掌,因為中國成為緬甸後第二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國家,這些國家都稱不上是文明國家。

若中國尚有點廉恥之心,便應反省一下為何諾貝爾委員會作出如此不客氣的決定。但中國不但未有反省,而且還發出一份凶巴巴的聲明,斥責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侮辱諾貝爾獎。在國內更不用說,中國主要網站有關今年諾貝爾獎報導全刪,手機網路發有劉曉波三個字的短信會即時被斷信,中國當局以言論和行動,自我證明中國不但稱不上文明國家,被稱為野蠻國家亦不過分。

筆者想問一下中共,中國總理溫家寶不是在接受美國CNN訪問時,指中國人民對言論自由的追求不可抗拒,為何中國當局沒有釋放劉曉波,反而發出一份如此不要臉的聲明?難怪溫家寶在中國有了溫影帝這綽號了。中國領導人講過的話,特別是對西方傳媒講的,有多少是算數的?由此可思過半矣。

由中國領導人對劉曉波獲獎反應來看,不但不難明白為何中國國際形象,與經濟實力如此不成正比,另一方面亦反映出中國領導人那套價值觀,與國際主流社會包括台灣都南轅北轍,在開放改革三十二年來並無改善。台灣作為亞洲民主國家的表率,應否與這種國家融合,台灣人應該想清楚。與這種國家走在一起,不是開放,而是開文明倒車的鎖國。

在辛亥革命九十九週年之際,中國竟然這樣回應諾貝爾委員會,如果藍營為親中一點斥責行動也沒有,筆者想問,他們還有面子面對在辛亥革命前後犧牲的人嗎?他們是國民黨人,還是共匪的同路人?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特區政府視市民如儍瓜

行政會議成員劉皇發,未有申報他在曾俊華公佈打擊炒樓措施前,從事廿四個 YOHO MIDTOWN,以及五個加州花園,涉及總市值接近一億元的交易,被公眾窮追猛打,劉皇發向公眾道歉,特首指劉皇發沒有蓄意隱瞞,不予追究。

今年三月三十日,香港《經濟日報》曾經報道,劉皇發家族是 YOHO MIDTOWN的最大炒家,而當時記者已經追訪劉皇發,關於他身為行政會議成員,他的兒子公然炒樓的事。但劉皇發回應記者提問時,只表示他甚麼都不知,如果由他來買,他會申報。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那些大手掃貨的公司,當中董事包括劉皇發,亦即他本人有份買,他仍然可以公然對着記者說如果他有買,他會作出申報,結果到了九月都未有申報,要等到傳媒踢爆才急急申報。

三月時已被踢爆炒樓
筆者想問,在今年三月已有報道劉皇發任董事的公司炒樓的情況下,特首怎能說劉皇發沒有蓄意隱瞞事件?

綜合各方證據來看,劉皇發經常作出樓宇炒賣活動,交易次數頻繁,而且涉及金額龐大,是梁錦松買車事件得益的數百倍。劉皇發在記者今年三月曾經查詢的情況下,仍然未有就他持有股權公司的物業交易作申報,由表面證據來看,公眾有理由要求執法機關調查是否有人干犯公職人員以權謀私罪行。特首絕對沒有理由,就此可以放過劉皇發。

政府處理劉皇發事件的態度,不但影響市民對香港政府廉潔程度的信心,更會影響投資者信心。政府極高層決策人員,可以利用內幕消息謀利,是一般投資者難以接受的。股票內幕交易都列為刑事罪行,更何況行政會議成員搞「內幕」交易。

港府為劉皇發辯護 陷公信危機

行政會議成員劉皇發,未有申報他在YOHO MIDTOWN以及加州花園的多個樓房交易,導致公眾質疑。劉皇發在國慶假期前夕向公眾道歉,特首辦亦指劉皇發未有蓄意漏報,企圖平息公眾疑慮。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公眾已經不接受,並導致梁錦松在港人七一遊行後下台。在公眾對官商勾結普遍質疑的今天,特首辦替劉皇發辯護一舉,無疑愚蠢而且有可能為未來的政治危機埋下伏綫。

劉皇發漏報一共16個未完成交易的YOHO MIDTOWN單位,以及3個加州花園單位。公眾並非沒有合理懷疑指劉皇發有可能借行政會議所得資訊牟利,因而蓄意漏報。

地產老手 疑藉行會資訊牟利

根據劉皇發向行政會議秘書處公開申報,他擁有過百幅土地權益,可算是屯門大地主,這非一般市民置業自用,因一時事忙疏忽漏報,而是有人經常作出大規模物業買賣交易,並有可能利用在行政會議得到的資訊從中牟利。這件事不單與梁錦松事件有類似之處,而且比梁錦松事件更嚴重。

梁錦松尚可有可被接受的理由去解釋他的疏忽行為,但一個經常買賣大批住宅單位的人,怎會不知道他在行政會議所得資訊的重要性?劉皇發絕非地產界新手,他是香港物業市場的活躍投資者之一,因此,特首辦並不可以輕描淡寫的,指整個申報制度尚有改進空間,以至特首辦單方面認定有人是無心之失漏報,以為公眾可以就此收貨。

如內閣成員 利益申報應嚴謹

美國水門事件後,由於公眾對官員道德操守的關注,美國政府大大收緊對政府決策官員利益申報的規定,在美國,有人有意參選重要民選公職就已經要作公開財產申報。2007年,由於美國共和黨捲入Jack Abramoff這名說客相關連串醜聞,導致在美國,任何人在財產申報表格上作不實申報,已經足以要繳納罰款,甚至有可能被監禁。在西方國家,劉皇發的作為不單足以令他被踢出政府,更有可能早已觸發執法部門的調查,甚至可能有人被捕。

由於《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作出決策前,需要諮詢行政會議的意見,某程度上,行政會議議員已算是內閣成員(Cabinet Minister)之一,他們參與可能涉及全港市民,以至大量海外投資者經濟利益的政策決定,加上他們可以比立法會議員參閱更多秘密文件,對財產申報要求理應從嚴。

應作獨立調查 維持香港清廉

因此,劉皇發為顧及香港政府的公信力,應考慮辭職,政府亦應將劉皇發事件交予立法會成立委員會作獨立調查,或由廉政公署一類機構調查,以昭公信。而政府如果還想維持行政會議公信力的話,行政會議的財產申報制度,應參考其他國家的嚴格標準,有人漏報可視作刑事罪行處理,這樣制度上才可以維持香港清廉的形象。如果政府仍未有妥善處理,將為香港的形象投下極大陰影。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將香港推向車毀人亡

前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在一九九五年批評港英政府福利開支過高時,曾指以當時政府的花耗公帑速度,香港會走向車毀人亡。當年英國人留下極豐厚的儲備給香港,香港沒有車毀人亡。不過由港鐵南港島線的超支情況來看,香港政府現時倒是有可能推向車毀人亡的境地。

在四年前,港鐵南港島線工程造價估計是七十億元,但根據最近公佈的數字,由於工程一些改動,已經升至超過一百億元。現時香港還有中國高鐵香港段以及西港島線正在動工,若然中國高鐵香港段出現同樣的超支情況,費用隨時可以高至過千億元,而西港島線造價亦需一百五十四億元,會否超過二百億元實在難說。大家想一想,光是兩條鐵路線,就有潛力吃掉千五億元公帑。

如二世祖揮霍財產
現時亞運還未申辦,政府已經打算要三百億元砸下去,照這樣的超支情況來看,沒有五百億元恐怕都難以埋尾,而且亞運吸引力遠不及世界盃以至奧運,轉播收益以至門票收入,加上商業贊助,甚至出售選手村作住宅發展用途都一定回不了本,政府投資下去的金錢,幾乎可以說是準備全數撇賬,連同三條鐵路工程,二千億港元公帑有可能回不了頭,這幾近香港一半的儲備。

事實上,除了中國高鐵香港段、亞運,加上之前捐錢給四川賑災,筆者完全想像不到,香港特區政府還有甚麼藉口來把大量金錢投放於與民生無關的大白象項目身上,當審慎理財失守時,加稅不在話下,但更怕是政府變本加厲推出高地價政策,把樓價進一步推高,以便賣地補貼公帑,加上各類削減福利措施,筆者敢問香港還是人住的嗎?如果香港有朝一天因經濟崩潰而走到破產的境地,這絕不令人意外,因為香港政府有如一個二世祖,把祖宗遺留的財產揮霍在一些全無實處的地方。

因此,香港人不但要反對亞運到底,而且更應要求政府交代,南港島線超支因由,一日未有合理解釋,中國高鐵香港段工程都應暫停。否則香港人,應考慮引用《基本法》一百零七條量入為出原則,制止政府亂來了。現時香港政府花錢,已經去到電影《生死時速》那種情況,真的不車毀人亡才怪。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釣魚台照妖鏡

最近,釣魚台列嶼又發生主權爭議,雖然中國船長被扣留,但最好笑的是,中國未曾派過軍艦與日本海上保安廳正面對抗,香港政府更截停民間保釣船,禁止出海。反而台灣海巡署艦隻曾經護送台灣保釣船隻往釣魚台,雙方互用擴音器和強光對峙。

比較中台兩岸在釣魚台問題的表現,甚至韓日之間關於獨島主權問題的表現,中國的民族主義一向是玩假的,任何人若然真的相信而又上當,實屬不幸。

台韓行動捍衞主權
台灣近十年來,在釣魚台主權問題有明確動作,現時在台灣各大郵局的郵區索引圖中,都會寫明釣魚台列嶼郵區編號二九○號。而在陳水扁年代,當時仍由民進黨控制的宜蘭縣,已經派船秘密對釣魚台作出測繪,為台灣將釣魚台編入宜蘭縣管轄,以及進行土地登記等方面打基礎。在陳水扁年代亦曾派軍艦,載着國防部長、立法院長和立法委員巡弋釣魚台水域。台灣官方保釣不是無作為,相反是有動作的。

韓國在獨島主權問題上更強硬,在首爾火車站,大廳有超大型海報,以英、中、韓三國語文寫明獨島是韓國領土,更不用說派軍進駐獨島,以及發行獨島為主題的紀念郵票等等。由此可見,台灣和韓國在這些問題上,都是有明確的動作,不會含糊其辭,甚至作出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行為。

相反,中國過去這麼多年來做過甚麼?一九九六年,陳毓祥葬身釣魚台水域,得不到國葬禮遇,亦得不到追贈任何國家勳銜,表揚他對保釣的貢獻。同樣的,首位登上釣魚台的香港人陳裕南,亦得不到任何勳銜,光是這一點,已經令人懷疑中國搞的是怎樣的民族主義。若然在韓國,陳毓祥和陳裕南一定被封作民族英雄。

中共民族主義愚民
而阻止保釣船出海,那簡直去到汪偽政權的舉動了,連港英時期,英國政府都沒有阻止民眾出海,去找日本這個軍事盟友的麻煩,現在香港政府卻去阻止保釣船出海,這種無形中確立日本在釣魚台主權的舉動,恐只有民族罪人才有這樣厚度的面皮幹出來。

釣魚台是一面照妖鏡,一次又一次顯出中共懦弱無能,連台灣和韓國都不如。香港特區政府更可能是奉北京之命,反制香港民間保釣。對中共而言,民族主義只是愚民的工具,用一句時下年輕人的潮語:你認真就輸了

辦亞運好大喜功 無助體育

本來大家以為從此石沉大海的申辦亞運舉動,最後再度死灰復燃,民政事務局發表諮詢文件,就此尋求公眾意見。回顧亞運的歷史,以及各國申辦世界杯以外大型體育賽事的考慮,港府耗費原可用於民生事務的大筆公帑申辦亞運,完全缺乏理據,市民難以支持這樣的決定。

泰國四辦亞運 體育實力仍遜

在戰後十六屆亞運會中,當中有四屆都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有兩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但筆者敢問,泰國和印度現時是世界體育強國嗎?答案相當清楚,泰國和印度的體育實力,與中國、日本、南韓這些強國有一段距離。因此,港府以發展香港體育為理由申辦亞運,並無充分的理據去支持這一點。

政府如果願意投放幾百億元在亞運,為何不投放同樣的金錢,改善全香港各地的體育設施,讓市民更容易投入體育活動?為何不投放金錢成立精英運動員退休基金,讓有潛質青少年的父母,放心讓子女向精英運動員這方面發展?香港在體育發展基礎並不穩固情況下申辦亞運,只是一種好大喜功的作為,並不是合理運用公帑的方法。

多為申奧熱身 香港求甚麼

有部分國家申辦亞運,當中目的查實是為競投奧運,或將舉行的奧運熱身,得到充分經驗以及展現承辦奧運的實力。像1958年的東京亞運,是1964年東京奧運的熱身,同樣,1986年的漢城(首爾)亞運,是1988年奧運的熱身。北京在1990年舉辦亞運,當中一大理由是為角逐千禧年的奧運主辦權作準備。而1994年亞運主辦城市廣島,現時正打算申辦2020年奧運。但可以肯定,香港不可能成為奧運主辦城市,香港城市面積實在難以負荷奧運會這樣的賽事,正如美國也不在紐約這樣人口稠密的城市舉辦奧運。

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申辦奧運,背後有製造就業機會爭取選票,甚至向世人顯示國家已經重新站起來的意味。像1964年東京奧運,代表日本走出二次大戰陰影,重返主流國家行列的象徵。今年的南非世界杯,除了興建場館和鐵路,大量前來觀賞賽事的觀光客,為南非製造就業機會外,也代表南非走出種族隔離政策帶來的傷痛,若非如此,國際足協也不會希望曼德拉出席儀式。就算去年辦得相當成功的高雄世界運動會,背後也有民進黨宣揚「海洋國家」議題,以及希望世人目光投放在中南部等目標在其中。

理據薄弱 市民反感

問題在於,香港像南非、日本一樣,需要一場大型體育賽事來表示自己療傷成功嗎?香港像台灣高雄一樣,有自己的政治議題,需要一場大型運動會去向世人宣示嗎?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也沒有日本和南非這樣不光采的過去,為何要花費大量公帑去辦亞運?

由此可見,港府打算投放數百億元去搞亞運,當中理據薄弱程度,比今年年初政府申請669億元興建中國高鐵香港段更不堪,納稅人根本不可能支持這類胡鬧的主張。現時對香港,投資更多金錢讓中學實現小班教學、回購東西隧可能更為重要,政府這類毫無實益可言的舉動,只會引來市民的高度反感。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马哈迪的双重标准主义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提及若然马来西亚接受新加坡的多元种族模式,马来西亚应该可以实践到新加坡相若的成就。对笔者这些原籍印尼的华裔人士而言,只不过是常识。若非印尼当年有排华政策,笔者应以印尼人身份贡献印尼,而不是变成居港英籍华人。

  只不过,李光耀合乎常识的言论,惹来马哈迪医生,以及马来西亚一众巫统既得利益分子疯狂反扑。笔者家族历史,与马来西亚算是有点渊源,因笔者家族的槟城背景,才令我家讲粤语没有半点难度。由一个半局外人,让笔者以事实,指出马来西亚有何问题。

马国滥用内安法令双重标准

  在对付马共期间,英国人引入一系列紧急法令,亦即引起争议的内部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简称ISA),容许政府未经审讯拘捕个别人士。基于南洋的特殊政经环境,保留还是废除是惹起争议。

  只不过,任何国家有没有法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一个国家使用这些尚方宝剑时,是否有一致标准,以及谨慎利用这些法律。而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使用《内部安全法》的态度,就知道为何马来西亚做不到新加坡的成就。

  新加坡近年使用《内部安全法》拘留人士,主要与卡伊达组织在东南亚的分支机构回教祈祷团相关人士,众所周知,回教祈祷团是区内活跃的恐怖组织,在印尼、菲律宾策划一系列恐怖袭击,亦差点策动炸掉宏茂桥地铁站行动。卡伊达组织的活跃,也是新加坡保留《内部安全法》的理由。新加坡使用《内部安全法》,主要都是针对恐怖分子,仅用于维持公共治安的范畴,算得上相当克制。

  相反,马来西亚应用《内部安全法》,可以用滥用来形容,《马来前锋报》经常作出与事实不符,煽动种族关系言论,但笔者未见大马当局利用《内部安全法》或《煽动法令》来对付。

  近年马来西亚政府,引用《内部安全法》来拘留什么人?最胡闹一次是2009年,雪兰莪州行政会议成员郭素沁,被传投诉回教堂祈祷声太大,便被当局引用《内部安全法》拘留。而《星洲日报》记者陈云清,因报道巫统升旗山支部主席阿末依斯迈指华人寄居于马来西亚言论,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阿末依斯迈没有被人引用《煽动法令》或《内部安全法》拘留,但报道的记者陈云清就被拘留,新加坡未试过上演这样好笑的闹剧。

没有大学固打,人才怎会跑到台湾?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马来西亚一流的华裔学生,都跑去新加坡、澳洲或台湾留学,而不在马来西亚留学。马来西亚的大学本来不弱,像马来亚大学本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同一所学校,为何今天新加坡大学的国际排名都远高于马来西亚的大学?这皆因马来西亚实施的大学固打制度,预留相当多学额给马来人,不问他们的成绩是否符合要求,这种制度不单令华裔学生被迫离国,同时侮辱了马来人,因为这个制度,根本不相信马来人和华裔一样有同等的学术能力。

  事实上,在新加坡的种族平等政策下,马来人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与其他民族同等卓越,甚至新加坡国会现任议长正是马来人。今年世界盃,代表新加坡执法的国际球证Shamsul Maidin,也是马来人。在新加坡种族平等制度下,马来人可以爬上世界顶级位置,为马来民族争光,而不是像马来西亚的某些当政者,老是为马来民族出丑。

  事实胜于雄辩,种族平等才能为国家带来发展机会,新加坡证明了这点,美国也证明了这点,美国白人为主的选民才选了奥巴马当总统,就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前宗主国英国,有名种族歧视得厉害,也不得不委任一名原籍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担任保守党主席兼内阁阁员,这是在英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平等机会才是提升国家实力的唯一道路。马哈迪医生等人不听李光耀的忠告,仍然坚持错误的道路,除了为他们的朋党带来好处,笔者看不出对基层的马来人有什么帮助?事实上,这样光天化日的种族歧视,是马来西亚,以至马来民族的耻辱。笔者相信,如果马来西亚联邦有一个公平的制度,马来民族的成就应该是光辉灿烂的,笔者从不怀疑马来民族的智慧。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曾蔭權說笑話給台灣人聽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天(週二)一項公開活動上表示,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良方妙策,當中包括台灣與中國之間關係的問題。這句話,可謂曾蔭權公開演講中最大一個笑話!

這十三年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一國兩制不可行,就連不少香港人都勸台灣人,不要接受一國兩制的統一。可以講,一國兩制是失敗的。

一國兩制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共不履行承諾。中共在接管香港前,原本承諾二○○七年實施行政長官普選,二○○八年實施立法會全部議席普選。亦因這個承諾,當年《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才將香港政制於二○○七年付諸公投的條文刪去。這一點,民主的起草委員會委員、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御用大律師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但現時赤裸裸的事實是,中共撕毀承諾,曾蔭權也是撕毀承諾的幫凶之一。現在他指一國兩制可以用來解決台灣問題,這是開玩笑嗎?

另一個失敗原因,就是中共那種事事控制的思維,根深柢固,連曾蔭權為了拯救在馬尼拉被挾持的香港居民,直接致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也被台灣政治大學畢業的投共美籍華人阮次山,以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狂罵!這種連曾蔭權打電話給外國總統都要管、都要罵的中共,怎會容許台灣「保留軍隊及指揮權」?

過去十三年,香港在中國影響下,政府決策越來越不理民生,反而越來越用在只是讓中國有虛榮心的項目。像用了等值二千四百億新台幣興建中國高鐵香港段、捐了四百億新台幣給中國四川地震重建,但那些錢跑去哪裡誰也不知道;最近又打算用一千四百億新台幣搞亞運。花大錢搞面子一點也不手軟,但對於撥多點錢實施小班教育卻是百般不願,寧願關閉一些中學。

因此,台灣民眾有必要認清,一國兩制並非解決中國和台灣問題方法的基本事實。香港,正是一個很失敗的示範!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重提首置貸款 無異托市

由於年輕人置業問題,已經隱然成為一個政治計時炸彈,因此,各方都出謀獻策意圖解決這問題。其中有不少人提出,恢復向夾心階層業主提供首次置業貸款,藉此解決很多人因儲蓄不足,無法順利買樓的問題。

不過,了解首置背景的人,一定明白首置設計本身的一些危險性。現時政府重提首置,未免過於危險。

二手公屋攀高 不健康

董建華在1997年10月提出首置計劃時,當時香港樓市正於頂峰,董建華基於他希望香港大多數人居於自置物業的良好意願,因此推出首置計劃,當然,那時他並不認為這計劃有助「振興」樓市。

但在1999年,這計劃開始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時,已經變質為一個托市計劃,當年之所以連非長者單身人士也成了首置受惠者,因為1999年樓市已經崩盤,政府要推出一連串措施去挽救樓市,這與勾地政策的推出一樣,是整個「托市配套」的一部分。

而現時樓市已經出現極不健康的情況,租者有其屋計劃下出售的公屋單位,在二手市場的成交價屢創新高。眾所周知,公屋無論在住戶組合的質素、保養、用料、間隔等都不如私人樓宇,現時都出現炒賣情況,換言之,樓市已經出現不理性發展。在這個時候推出任何托市措施,都會與協助小市民的目標背道而馳。

製造有毒資產重災區

而現時連公屋也拿出來炒衍生另一問題,是銀行出現有毒資產的機會愈來愈高,現時金管局未曾對香港銀行一旦出現類似金融風暴般的樓市崩盤,甚至像美國金融海嘯時的崩盤狀況,作出任何壓力測試(Stress Test),就算未有首置,香港銀行能否在樓市泡沫爆破後全身而退,已經是相當大的疑問。

由於首置是針對無力支付首期人士,在未需要償還首置的首3年,按揭借貸人的還款能力可能相當健康,但一旦要償還首置的借貸時,就有可能出現壓力,如果出現金融海嘯之類的情況,這些資產肯定過不了關,那時政府以及銀行界,又打算怎樣處理這些資產?

在金融海嘯後,銀行界不容易將這類政策性借貸搞出來的資產以證券化方式分散風險,因為市場普遍對房地產有關的證券化資產有戒心。難道納稅人要再度提供資金,讓這些借貸人延遲還款甚至不還款,以及解決當中的有毒資產問題?很明顯,提出恢復首置的人,未曾以維護金融系統健康穩定角度去考慮問題。

以租代買模式 值得考慮

以現時樓市而言,興建公屋讓基層應付住屋需要,可能比恢復首置更能照顧基層之餘,亦不會製造不必要的金融風險。只不過,大量興建公屋,也會造成政府長期要維持龐大官僚機構去管理公共房屋,以及審批租戶資格,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縱使房委會已經出售與核心服務無關的商場和停車場業務,但對解決房署這官僚架構,無濟於事。

因此,筆者認為既解決基層住屋問題,又能避免日後政府負擔沉重的方法,就是興建一種以租代買的新類型公屋,這種公屋的入息限制比較寬,而交租到若干年期後便能得到業權,只不過其業權轉讓會受到較一般居屋轉售更大的限制,包括只容許向新型公屋同等資格人士轉讓單位,或將物業回售予政府。

當若干年後,這些單位便會成為自置物業,政府亦不必要擴大房署這官僚架構,這是可以考慮的方案。恢復首置,只是短期內解決問題,但日後後患無窮是可以肯定的。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國語」的霸權思想

台灣教育部打算將「國語」科易名為「華語」科,引發一些大中國霸權主義者不滿,認為教育部在搞「去中國化」政策。

今年七月,中國廣東省有政協委員提出,在亞運期間取消廣東省主要電視台粵語廣播,引發軒然大波。壓制方言或者壓制主要語文的任何政策,等於硬把政治入侵每個人生活中,這是非常不當的政策。西班牙就是因為佛朗哥當攝政王年代,強力鎮壓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語言,最終引發分離主義情緒。西班牙為了撫平加泰隆尼亞人的不滿,把加泰隆尼亞語不單並列為官方語文,還爭取成為歐盟官方語文之一。台灣現在才將「國語」易名為華語,已經遲了太多。

就算在中國,現時西藏和東突的分離主義情緒高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當局對藏語、維吾爾語的不尊重,強迫學童學習華語,而不是將維吾爾語、藏語和粵語同樣承認為官方語文。

事實上,不論西班牙也好,就算英國也好,讓地方語言提升為國家語言政策的目標,是維護國家統一,在尊重多元下的統一才有意義,像公營的英國廣播公司,便有蘇格蘭語廣播(BBC ALBA),英國政府的文書公告,都有威爾斯語、蘇格蘭語版本,在部分地區,像香港華人後代聚居的北愛爾蘭,甚至同時具正體漢字粵語版本,在英國的威爾斯人、蘇格蘭人甚至香港華人,讀寫英文全無問題,但這是文化的尊重問題。

堅持華語才是國語的人,只顯得他們的思想水平,與中共一樣狹隘落後,遠遠落後於世界主流。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反對香港次主權等同反對一國兩制構想

鳳凰衛視主持人、美籍華人阮次山,在香港市民普遍對菲律賓馬尼拉康泰旅遊車被挾持感到憤慨之時,竟指香港特首無權致電菲律賓總統救人,遭到輿論廣泛批評。香港教育學院沈旭暉副教授利用次主權概念反擊阮次山,遭到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很不客氣地回應。

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者鄧小平,提出了不論黑貓還是白貓,總之抓到耗子(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也是鄧小平政治理論的基本精神,沒有這想法恐怕沒有中國開放改 革,在危急關頭,連打個電話都還得考慮有沒有主權,有沒有這個身份,已很不符合鄧小平思想的基本精神。劉迺強這種削足就履的古板想法,已經相當令人大開眼界。

次主權由鄧小平設計

劉迺強身為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他應沒理由不知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本來就是鄧小平貓論 的實踐,這是由現實角度去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法。鄧小平不單放棄了「解放台灣」的想法,而且更提出台灣可以日後擁有本身的武裝和自衞力量,請問擁有本身武裝和自衞力量的一個地方,不是擁有相當主權能量的次主權,又是什麼?

而且次主權不是可以獨立存在,次主權這種西方政治學界採用的學術概念,一 大前提就是必須要得到主權國家授權,才有次主權可言,沒有主權,不會有次主權。《基本法》明明白紙黑字,在《基本法》第一條,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前提下,對香港政府於對外關係上作出多項授權,難道劉迺強認為《基本法》是一部授權香港獨立的法律嗎?

事實上,次主權這還有很多妙用,中國一直以來為了避免外國車輛進入中國,未有實施中華民國政府在撤到台灣前已簽署並確認的《日內瓦條約》,令中國車牌的持有人以往未能在海外駕駛。

由於香港在英治年代已是《日內瓦條約》簽字地區,而台灣一直也是《日內瓦條約》的「中國」代表,在CEPA簽署後,大批中國司機可以藉領取香港國際車牌,特別新富起來的一代,在歐洲以至台灣駕車,而不用簽署《日內瓦條約》,若然沒有香港次主權地位,中國可以如斯靈活嗎?

又 像一些與台灣有邦交,但與中國沒有邦交的中南美洲國家,如果中國有人民在當地出事,請問沒有使節代表的中國可以做什麼?難道這時由台灣出面代表中國來解決 問題?這就造成兩個中國的問題,有了香港特區這個次主權,由香港出手解決,就可以充分運用次主權戰略模糊性,又不用承認兩個中國這樣難堪。因此鄧小平在設計香港一國兩制具體實施時,已經預算到這個戰略好處。

就算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中,曾蔭權打電話都比胡錦濤來得合適,中國和菲律賓本來在南沙 群島就有領土爭議問題,假若胡錦濤直接打電話給菲律賓總統,對方錯誤判讀中國有意借機出兵南沙,隨時造成南海局勢緊張,本來中國黃海因中國、美國、南北韓等軍演導致相當緊張,現在還想在南海造成擦槍走火的意外嗎?世界有多少場戰爭,是由這些戰略上的錯判而爆發,導致生靈塗炭?

如果胡錦濤不打電話,曾蔭權也沒有打電話,情況更糟,隨時引發像北約轟炸南斯拉夫中國使館般的民族主義狂潮,那是胡錦濤想見的事嗎?現在曾蔭權打電話,既不用給民眾政府沒盡力的感覺,也避免胡錦濤直接來電的戰略誤會,這就是香港次主權的妙處。

況且曾蔭權和阿基諾三世,都是APEC的首腦,現在有香港遊客往菲律賓消費遊玩,竟然發出挾持事件,由經濟體首長之間互相溝通也很合理,難道阿基諾三世不怕這件事影響旅遊業?

要防右更要防左

鄧小平思想中,除了貓論,有一點亦很重要,要防右,但更要防左,有些寧左勿右的想法,不只有違一國兩制的原意,而且這些很左的言論,往往把國家的戰略目標全盤搞砸,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總體利益之上,中國以往已經給這些左得過火的人害慘。

像這次有人望文生義,將本來是《基本法》內容一部分的次主權誤讀為「港獨」,這不只是國際笑話,而且更會引起外界對一國兩制的誤會,對推廣一國兩制幫倒忙。 身為基本法委員會委員,一字一句都要負責任,更應對此慎重行事,不宜寧左勿右,要以鄧小平原來構思一國兩制的精神出發。

次主權是一種戰略的產物,香港享有次主權,不只是鄧小平構想之中,而且甚至可以視為毛澤東「充分利用」香港戰略思想的延續。沒有認真研究歷史便學人恃老賣老,只會讓有識之士竊笑,亦不知不覺中,把一個國家的長遠大計破壞得一乾二淨。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藉慘案離間種族 社會要說不

在任何多種族混居地區,都有種族主義的問題,少數不負責任的政客藉宣揚種族主義混水摸魚。而在災難發生時,或重大災難造成一個城市集體傷痕後,這種種族主義混水摸魚情況更會明顯,像近日回教組織希望在紐約九一一遺址附近興建清真寺,都被人惡意炒作,甚至有的士司機因本身種族而無辜被白人刺傷。

生還者李瀅銓 面斥種族主義

同樣在8月23日馬尼拉慘劇後,不論香港還是菲律賓,都有人惡意炒作種族主義。像香港一些討論區或Facebook群組,有些侮辱菲律賓人的言論,已經接近甚至越過《種族歧視條例》中關於種族中傷條文的底綫,令不少人感到不安,以至挾持事件的生還者李瀅銓,也在報章撰文,以生還者身份當面斥責種族主義言論。

但在香港有人惡意操作種族主義言論的同時,菲律賓一樣有人惡意操作:像菲律賓前總統埃斯達拉達的兒子,就誣指香港入境處官員對他無禮,這擺明使用他父親慣用的民粹操作技巧來爭取選票;而菲傭間亦收到不少短訊,指香港人可能對菲傭不利,甚至指有菲傭被殺,使館亦火上加油,提醒菲傭遇上人身安全問題可以打九九九。菲律賓有政客把南洋慣用煽動種族主義的一套拿出來用,相當顯而易見。雙方都有人想藉操作種族主義,撈取政治本錢。

星洲禁種族謬論 經濟勝大馬

雖然香港未有像南洋這樣尖銳的種族矛盾,但都不應容忍有人煽動種族主義情緒,這一方面破壞香港國際城市形象,另一方面,種族主義本身就是保安隱患。仇外組織未必會搞出九一一之類恐怖事件,但經常搞出一些襲擊或毆鬥事件,都足以令治安惡化。因此,任何一個追求經濟和政治發展平穩的地方,都對種族主義採取零容忍政策。

為何缺乏天然資源的新加坡經濟發展,遠比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馬來西亞為好,因為馬來西亞巫統的政客,對煽動馬來人仇視華人樂此不疲,令華人人才和資金外流,而新加坡對華人和馬來人的種族主義言論卻絕不手軟,無論華裔、馬來裔還是印裔,都不容許大放種族主義謬論,因此,新加坡才在南洋經濟發展中獨樹一幟。

菲政客抹黑香港 政府要駁斥

香港對種族主義亦應採取一個不予容忍的政策,以保證香港可以在平穩環境下繼續發展。對於香港人發表那些侮辱菲律賓人的言論,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作為《種族歧視條例》執法機構,應該向港人申明,侮辱菲律賓人的言論,如果過火會觸犯種族中傷條文。

但另一方面,對菲律賓政客那些惡意抹黑香港的言論,香港政府亦應加以駁斥。而如果菲律賓使館人員在香港大搞小動作,去到一個令菲律賓人與香港人之間關係緊張的程度,香港應向菲律賓方面抗議或警告,甚至考慮提報中央政府。沒有一個地方,歡迎別國使館生事。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一如紐約和倫敦一樣,都要面對種族主義的挑戰,而強硬的法律手段可以阻止種族主義分子一時亂動,但要阻止種族主義滋長,最終還要靠社會的集體醒覺,社會要有對種族主義說不的共識。像二次大戰後德國人意識到納粹主義是災難根源,德國不單訂立嚴厲的反納粹法律,新納粹分子的公開活動,往往招來大量民眾抵制和抗議。民間要永遠對那種藉災難和種族主義來撈好處的人,保持最高警覺。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中央自絕向聯合國申訴渠道

馬尼拉慘劇有太多疑點,香港輿論以至朝野,一直要求香港參與菲律賓調查工作,但中國外交部,以侵犯菲律賓主權為理由拒絕據理力爭。

根據聯合國《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第十六條,當中國和菲律賓之間就這件事出現爭端時,兩國可以先要求仲裁,如果仲裁仍然未能令雙方滿意,這件事可以鬧上國際法庭,由國際法院替死者討回公道。

只不過中國在一九九三年一月簽署這份條約時,竟然要求保留第十六條第一款,而有關保留條款,在一九九九年開始,同時適用於主權移交後的香港,換言之,其他國家國民在中國遇上脅持事件,不可以尋求國際法院仲裁,但與此同時,中國國民在海外遇上事故,亦不可以根據公約尋求國際仲裁。如果香港市民希望聯合國介入,只能夠因為事件有死者是加拿大公民,去信加拿大總理哈珀,請求加拿大引用公約將事件鬧上聯合國。

檢討公約保留條文
對第十六條作出保留非常荒謬,因為這是保護中國國民海外權益的重要渠道,香港市民固然應要求至少在香港和澳門取消有關保留,因為在主權移交前,這兩地前宗主國都沒有對第十六條作保留。中央政府亦應向香港市民解釋清楚,為何當初中國要保留公約第十六條,令事件無法擺上聯合國。

希望中國日後處理各類國際條約的保留事項時,以國民利益為第一優先,現在到了對保留這條文作出檢討的時候了。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外交休兵警鐘

八月二十三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發生獨行槍客挾持事件,由於菲律賓警方無能,導致八名中國籍和加拿大籍香港居民死亡,這起事件菲律賓警方、政府、中國政府以至香港政府的表現,都被人批評。

香港政府在這次慘案中最受批評的地方,就是無法及時聯絡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要求菲律賓警方妥善處理。台灣政治大學畢業,後來投靠過國民黨媒體,之後跑去入籍美國,近年走去中共背景的鳳凰衛視首席評論員阮次山,在八月二十四日《新聞今日談》節目中認為,縱使人命關天也好,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都沒權致電菲律賓總統,這電話應由胡錦濤來打。又指要求菲律賓方面向香港交代這件事,只是小題大做。

阮次山的言論,引起香港人的憤怒自不待言。但阮次山荒謬的言論,提醒了台灣人持續擴展外交的重要性。大家想一下,如果這次挾持事件中,被挾持的是台灣人,而台灣現政府又搞自我矮化,交給中國的大使館「抗議」,連致電菲律賓總統也不敢,結果就是台灣人因菲律賓胡亂執法枉死。中國一向都忽視生命,連三聚氰胺奶粉在全國亂跑也敢,大家認為這國家會為了台灣人的性命安全而著急嗎?

因此,馬政府所謂「外交休兵」的「不作為」,根本置台灣人生命安全於不顧,只要中國不停止把導彈指向台灣,外交休兵與否都沒有差別,相反,為了顧及台灣民眾的安全,必須持續與各國發展外交,不能夠做軟腳馬,把外交交給連自己國民生命安全都不顧好的中國。

台灣不能因近年英國、愛爾蘭給予免簽待遇而自滿,最重要還是有事的時候,台灣總統可以隨時與各國領袖溝通無礙,而且有必要時可以救援自己的人民。那些提倡外交休兵的人,筆者質疑是不是像阮次山一樣,一早投共去了,忘了自己如何長大的,拿了綠卡便把台灣忘得一乾二淨。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马尼拉人质事件暴露其反恐能力缺陷

在8月23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相当血腥和不幸的持枪挟持事件,一名曾任当地警队相当高职位的前警员,不满一年前当地法院将他革职,持M16自动步枪闯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架载有香港游客的巴士,后来菲律宾警方特种战术及武器部队(SWAT)强攻巴士,导致八名人质死亡的惨剧。

  姑且不论这次菲律宾政府、中国政府、香港政府以至康泰旅行社本身各自要负起什么责任,这次菲律宾警方令人摇头的表现,暴露了菲律宾己经成为东南亚地区反恐战争的最弱一环。如果菲律宾军警不在纪律、训练以至装备等各方面追上现代水平,恐怕日后菲律宾将成为恐怖分子大本营,长远为东南亚稳定造成隐忧。

菲律宾反恐训练底牌全露

  首先,为何一名离职警员,居然仍能买到M16步枪,菲律宾枪械泛滥程度己经令人不安,虽然M16的民用型号AR-15于全世界流行,但没有理由连军警用的M16都可以落在一位退役警员身上,证明菲律宾的枪枝管制迹近于无,这类武器若然连退役警员都可以买到,像回教祈祷团一类恐怖分子要在菲律宾搜集这类武器根本不难,足以对东南亚安全构成隐患。

  但更令不安是菲律宾特种战术及武器部队的训练水平,菲律宾警方谈判专家的谈判策略,固然是令人费解,有待调查人员调查。但更令人费解是菲律宾警方特种战术及武器部队,在意图攻上巴士时的鸡手鸭脚表现,既无这类部队讲求高度团队合作,亦无战术,而且装备运用熟练水平完全强差人意,连用手锤都失败过几次,更不要说有人怀疑狙击手由于判断失误,导致人质有可能中枪身亡等情况。

  由1990年代起,由于美国黑豹党、中东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英国爱尔兰共和军等恐怖组织一次比一次过份的袭击行动,加上现时卡伊达组织,以至活跃于东南亚一带的回教祈祷团,恐怖分子拥有的武备以至训练都相当精良,与各国的精锐部队无异,因此,现时世界各国的主要反恐队伍,自身训练要求都非常高。

  例如:德国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事件后成立的GSG-9反恐队伍(GSG9是“德国边防警察第9大队”的简称),在2003年一次于柏林营救巴士挟持人质行动,迅速在数分钟内击破双层巴士车窗,反恐队员一拥而入制服枪手,安全拯救人质,而不是像菲律宾部队鸡手鸭脚地搞了一个半小时,仍未攻上一架单层巴士上,还得在全世界电视镜头前出丑。

  笔者相信如果菲律宾警方有自知之明,容许训练、遴选以至装备师承英国皇家陆军特种部队SAS的香港警察飞虎队,或者邀请同属亚细安成员的新加坡特种部队进入马尼拉现场协助营救人质,笔者相信事件不一定以悲剧收场。在一些恐怖事件中,例如:1977年10月13日,德国汉莎航空客机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被挟持事件中,德国GSG-9联同英国SAS联手在摩加迪沙机场击退恐怖分子,拯救人质。亚细安应可考虑仿效德英合作先例,设立互助机制,联手应付这类恐怖事件。

菲律宾应考虑组建特种部队

  由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本来就有回教游击队在当地大搞分离主义活动,而回教祈祷团近年在印尼和新加坡都屡受重创,恐怖分子见到菲律宾的反恐部队水准如此不济,极有可能选择菲律宾作为主要活动中心。加上棉兰老岛与马来西亚沙巴州只是一水之隔,恐怖分子转移阵地非常容易,这次菲律宾拯救香港人质失败,不单有可能对中菲关系带来损害,更有可能为日后菲律宾变成远东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翻版埋下伏线,对东南亚诸国而言并非好事。在热带雨林打反恐战争难度,不见得比在沙漠打来得低。

  菲律宾政府这次应考虑重新组建新的反恐精英部队,无论编制、装备和人事,都应脱离菲律宾急需改革的军警编制,并且在新加坡、美国、英国、印尼等国协助下训练有关人员,现时尽早改善菲律宾的反恐力量是刻不容缓的事,否则笔者恐怕在不久的将来,马尼拉甚至其他东南亚大城市发生大型恐袭,那些恐怖分子藏匿在菲律宾,而当地军警却无力打击,就必成安全大患。这次马尼拉挟持事件,只是一名独自行动的前警员,都能搞成八名人质全部惨死的局面,更遑论遇上真的恐怖分子。对东南亚诸国而言,这次事件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安全警号。

檢討跨境事故機制 民安為上

菲律賓馬尼拉康泰旅行社旅遊車被挾持事件,最終以慘劇作結,菲律賓政府的處理手法全不專業,而且態度輕率有目共睹,港府以及中國政府應加以跟進。而如何妥善處理跨境挾持事件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專研國際政治的沈旭暉教授,以及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兩名專家亦已講過,筆者不打算重複。

大國介入 可施壓助營救

南洋一帶政局複雜,治安不佳,恐怖分子如近年與阿蓋達組織有密切關連回教祈禱團(JI)亦相當活躍,近月印尼才拘捕一批重犯,類似挾持事件重演殊不為奇。

若中國和香港政府處理方式不變,因應香港的特殊背景,旅行社和平民如何自保提高生存率,相信是今後值得關注的課題。

由於香港沒有台灣或韓國這樣的兵役制度,平民普遍沒有接受過基本軍事訓練,有事故發生時沒有足夠能力制服疑犯,因此,即使日後向導遊和領隊發出處理這類事件的指引,實在成效有限,不一定對提高平民存活率有幫助。

相反,對東南亞國家,愈多大國要求妥善處理事件,愈能阻止當地政府以不專業手法處理問題。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加上前英國殖民地的特殊背景,不少人雖擁有中國國籍,但他們同時出外旅遊亦可能用其他國家的護照。因此,旅遊業界應向所有旅行社發出指引,一旦收到這類挾持事件的消息,除了向特區政府以及中國外交部報告,亦應同時向所有團友所持護照發出國通報:像英國國民(海外)以及英國公民應向英國大使館通報,加拿大公民應向加拿大通報。有些小國即使可能與中國敵對,但不想與西方大國為敵,而這些西方大國亦有豐富的反恐經驗,甚至在當地有駐軍。

若這次有團友是美國公民,及時向美國報告,駐菲律賓美軍可能已經介入事件,以美軍的專業經驗,筆者相信人質安全獲救機會較大。

授權警隊 與外交換反恐情報

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由於特殊國際地位,對介入某些挾持事件,亦可能更容易周旋,有助提高人質存活率。特別對涉及回教恐怖分子的情況,若人質有回教國家國民,由他們來處理可能更保證人質安全。像有時印傭會隨僱主外出旅遊,而有部分香港華裔居民可能是印尼或馬來西亞公民。如果出現涉及回教恐怖分子挾持事件,印尼政府或馬來西亞政府能協助與恐怖分子對話,可能事半功倍。因此,旅行社通知所有涉及事件國家,應是旅行社基本常識。

沈旭暉和葉劉淑儀都提到香港警隊飛虎隊能否提供協助,香港警隊飛虎隊訓練師承英國特種部隊SAS,屬世界級的精英,如果飛虎隊能第一時間出動協助,肯定有所幫助。但有人認為礙於外交問題,未必能夠辦到。

筆者建議中央政府授權香港警隊,與亞洲各國,特別東南亞旅遊熱點國家的軍警,建立一個通報機制,平日就相互交換反恐情報,一旦出現挾持事件就可能即時通報。若遇上香港居民被挾持,香港警隊不用等特首與菲律賓總統聯絡,雙方特警單位已經可以共同合作,研究營救策略,甚至香港警隊可能即時派專家協助,例如粵語傳譯,或攜同一些當地缺乏的武器物資。筆者相信這樣的外交授權,亦有助減輕中國各駐外使館的壓力,亦確保人質的安全。

希望日後任何因這件事作出的政策檢討和討論,都是建基於提高人質存活機會的前提。這類事件,一旦出現死者,對受害者家人以至社會,都會帶來巨大的傷痕,這是筆者希望作出的補充。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特區無知,中央無能

菲律賓旅行團慘劇,菲律賓警隊的無能,固然應予譴責。只不過,如果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在這件事上,也非不用負上任何責任。

首先,香港特區政府過份依賴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與菲律賓政府那邊溝通,難令特區政府對當地提供實質協助。如果特區警方透過國際刑警的渠道,與菲律賓警方聯繫,甚至提出派飛虎隊作菲律賓警方的技術顧問,相信以香港飛虎隊多年來的聲譽以至訓練,結果應會比菲律賓警方雞手鴨腳的演出好得多。

使館武官似袖手旁觀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都派出大校至少將軍銜的軍官,作為駐外大使館武官,負責合法地搜集當地軍事情報,以及在反恐等安全議題上合作。而中國駐菲武官,應該對菲律賓警察反恐實力略知一二,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請求香港或中國派出技術人員協助,或向菲律賓警方提出具體戰術建議,保障中國僑民的安全。但很明顯,中國大使館的外交人員,不但沒向菲律賓提出戰術建議,甚至連車上的人質是否安全這項重要情報,中國大使館官員向香港電台透露的消息,與新華社通稿的消息也有嚴重出入。

菲律賓當局推卸責任和無能的表現固然要譴責,只不過,特區政府的無知,以及中央政府的無能,也是間接害死了這次事件中的八名人質。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Hong Kong offers a peek at life with the ECFA

On Aug. 11,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released an anti-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advertisement on the Internet and on television. The footage was filmed in Hong Kong and featured Hong Kong residents speaking in Cantonese about how the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 signed with China in 2003 has caused greater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The DPP released this advert in an attempt to warn Taiwanese not to accept the ECFA.
While this advertisement reflected local realities in a broad sense, it was not sufficiently detailed in some areas.

For example, eight out of 10 Hong Kong street cleaners are not university graduates, but the problem runs deeper than this. Each year, there is no increase in the student quotas at Hong Kong’s universities, but students from southern China are competing for places in universities with Hong Kong students. Hong Kong’s Vocational Training Council had so many applicants for the program that people lining up at their offices caused chaos and the online registration system crashed because too many people were using it.

This is worse than university graduates having to sweep streets for a living because now many Hong Kong residents do not even have a chance to attend university. This is what will happen in Taiwan once students from China are allowed to study there.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Minister Christina Liu (劉憶如) has said that the CEPA has not increased the disparity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Hong Kong and that it has in fact shrunk the gap.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reality.

Late last month, the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which was established to handle public housing, announced that 19-year-old houses close to Lok Fu station were selling for hugely inflated prices of up to HK$4.65 million (US$598,155). In the past, such government housing was hard to sell for HK$2 million, even after subsidies, because they lacked the luxury of houses built by private developers.

Why are these houses, which were built for middle and lower income earners, now being sold for such outrageous prices? If the CEPA did not cause this, what did? If it was for some other reason than the cheapest housing is now overpriced, why are so many people living in those dilapidated, substandard houses the DPP showed in their anti-ECFA advertisement?

If the ECFA really goes ahead, today’s Hong Kong will become the Taiwan of tomorrow. And there is a good chance that Taiwa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After seeing the DPP’s advertisement, many people in Hong Kong felt it represented their feelings.

The DPP should make an even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in Hong Kong and an even mor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s Taiwan may face once the ECFA takes effect and once Chinese students hit Taiwan’s universities.

There is no need to exaggerate things. All the DPP has to do is tell Taiwanese the facts. I wonder how long those people who blindly support the ECFA will be able to cheat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Hong Kong?

TRANSLATED BY DREW CAMERON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花招難遏樓市 定期賣地解困

雖然政府推出不少新招遏抑樓價,但政府拍賣紅磡灣和亞皆老街地皮得出極好成績,代表政府的遏抑樓價措施已經不能夠發揮任何實質作用,徒具空招。

政府的遏抑樓價措施失效,除了因大量中國熱錢湧入香港外,香港政府有部分在亞洲金融風暴,或在沙氏期間推出的托市措施,應該一早先行結束,只要政府願意結束部分本意為托市的措施,就算政府不恢復興建居屋,都應能阻遏樓市長遠升勢。

應結束托市 改善投資

像勾地便是一例,政府在99年,為了避免政府土地被賤賣,因此推出勾地措施,取消政府定期土地拍賣,改為政府提供一份土地儲備表,當有發展商提出政府滿意的底價,政府才推出土地拍賣,這種擺明是托市的措施,根本應該一早結束。政府應該明言,只會在土地價格出現異於尋常下跌情況,地政總署署長才會考慮暫行勾地制度一年。

讓臨時措施長期實施的結果,便是樓市升勢無法停止。一旦政府宣布恢復定期拍賣土地,土地供應穩定下來,樓市就不可能如此瘋狂下去。

香港投資移民計劃,也是另一個尾大不掉的托市例子,本來資本投資者移民計劃,應該吸引一些能為香港創造就業機會的資金,容許移民投資樓市來移民只應屬權宜之計,但在現時樓市炒風熾熱下仍然維持下去,就難免太令人疑惑。其他國家,如英國和美國類似移民計劃,都要求申請者為當地合法居民創造若干就業機會才能獲批,政府應拒批任何只投資房地產的申請者,而需為5至10名香港30歲以下永久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才會考慮有關申請。

取消部分遺留的托市措施,雖然有助暫時紓緩樓市狂潮,但年輕人的住屋問題,始終要得到解決。大量興建公共房屋,會造成尾大不掉的管理問題。政府興建居屋,又可能出現政府介入樓房市場的問題。那政府應怎做,才能妥善解決房屋問題,又不會令政府負擔過重?

建廉價中小房 福利只限公民

在不少國家,包括新加坡,較廉價的房屋都視為一種社會福利,由於這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因此較廉價房屋只讓公民或永久居民享有,而一旦需要轉讓的話,也只能向永久居民或公民轉讓,不能讓持有人在補地價後將有關房屋投入私人市場,令原有福利的意義失去。

政府若不想重推居屋的話,可以推出一種地價較廉的住宅用地,有關住宅地只能興建中小型住宅,不可以有住客會所一類設施,而落成後單位,除了要低於市價若干成出售外,這類房屋的買家,亦只容許為香港永久居民,並住滿7年的單身人士,或雙方同時為香港永久居民,當中一方住滿七年的夫婦。而轉售時,亦只容許向同等資格人士轉讓,除非常特殊情況,否則不容許補地價售予私人市場。由於轉讓受限極大,炒賣能力相對有限,這亦確保香港永久居民他們享有房屋福利之餘,又不會對政府構成沉重負擔。更重要的是,不會有人因新福利,而鋌而走險假結婚,或進一步刺激外來移民來港。

總言之,花招是解決不了問題,做秀做得太多,連局長也快成影帝候選人時,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只會日益加深。而推出新類型的地契,應對樓市的瘋狂程度有點幫助。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CEPA比想像還嚴重

民進黨在八月十一日,網路和電視聯播在香港實景拍攝,並由港人親自以粵語旁白的反ECFA廣告,以香港CEPA造成貧富不公情況作例子,提醒台灣民眾不要接受ECFA。

在香港住了三十多年,這廣告雖然大致表現實情,且粵語發音亦相當標準,只不過仍有些欠細緻的地方,像香港當清道夫不是十個有八個都是大學畢業生,不過情況是更糟。香港每年大學學額沒有顯著增長,但中國南來的學生卻與香港學生搶奪學位,較早前,香港叫毅進計畫,以及職業訓練局之類等同中專的學歷,報名情況萬人空巷,不是排隊地點人太多出現混亂,便是網路報名系統承受不了導致當機連連,這情況不是比大學畢業生當清道夫更糟,因你連大學也沒機會讀,這就是准許陸生來台後會出現的情況。

劉憶如反駁CEPA未有導致香港嚴重貧富懸殊,相反還縮窄貧富懸殊,那些人根本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在上月底,香港房屋委員會,那是政府興建公營房屋的機構所興建,有十九年樓齡,位於樂富捷運站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富強苑,二手交易價達到四百六十五萬港幣的天價,接近新台幣兩千萬元。以往這類政府興建的房屋,由於設計沒有私人發展商興建的精緻豪華,在市區的單位在補償政府的地價補貼後,能賣兩百多萬港幣已偷笑,為何現在連原本興建給中下階層的房子都炒出天價來,請問,這不是CEPA惹出來的,又是怎麼惹出來的?若非連廉價房子都被人拿來炒賣,民進黨廣告片中那些殘破不堪,保養欠佳的房子,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住呢?

若然簽了ECFA,今日香港,便是明日台灣,甚至情況會更慘。不少香港人,看完民進黨廣告後,都認為廣告反映了他們心聲,特別最尾一句,為何貧民連粉絲都沒得吃?筆者鼓勵民進黨,對香港作出更仔細的研究,突出在簽署ECFA及讓陸生來台後,有可能對台灣出現的各類負面問題,不用誇張,把實情告訴台灣人便是。筆者倒想看看,那些盲目支持ECFA的人,可以欺騙台灣人民,以至香港人民到什麼時候。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巴士控成本 勿犧牲員工薪酬

由於四間專利巴士公司職工盟的屬會,與資方之間談判破裂,巴士司機罷工以至按章工作有可能一觸即發。

在過往,這類罷工行動由於會對市民上下班造成影響,因此多數不受歡迎。

資方欠理據 罷工獲公眾同情

但這次罷工公眾的反感不是太大,一方面因應這次罷工時值暑假,未有對學生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這次資方寸步不讓欠理據,未有體恤基層員工的苦況,市民對巴士公司的做法已經相當反感。

這次職工盟屬下工會的叫價,只是比資方提出加薪幅度略高一點,資方提出百分之一點八增幅,而職工盟屬下工會就要求百分之二點二,資方連這百分之零點四的薪酬幅度不作出讓步,市民已經覺得不大合理。

特別一般而言,員工薪酬並非專利巴士公司的成本來源,燃油以及買新車的龐大折舊才是每年巴士公司帳目最大的支出項目。近年油價相對穩定,甚至有下調傾向,如果巴士公司要控制成本,應該與油公司談判,多於拿員工薪酬來開刀。

九巴投資失利 加價市民買單?

不過,最不合理的情況,就出現在九巴身上。九巴在宣布員工薪酬增幅前,先公布壟斷香港專利巴士電視廣告的路訊通,由於一項投資失利出現一億多元的非經常虧損,之後一個星期九巴和龍運巴士便申請大幅加價,其中九巴的增幅高達百分之八點六。

九巴本來票價比同車程的新巴和城巴已經略高,比較各巴士公司相似短途路綫的最低車資,新巴和城巴一般收三元五角,九巴就要四元二角,貴了足足七角。現時九巴還要申請大幅加價,但異常高的加價幅度又不是用來彌補油價,更不是用來改善員工待遇,筆者想問九巴到底為了甚麼而加價?九巴管理層是不是打算利用票價,以及虧待員工來彌補九巴集團在路訊通投資失利的缺口?為何公眾要為巴士公司高層的錯誤決定買單?

經濟好轉 成果未回饋員工

長年以來,涉及罷工的香港四大專利巴士公司,經常在經濟不佳時,要求員工體恤時艱,採納一個極低的加薪幅度,又經常以成本上漲為理由,要求一個極大的票價加幅,但經濟好了後,又有沒有將成果回饋給員工以及市民?

香港人過往只是顧着自己的生活,甚少同情會對自己生活帶來滋擾的抗議行為,但現時社會上仇富風氣高漲,而專利巴士公司又控制在大財團手上,如果這次巴士司機能夠成功爭取更好待遇,會是對其他任職大企業員工,或受大企業影響生活的人一大鼓舞,鼓勵利用團結行動來爭取更好的待遇,屆時這種罷工只會愈來愈多。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襲警案冰山一角 司法改革保公義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姪女,同時也是行會成員夏佳理外甥女的Amina Mariam Bokhary,在有兩次襲警罪前科下,再次襲警兼醉酒駕駛,不用入獄只判感化,引起公眾和警隊譁然,律政司在警隊以及市民壓力下,不得不申請覆檢刑期,但法庭於昨日已決定維持原判。

針對社運人士 引用條例有輕重

其實一開始覆檢刑期除了安撫憤怒的公眾情緒外,實際作用本不大,因為當初警方不知為何,引用《警隊條例》第63條襲擊執行職責警務人員來控告,而這控罪最高刑罰只是罰款5,000元,以及監禁6個月,並非經常引用作檢控示威人士用《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6條。

而基於大部分案件都甚少判出最高刑期的情況下,覆檢刑期後被告最多只會被監禁若干天,不可能有更重的刑期了。若然當局引用《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6條來控告,現時就算要覆檢刑期都有較大空間作出較重量刑。

由於現時成文法上,並無規定甚麼情況可以用《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6條來控告襲警,甚麼情況應改用較輕的《警隊條例》第63條作出檢控。警方經常引用較重的一條,來檢控針對前綫警務人員的社運人士,例如曾被控襲警重罪的馮炳德;而這次有人掌摑警員,卻用了條較輕的罪行,公眾不得不相信警方在處理社運人士上有政治打壓之嫌,而在處理今次事件則有出賣前綫警員、奉迎有財有勢者之嫌。在香港瀰漫一片仇富情緒下,不踢中大鐵板就怪了。因此,政府有必要就襲警罪作出改革,令法律回復原來維持公義的功能。

統一標準 免檢控政治不正確

簡單而言,日後要引用《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6條,標準應大為收緊,要做到襲擊導致身體嚴重傷害(Grievous bodily harm,法律界簡稱GBH,《侵害人身罪條例》第19條)標準才可提控,其餘情況一律改為引用《警隊條例》第63條。

事實上,襲擊導致身體嚴重傷害最高刑期為監禁3年,由刑期比照而言,相信《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6條實際要處理的,是那些對警務人員構成實質傷害的案件,而非社運分子。當成文法有了統一標準,那律政司檢控人員就不用作出政治不正確檢控決定。

但另一方面,除了襲警罪需要作出合理改革外,當局亦應檢討富人在求情上是否獲得較大優勢。包致金姪女獲輕判原因之一,是她有精神科醫生證明患有躁狂抑鬱症,法官認為她「並非要監禁的壞人,而是要治療的病人」。

檢討富人求情 是否更大優勢

一般家庭是否能負擔高昂的私家精神科醫生報告,取得有力證明獲法官接納?包致金姪女案判決翌日,豐德麗副主席唐家榮兒子醉駕兼無牌駕駛獲輕判,法官指他「校內成績優異」,該判決引起不少人憤怒。質疑法院對求情的處理是否已形成漏洞?

此外,針對一些有能力聘用律師甚至資深大律師作代表的案件,律政司刑事檢控科應考慮派出能力相若的檢控官作代表。

包致金姪女襲警案背後查實是香港司法界一連串問題,剛才論及只是當中一小部分。由於仍有很多積弊需要處理,以後類似怪事只會一再重演。香港各界可能需要就司法改革,作出深入而坦誠的討論。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推普廢粵作賊心虛

雖然中共一直口口聲聲否認有實行推普廢粵政策,只不過,在八月一日廣州捍衞粵語示威中,派出大量公安打壓示威,並且拘捕示威者、香港記者和遊客。另一方面,中共在香港喉舌《文匯報》,點名批評《蘋果日報》主筆李怡、社運人士蔡淑芳以及《城市論壇》主持謝志峰,差不多要把分離主義分子帽子扣在他們頭上。由這些打壓舉動來看,中共明顯作賊心虛,有很多人將皇帝的新衣點了出來,因此老羞成怒。

廣州人對推普廢粵的擔心,並不是純粹陰謀論的猜測,廣東人普遍知道,廣東的電視台之所以可以採用粵語廣播,完全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抗衡香港電視台帶來的文化影響,如果沒有香港這自由城市,粵語下場可能與上海話、閩南話一樣了。因此,只要中共沒有明言,他們在全國實施的打壓方言政策不會變,恢復粵語以外,其他中國語言,像上海話、閩南語、潮州話、客家話、藏語、維吾爾語等應有的地位和光榮,這早就難教講粵語的人相信中共的所謂澄清。

出現打壓粵語舉動
而且廣州近年出現一些舉動,例如在學校講粵語會受罰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是打壓粵語的證據。由上世紀佛朗哥年代西班牙打壓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語言的情況,到本世紀蔣介石在台灣打壓台語,其中的一大證據在於學生在學校講當地語言,會被校方視為違反紀律處罰,只要廣東省政府方面仍然任由這種情況出現,中共講的不存在推普廢粵,誰會相信?

況且熟悉中共政治規則都知,像紀可光這類政協委員,若非他提出推普廢粵對他仕途有益處,他怎會忽然發表這番偉論,有部份中共高層可能認為香港已經在手中十三年,粵語享有的「特權」已經完成了黨的統戰任務,因此,才借亞運為藉口,將廣東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用普通話播出,背後的政治意圖真的盲也看得到。

蠢政策踢上大鐵板
不過,中共沒有想到的是,打壓地方語言往往才是地方分離主義的元凶,若然蔣介石沒有打壓台語,本來立心支持台灣回歸中國的本省籍人怎會轉向台獨;若然佛朗哥沒有打壓加泰隆尼亞語言,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怎會尾大不掉?中共在新疆、台灣、西藏問題上,一次又一次以蠢政策自取其辱,筆者相信,在粵語問題上,中共會再一次踢上大鐵板。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为何中国化工厂老是成为灾害源头

近日对于中国民众而言,他们最怕发生的事,莫过于化工厂或矿坑,因洪水等天灾,或一些人为意外,导致有毒物质流入河流,然后要急急忙忙抢购樽装水,而且还不知那些有毒物质在河中要留多久。在广东汕头,以及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沿岸,都发生类似事件。

  人们对化工厂从来又爱又恨,化工厂可以为社区带来就业,但与此同时,化工厂一旦出意外,或环保上做得不好,对社区带来的打击也是灾难性。

  在西方国家,不少化工厂由于历史因素,都座落在邻近民居,甚至生态上重要的地区,而这些化工厂又怎样保证他们既能维持生产,又能与社区共存共荣?这是中国化工厂的老板们,应该好好学习的课题。

化工厂基本的沟通工作

  在西方大化工集团的网页,他们在欧美的个别厂房,都有自己的专有网页,这些网页载入的资料,并非销售的资料,而是详列了有关厂房的社区谘询委员会(Committee Advisory Panel)的委员名单和联络方法,甚至会议议程,怎样联络厂房的指定人员,安排参观厂房以及附近的生态关键景点,以及什么时候会安排灾难演习。

  大型化工公司,每年安排定期日子进行开放日是不够,因为化工公司可以在开放日粉饰太平,但如果容许公众可以全年不同时间,组团去参观厂房以至厂房附近的生态点,就能起突击检查的效果,这种“巡查”方法对督促厂房注意对邻舍的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大有帮助。

  社区谘询委员会也是重要,社区谘询委员会通常由居住当地的雇员、当地社区组织代表,以及政府的代表,特别是消防和执法部门代表共同组成。

  除了让公众知道化工厂在安全上做了什么,化工厂也要问公众,他们有哪一些做法可能有问题;例如,紫金矿业经常把污水排进水库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类事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么做,除了有可能遭到政府部门检举,各地的社区谘询委员会也会将投诉告知厂方,厂方很难辩称他们事前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对话渠道,对保障社区的安全甚为重要。而政府派代表在委员会中,亦确保政府人员定时定候,都知道化工厂可能有什么问题,需要依法加以跟进。

  另一方面,由于化工是很专业的事,那些化学品一旦出意外怎处理,化工公司内部专家可能才是整个社区中最清楚。因此,化工公司提供定期演习给当地的消防、执法、医护以至拯救人员。目的是至少要让这些人员知道,一旦化工厂出了意外,按意外类型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不做什么,有什么技巧要加以练习,避免因错误的处理方法,耽误防止事故发生或抢救的时机,甚至造成更大的伤亡。

  但很不幸,中国很多化工厂,都没有这种与社区沟通的基本程序和观念,接二连三因天灾、人为意外等出状况也不足为怪了。

舆论监督仍不可少

  虽然化工厂可以靠自行建立与社区沟通机制,去确保他们运作安全,但对于一些较小型的化工厂,他们未必有资源以至专门部门,去成立社区谘询委员会、全年都安排民众参观等目标,因此,针对一些较小型的化工厂,仍然需要传媒监察,再配合政府部门的执法,去确保生产过程以至污染物处理的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有些涉及制度上的安全问题,仍然需要传媒的讨论和报导,去提醒公众注意,有幸中国尚未像美国般成为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

  在美国,近年公众己经不断要求,政府立法规管化工厂的保安水平,因为恐怖主义袭击化工厂的话,所造成的人命伤亡与一场九一一袭击分别不大。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网民拍摄南京塑化四厂丙烯厂房大爆炸后,附近一带受损情况片段,当中破坏力与中东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分别不大。而化工厂保安问题对社区的威胁,如果没有传媒的提醒和报道,一般人是很难想象当中的危险性和可怕。

  中国化工业己不是要学当一个好的企业公民那么简单,他们应该视邻近社区的安全和健康,视为生产目标的一部分,并在标准作业程序上,将社区安全纳入考虑之中。但很明显,中国化工业管理层们的思想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有一段距离,需要加以改进和学习。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蔣任宏與政商結構

政府宣佈由曾經在郵政署長任內有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紀錄的蔣任宏接任私隱專員,令不少人感到詫異,為何港府會作出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決定。

不過,如果大家看看近日吳斌為證明自己不是一位尸位素餐的私隱專員,在調查個人私隱買賣事件的勇猛表現,就不難理解港府任命蔣任宏背後的真正理由。

吳斌以公開聆訊方式,迫使八達通日日賞公司承認他們不但賣了日日賞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還一併爆出沒有參與日日賞的個人八達通持有人的資料也被賣掉,而且八達通公司可以賺到四千多萬元,甚至有銀行涉嫌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金管局都可以懵然不知,要吳斌向公眾透露有關事件,金管局才去跟進。

私隱專員遲早淪為花瓶

事實上,香港部份商界為了賺取市民一分一毫,有很多做法根本有問題,政府很多時故意不立法,亦故意不執法,像收數公司滋擾民眾,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立法,很多前線警員都希望立法,但保安局拒絕;像類似雷曼迷債、天匯事件,需要像英國修改詐騙法來解決,政府一樣不跟進。而在吳斌首開公開聆訊先例前,為何未有過私隱專員引用公開聆訊權力,將商界侵犯個人私隱來賺錢的手段暴露在公眾面前?金管局為何可以對銀行侵犯私隱做法視若無睹?市民就是這樣由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產生官商勾結橫行的印象。

蔣任宏既然有過侵犯私隱紀錄,日後私隱專員會否像吳斌般一樣,就很成問題。或許蔣任宏在審計署報告上無懈可擊,但他很有可能在處理侵犯私隱個案時,只打小蒼蠅,而不敢打大老虎,那麼私隱專員就會淪為花瓶。這是否就是港府指派蔣任宏的玄機?

面對香港以為合法,便可以禮義廉恥甚麼都不理的商界和政府,私隱專員、申訴專員等英國人引進的東西,遲早就淪為花瓶。如果香港不向廢除功能組別邁進,吳斌調查八達通的做法,也很難成為先例,對商界有阻嚇作用。沒有民主,豈有民生?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毁香港後花園 民怨一觸即發

股壇名人魯連城收購了被西貢東郊野公園包圍的大浪西灣村,用作興建十萬平方呎的別墅,這件事被英文《南華早報》報道後,雖然未有中文傳媒即時跟進,依然激起不少年輕專業人士憤怒,有七萬多人加入有關反對群組,由於反對聲浪太強烈,魯連城需要暫停有關工程。

魯連城的十萬呎別墅最終用途是甚麼,筆者不便猜測,但這次魯連城肯定觸怒了眾多受地產商不負責任規劃政策所害的年輕人。如果地產商們不懸崖勒馬,所引發的反地產商浪潮,就肯定不會是講玩。

郊野公園 港人喘息地

英國管治香港期間,將大部分山區土地都劃入郊野公園,保留原有的森林風貌,一方面這有利香港的山林保育,避免市區進一步受水土流失造成的災害威脅,沒有比保留原有的林木更有利防治山泥傾瀉。另一方面,這亦是英國人愛好行山遠足而保護環境的傳統承傳。像麥理浩徑、金督馳馬徑等命名,都反映出歷任港督對香港自然環境,以至行山遠足活動的熱愛。

而近年香港中產,漸漸興起參與行山遠足的熱潮,由樂施會毅行者等活動參與者愈來愈多看得出來。行山遠足並不是一時趕潮流的產物,這除了因香港中產愈來愈注重健康外,香港市區規劃嚴重失誤,屏風樓令人喘不過氣,不少原應中密度或低密度發展的地區,像港島半山因應付中國的豪宅投資者,變成密不透風,交通擠塞的混亂地區,令居住環境不符人意。再加上不少人由海外回流回港,早在海外養成周末行山遠足的習慣。這一切一切,都令作為香港後花園的郊野公園,已經成為香港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向郊野公園打主意的政治風險,由香港人生活習慣的改變而言,已經比拆遷皇后碼頭和天星碼頭更大,特別自然環境一經破壞,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都難以挽回。

香港地產商不是不知道,香港人對居住環境自然環境的重視,而在中國多處的環境都因為經濟發展搞成不知所謂時,中國不少新興富豪對擁有良好自然環境的豪宅也相當渴求,像香港這樣的大都會仍保留相當良好的郊野環境,這可算是中國異數之一。

不過,香港地產商並非在新住宅設計上,迎合市民希望規劃上回歸人性的要求,亦未聽聞香港地產商主動出錢出力保育所剩不多的自然環境,由新界西北的濕地規劃都可以看出,香港地產商扭盡六壬,鑽濕地保育的空子,企圖在新界的濕地發展豪宅,目的仍是賣樓賺錢,至於自然環境能否維持,根本不在這些地產商考慮之內。

倘開壞先例 郊野地區危矣

最近,政府更荒謬把將軍澳堆填區伸入清水灣郊野公園部分地段。香港不少年輕中產人士,一早對這些現象感到憤怒,而魯連城把手伸進西貢大浪西灣這罕有未經污染土地,就將這些市民多年以來的積怨一次過爆發,令已經接近過萬市民反對這次魯連城的發展大計。

現時且看政府如何拆解這個炸彈,還是任由魯連城開先例,藉收購郊野公園內的舊村落,把地產商之手伸入香港僅有的郊野地區。如果政府任由地產商為所欲為,這股反地產商的思潮最終會成為香港新生代的共識。當年輕人的無力感不分階層瀰漫時,最終政府要為付出沉重代價。社會應不應為少數地產商的財富買單,這一點,相信很多人自己心裏都有清晰答案。

「高級外省人」打壓廣東話

在七月廿五日,有近萬名中國廣州市民,不理中國當局對捍衛粵語運動的打壓,前往江南西捷運站示威,反對當地政協委員紀可光提出,以今年廣州亞運為理由,取消廣東省電視台的粵語廣播,以所謂「普通話」廣播取代。而在八月一日,更可能有廣州和香港兩地同步的捍衛粵語運動,不把消滅粵語政策停止誓不罷休。

不論在香港還是中國廣東省,有一批從北方南來的人,很賤視流通兩地的粵語,在廣東和香港住了這麼久都拒學粵語,因為他們不知粵語的歷史和文化基礎事實上比北方「普通話」長久,自以為官話就高人一等,漠視地方語言的價值,這些拒學粵語、拒絕融合的人,便是最主張打壓粵語文化地位的那批人。

事實上,把粵語當成方言來看待,本身便有貶低粵語的意味。粵語的發音和語法與所謂普通話根本是南轅北轍,情況與德語和荷蘭語差別相似,而在英國統治香港的後期,為了方便執法人員和法院記錄案情,更將很多香港口語字的原來寫法找出來,並編入現時正體字大五碼香港政府標準字集中(Big5 HKSCS),這亦為印刷粵語寫成的書刊建立基礎,這也是粵語在維基百科自成一語的原因,在歐洲,粵語早當成另一語文看待。這亦反映,中國人那種只尊崇單一語言的霸權主義心態。

台灣經歷過蔣介石年代打壓台語的恐怖日子,當然更明白打壓另一種語言到底有多可怕!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人,都明白粵語也好,台語也好,他們與中華文化的關係都遠比由北方外族語言為基礎的普通話來得深,唸唐詩時,用粵語和台語來唸,都比用普通話來得保留原來的音韻神髓,這不是很清楚明白嗎?真正愛護中華文化的人,應弘揚台語和粵語;而打壓台語和粵語的,筆者連他們是否愛護中華文化都很懷疑,還是只是賣台求榮的傢伙。

筆者籍貫不是廣東,但筆者一直以操流利粵語為榮,在香港,印度和巴基斯坦裔人不單學粵語,而且他們運用起來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立根香港的英國血統現任和前任官員,像盧維思(Mike Rower)、柏志高,都是能聽能講粵語。那些仍然以為普通話高人一等的「外省人」,他們到底是不是與中共同路人,那倒是看得很清楚明白。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由香港导游强迫中国游客购物说起

近日,中国广东省的电视台,播出一段由观众提供的影片,显示香港有部分接待中国游客的旅行社,如何以侮辱性的言辞强迫中国南来的游客购物,令香港形象蒙污。

  在片中,导游声言没收所有团友的酒店锁匙,不让他们外出,更有可能违反香港法律中关于非法禁锢,以及涉及恐吓的刑事法条文,日后中国游客遇上类似情况,应该借机会用手机打112,或在电话亭打免费999果断报警,并且将片段交予警方,让不法分子尝尝牢狱滋味。

  不过,话说回来,为何这类旅行社屡禁不止,开设这类旅行社的人,不断利用其亲友开设空壳公司,当旗下其中一间公司东窗事发,另一间公司随即顶上,那些强迫旅客购买的奸商好像怀有不死身似的,永远都会存在。就像这次涉案的旅行社,较早前就被指在广州白云机场遗弃了四名河南旅客。

香港商界无良作为一直受包庇

  现时香港确实有所谓旅游业议会,但香港旅游业议会并不是一个由政府成立的法定机构,当中成员全是旅游业界人士,任何行业都有本身的陋习行规,这个旅游业议会既不受民选议会监管,又不受政府以法律监管,这组织会对自身的陋习有多大决心可想而知。

  香港确实有一位代表旅游界的功能组别议员,他是谢伟俊律师。香港旅游界由一名开律师楼开到遍布全港的律师来代表本来己是够奇怪,而谢伟俊律师在片段播出后,纵使片段中的情况丢尽香港人的颜面,仍然没有半句谴责香港旅游业界的说话,把责任通通推到新移民导游身上,这不难理解,因为谢伟俊律师是由香港数百间持牌旅行社东主选入立法会,以制度而论,他没有公开说出一些极难听的说话,为这类旅行社辩解己算不错,不要指望他会指责他所代表的行业。

  查实香港人本身一直都深受商界那些急功近利,漠视消费者权利的作风所害,在互联网上疯传香港网民改编德国电影《十二夜》中希特勒的对白,配上的粤语字幕全部诉说要申请终止香港某间电信公司服务之难,尽管香港人一直对不少电信公司的服务作风,以至合约条款流弊投诉己久,但政府仍然没有修改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连香港当地人使用的电信服务都出现这么多问题时,大家可以想象到,香港的法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是如何欠缺。多年来香港政府没有把保护消费者法律交到立法会通过,原因正是香港的议员,有一半都不是代表全体香港市民,而是代表个别行业利益的功能组别议员,试问又怎可能通过一些对香港不良营商手法不利的法律?

中央政府的责任

  要彻底根治这类强迫购物的问题,港府当然应该立法,禁止有人利用空壳公司或亲友成立公司,手持大量旅行社牌照,不断重复又重复把中国游客当成羔羊,并且对这类旅行社的实质东主绳之于法,既然中国有这么多游客受害,中央政府应该向功能组别议员以及建制派议员施压,要求他们支持立法规管,因为这些维护自身利益大于一切的人,没有北京的直接施压根本不会把香港人以至中国民众的强烈批评意见听得进耳。

  但不断的施压也不是办法,这不单损害一国两制,高度自治,中央政府花耗大量精神与这些人周旋,亦有碍中央政府把精神投放于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例如朝鲜问题,以至中国自身的大量内政问题等等。

  最终,功能组别这种英国人遗留维护特权的制度,不应再成统战的工具,而是必须在可见将来取消,以免商界在香港政界的特权,最终成一个尾大不掉的毒瘤。中国游客被强迫购物事件,只是离奇政制引发问题的冰山一角,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事实上广泛影响着香港的民生。如果这问题不作出有力的改善,其他民生怪事将会层出不穷,甚至同时令中港两地民众受害,而这一点中国当局不是完全一点责任也没有。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參考英美金改 防大鱷出術

引起公眾譁然的天匯事件,最終變成警方介入調查的刑事案件,上周警方手持法院手令,搜查恒地總部,並邀請部分有關人士前往警署錄取口供。不論警方是否正式落案起訴,現階段當然不宜評論有關案件詳情。

不過,若論懷疑造市行為,又豈只天匯一家?

現時法律 未杜絕蓄意誤導

在商業社會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人想以詐術來謀取財富,特別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今天有本地華資涉及,他朝可能有外資大鱷,或中國來的騙徒犯案,誰知道誰是下一個造市者?而香港現時法律能否杜絕這類蓄意誤導市場的行為,才是大家要關注的重點。

從雷曼迷債事件,至有中國投資者因被誤導,買下大量Accumulator而損手爛腳一事中都可看到,香港對以蓄意誤導手法,誘使他人錯誤投資,而從中得益之罪行,實在無力對付。香港實不得不引進英國《詐騙法二○○六》(Fraud Act 2006)才足以對付。

雷曼迷債或誤導他人買下Accumulator,也相對較容易看出。但在樓市事件上,如果有人想操控樓市,只要若干有能力的市場控制者,在專業人士合作下作出連串虛假交易,是有可能令樓市出現無實質支持的泡沫價格,而在短期內,甚至不一定有人因此而損失,直至樓市偏離實質支持太遠,導致樓市崩盤,那時不少中小型投資者固然傾家蕩產,銀行系統亦可能批出太多有毒資產而需公帑拯救,公眾要為這類騙案買單,是不是未免太嚇壞人?

特別是一些海外大鱷,他們做事方式可不會如此和盤托出,他們是殺了人跑了你還不知他們出千行騙。

英國倫敦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不少有名的「超技術」交易,都在倫敦市場發生,因此接納當地法律改革委員會的建議,對詐騙法進行現代化時,不只考慮網絡和電子交易的發展對騙術的影響,更考慮到在金融市場上五花八門看似合法,實際上損人利己的各類奇怪造市行為。因此英國在立法時,將虛假陳述(False Representation)包括利用程式自動輸入一些通訊或電子系統的作為,都列入法律規管的範圍內。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利用電子系統,蓄意製造左手交右手虛假交易,我們還可怎麼辦?

遏樓價未夠 需修法填漏洞

香港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金融中心,樓市股市的投資金額也是天文數字,這亦代表將會有愈來愈多來自四方八面的人,意圖利用造市或其他可行的資訊漏洞,誤導其他投資者墮入他們設下的陷阱中,然後賺得他們不應賺的錢,損失卻要普羅市民負責。

政府看待樓市事件,應不只局限在9招12式,只是短期遏抑樓價便算,律政司應該積極研究英國的詐騙法,以至西方國家在金融海嘯後在這方面的法規改革,在不影響香港自由市場聲譽下,盡可能在涉及金融市場運作的一系列刑事法規作出修訂,防止有大鱷作出損害香港利益的事。

畢竟榨香港人油水的大鱷來自四方八面,不會與香港人談感情。而天匯事件,只是當中的冰山一角,難得有一件沒令人有重大損失的超技術事件。如果政府還不提高警覺修法,下次遇上倒不可能是口直心快的人,而是遠在不知何處暗地操控交易的神秘人士。賭場遇上出千高手也會修改規則杜絕流弊,更何況金融市場。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西班牙语文问题或对中国有所启发

在世界杯决赛结束后,西班牙国家队球员在南非足球之城球场上狂欢庆祝,现场有球员拿出不是西班牙国旗的旗帜,不少欧洲人一看便知那是“加泰隆尼亚(Catalonia)旗”,而在荷兰对西班牙的决赛赛事前,加泰隆尼亚的首府巴塞罗那才发出因西班牙宪法法院,不容许加泰隆尼亚以西班牙王国属下的“国家”(Nation)自称的判决,因而触发百万人大示威。而西班牙国家队十一名正选球员,有七名是西甲巴塞罗那队的,那球场上出现加泰隆尼亚旗,让西班牙内部的语文争议曝光于全球,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西班牙法西斯独裁者,摄政王佛朗哥当年为了报复加泰隆尼亚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作出的愚蠢报复行为,酿成今天西班牙要在国家分裂阴影下夺得世界杯的祸根。近日中国有人在粤语地位问题上,似乎有迹象干出一样的蠢事。中国或应借鉴于西班牙人的负面经验教训。

佛朗哥语言政策闯下大祸

  在1936年至1939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中,除了共和政府大本营马德里,以巴塞罗那为中心的加泰隆尼亚,是守到最后一刻才落入佛朗哥为首法西斯阵营地区。因此,佛朗哥的法西斯主义政府,对加泰隆尼亚的报复亦十分残酷,除了取消其1933年才成立的自治政府,更禁止加泰隆尼亚人使用自身的语言,因用加泰隆尼亚语或支持共和政府,因而被佛朗哥杀害或迫害的加泰隆尼亚人,更不计其数。就连巴塞罗那队本身,也因本身是加泰隆尼亚主义以及支持共和政府的鲜明色彩,在佛朗哥统治期间受到迫害。

  佛朗哥的错误政策,在1975年随佛朗哥逝世而结束,在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后,虽然西班牙仍在波旁王朝统治下,但西班牙政府很快承认加泰隆尼亚语为官方语言之一,亦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成为欧盟23个官方语言之一。加泰隆尼亚的自治地位,亦在新民主政府改革上渐渐提升。

  但禁讲加泰隆尼亚语的伤痕,是相当深远而且难以愈平,一如今天台独的伤痕,某种程度上是蒋介石禁讲闽南话惹出来一样,加泰隆尼亚人虽然没有巴斯克(Basque)人这样极端,动不动就以暴力手段争取自身权益,但他们仍是争取独立,当中包括公投让加泰隆尼亚在西班牙王国下,以国家(Nation)自称,这有点与加拿大魁北克安排相若。不过西班牙宪法法院,最近判定此举为违宪,令巴塞罗那爆发西班牙恢复民主以来最大规模示威,有过百万人参与,即差不多加泰隆尼亚六分一人口参与,由此可见加泰隆尼亚人对西班牙的离心,球员夺得世界杯后,要争取加泰隆尼亚旗曝光机会也不令人意外。

让方言有公平合理使用机会

  禁止方言政策之所以会广泛造成伤痕,因为方言深入平民百姓生活中,而大家讲方言时,只会因方言的亲切和方便而使用,不让民众使用他们感到舒服的语言,结果就是硬迫所有人卷入政治漩涡之中。因此,任何打压方言的政策都后果严重,特别是一些方言本身语言系统较为完整,可以视作独立语文处理,情况更为棘手。因此,有些多民族国家,宁可将方言或主要少数族裔语言,列作官方语言,或给予类近官方语言的礼遇。像粤语在加拿大,虽然未像法语成为官方语文,但现任加拿大首相哈珀,无论农历新年向华裔拜年,还是就人头税政策向华裔道歉,用的都是粤语,而不是标准华语。在英治年代的香港,如果中文没有特别注明,就代表粤语,这传统维持至今。英国人更曾经派出精通粤语的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亦曾担任新加坡总督),担任香港总督,他曾把一些广东诗歌译成英文。

  因此,广东近日出现的粤语争议,有省政协委员要求广东省电视台改用华语广播,激起使用粤语人士强烈反应可以理解。事实上,粤语的情况与加泰隆尼亚语的情况相近,使用粤语的人,与使用加泰隆尼亚语的一样,为国家经济作出重大贡献。只不过,中共过往为了抗衡英治香港的文化侵略,容忍广东省的传媒使用粤语广播,粤语没有强烈被迫害的历史,加上广东可谓中国革命和抗战的重要根据地,广东省才没有变中国版的加泰隆尼亚。

由蒋介石在台湾的失败经验,到西班牙今天的尴尬情景,都清楚告诉大家,镇压或打压方言是自找麻烦,像西班牙加泰隆尼亚那样的抗争其实还算是温和的,即使如此,中国也应引以为鉴,避免在广东重复类似西班牙人所犯的错误。

  中国不仅应避免出现西班牙那样的语文争议局面,还应积极地推行兼容并蓄的语文政策。简言之,中国是否应该考虑将粤语、闽南话、客家话、藏语、维吾尔语等并列为中国官方语文之一,加强不同地方的人对中国的归属感。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停車熄匙變鬧劇 傲慢惹的禍

在上周,一名忠實執行停車熄匙政策的81歲司機,因坐在被猛烈太陽暴曬,且沒有開冷氣的小巴裏,終於中暑身亡。這位老伯因停車熄匙命喪黃泉,令政府的停車熄匙法案尚未通過已陷入政治危機,現時政府要考慮修改法案,增加酷熱天氣警告以及暴雨警告下可豁免。

筆者在2009年開始跟進停車熄匙政策諮詢,並曾經兩次出席立法會相關會議,並在會上發言以及提交書面陳述。停車熄匙變了鬧劇,環境局思慮不周,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從停車熄匙政策出現嚴重問題,可見到特區政府不斷出狀況。

政府早知風險 怎推搪責任

由於香港天氣炎熱,加上汽車經猛烈太陽曝曬,車廂溫度變得相當熱,故不止職業司機,連普通自行駕車上下班的市民,都極力反對有關政策,在博客和報章上批評政府。

由於互聯網普及,現在市民只要有時間,要自行作出政策的比較研究是有可能的特別是政府經常選擇性,以斷章取義方式引用海外例子,這令筆者作出政策研究時,不得不翻查其他國家實施打擊停車熄匙法律的原文,並且與政府的建議作出比較,提出合適的改良建議。畢竟停車熄匙不是香港發明的新事物,在海外不同國家都有實例可供參考。

多倫多市政府規管停車熄匙法律中,有車內溫度高於27度,或低於5度的豁免條款,在暴雨,或司機持有醫療證明的情況下,都有豁免條款。筆者認為多倫多的天氣豁免做法合理,不單保障所有司機,而且在職業安全角度亦相當合情合理。

勞工處有時也會透過政府宣傳片宣傳防止中暑。要職業司機停車熄匙,又要防治中暑的話,根本很難辦到,但政策嚴重矛盾,作為問責官員便有責任在法律正式實施前解決這個矛盾。

多倫多模式的豁免,可滿足打擊部分職業司機胡亂停車不熄匙,甚至整晚在車上睡覺的胡鬧事情,又可保障市民健康。以上例子,筆者早寫入在2009年1月15日的立法會書面陳述中,當局不可能推搪事前甚麼也不知道。

網上資訊豐 難獨攬施政

在運輸業界仍然以機件損耗這個論點來反對停車熄匙政策時,筆者以天氣和保障健康為理由,不斷提出質疑,但高官仍擺明是好官我自為之的態度,堅拒研究或加入多倫多式的天氣豁免。筆者上立法會,就是為了留下紀錄,且看日後會否有人因此受害,屆時要追究責任,至少也有事先備案,但料不到,法律仍在立法階段已發生引起公憤的不幸事件,當局不得不研究如何妥善執行多倫多模式的豁免措施。

現時資訊比以往豐富得多,公眾可在家中找到所需資源,並看出政府方案的不足,甚至自相矛盾之處。有時候,為官的要謙虛一點,認真看待公眾意見,因為他們可以由實務以至其他在冷氣房中想不到的觀點,把政府政策的問題指出來,如果政府不是一副拒納民意的傲慢態度,很多施政災難根本可事前透過諮詢公眾意見,特別是在一些實務實施上的憂慮加以預防。

沒有地區像香港般,停車熄匙都可造成施政災難,部分官員的心態如何為特區管治威信帶來損害,相信值得各位再三思量。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墾丁五星旗 搖擺中國人 台灣要與這種國家一起向下沉淪嗎?

近日中國網上有人亮出在墾丁拍下,仿照二次大戰時美軍登陸硫磺島的情景,舉著五星紅旗耀武揚威的照片,引起軒然大波。筆者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善意提醒中國遊客,在台灣要尊重當地人,以及不要作出排隊亂插隊、亂拋垃圾、大聲喧嘩之類無禮動作,以免有損兩地關係,以及影響中國國民形象。

筆者選擇在《聯合早報》發表,因為《聯合早報》是少數不被中國防火長城查禁的海外報章,而筆者在《聯合早報》的文章,筆調為顧及中國讀者,已經比筆者在《自由時報》或香港《蘋果日報》的文章溫和,而且中國遊客變得比較文明有禮貌,對中國、台灣,甚至香港都是多贏,因此筆者希望作出善意提醒後,中國人能夠反思。

但中國網民的反應完全令人失望!由筆者透過搜尋引擎找到中國各大討論區上的討論文字,只見到中國網民大言不慚認為,他們在台灣土地上舉起五星紅旗沒有錯,更不要說反省他們在外旅遊時的惡劣行徑,有部分網民更舉歐洲一些國家國民的陋習來為自己的陋習辯護,甚至以筆者的國籍來作與論點無關的人身攻擊。

每一個國家都有本身的陋習,以筆者所屬國家英國為例,英國足球流氓是舉世著名,世界盃主辦國對遠道而來觀戰的英國公民護照持有人是另眼相看的,時有參與鬧事英國國民被驅逐出境,這也是英國國民形象一大污點。但英國政府並非沒有做任何事去制止這些人損害英國形象,英國每年都禁止不少有鬧事紀錄的英國公民出境觀賞球賽,並向國民發出警告,不要在英國以外鬧事。比起中國那種拒絕自我反省陋習的作為,不難理解為何中國國民形象如此低落,與所謂大國崛起完全不匹配。

一個不會反省自身問題的國家,就算所謂崛起都只是海市蜃樓,因為他們自身的問題長期不解決,最終只是向下沉淪,而不會向上提升,更休談什麼軟實力了。台灣要與這種國家一起向下沉淪嗎?這正是每一個居住在台灣的人,應該要好好思考的課題了。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大陆游客如何搞砸两岸关系

近日,有批中国大陆游客在台湾垦丁旅游时,仿照美军在二次大战时登陆琉璜岛的情景,高举五星红旗合照,并将照片发到互联网上。有关照片传到台湾网民手上后,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不少台湾民众不满。

  以上事件,只是芸芸大陆游客搞得两岸关系紧张的小事之一。大陆游客有不少坏习惯,如果他们不知他们外出旅游的一举一动,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形象的话,这些大陆游客随时成为搞砸两岸关系,甚至搞砸中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元凶。

占领者心态要不得

  讲回垦丁那张照片,有部分网民或许认为这照片只不过是无伤大雅的恶搞玩笑,笔者亦不否认这照片拍摄动机,或许有人只是想恶搞一番而己。但由台湾人的观感而言,这照片代表了大陆人不用一刀一枪,就己经占领了台湾;而台湾有相当多人不认同,甚至讨厌中国大陆。这张照片在台湾的政治生态下,就捅了马蜂窝。

  事实上,不少大陆游客不明白,现时两岸关系的发展,包括容许大陆游客在两岸未签署停战协议情况下前往台湾观光,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搁置主权争议,不涉及主权问题的事项,像经贸、学术等交流可以谈,但一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例如中华民国对中国大陆本土的主权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宣称,甚至部分对台湾己是独立国家的宣称,全部都要搁置下来,亦不要求对方接受自身的宣称,因为一涉及主权等问题,是没有退让空间可言。

  这些游客在照片里的作为,就相当于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岛上的主权,把主权这敏感问题如此高调宣示,就不尊重现有两岸民间合作的前提,这也是这照片政治不正确之处。大陆游客抚心自问,如果有台湾民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拿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做着同一样的情景,他们能否接受?恐怕早就引发殴斗事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对大陆游客是有现实意义。

不尊重台湾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当然,大陆游客并不是每个都如此热衷政治,有很多大陆游客对两岸政治可能一点兴趣也没有,也没有在台湾岛内展示五星红旗;不过,大陆游客在台湾名声之差,笔者不住在台湾,都有所听闻。笔者颇常在台湾网民口中,听到他们痛骂大陆游客。

  大陆游客最常被批评就是他们一些不守公德的行为,例如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乱抛垃圾、排队不守秩序、随地吐痰、胡乱作出“到此一游”的涂鸦、在不应吸烟的地方吸烟、不让座给妇孺等,这些令台湾感到相当无礼的小事,早不是什麽新闻,也造成了不少积怨。大陆游客在香港不守公德的作为,很多时候也令香港居民侧目,甚至有所怨言,台湾人更有怨言,那就完全不令人意外。因此,网上那张照片一出,加上平日生活日积月累对大陆游客的不满,就一次爆发出来。那张照片没有被台湾岛内的基本教义派乘机利用,作为反对大陆游客来台的藉口,已经是相当走运了。

  事实上,如果大陆游客在政治上不敏感,以及不顾公德的坏习惯依然不改,没有因垦丁照片争议事件而学乖的话,大陆游客与台湾民众之间,迟早会因一些小事造成冲突,最终不单破坏中国国民形象,对两岸民间来往肯定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就算马英九政府想进一步推动两岸间的经贸往来,都不一定能受到台湾民众欢迎,因为台湾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积聚了大量对大陆民众的偏见,这些眼见为实的偏见,并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扭转过来。

  到底大陆游客会否最终成为破坏两岸关系的祸首,甚至暗地里帮了绿营一把而不自知,就要看大陆民众有没有智慧,对自己外出旅游时的一些坏习惯作出反省。如果中国大陆财大气粗的游客,愿意对他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作出反省,他们或许可以由关系破坏大使变成亲善大使。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效台論中國政策 港欲語還休

王慧麟上周六(3日)發表文章,呼籲泛民因應政改後的新形勢,公開就「一國兩制」框架下「中國政策」作出討論,就算未必有結果都好,至少讓公眾明白泛民內部在中國政策上的分歧。

「中國政策」是綠營內部就台灣與中國兩地間關係政策的稱呼,筆者由2009年起於台灣綠營的《自由時報》發表時評,當中不少涉及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中國學生來台等問題,可謂有年多時間參與中國政策的辯論。由筆者親身參與台灣綠營中國政策辯論的經驗來看,香港難以在泛民陣營,以至整個社會就中國政策作出有益的討論,並且將不同板塊之間的分歧鋪陳在公眾之前。

台灣討論中國政策 限制寬鬆

在台灣參與中國政策辯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不論你的國籍和居住地為何,討論的核心必須圍繞着維護台灣自主性和利益,像筆者身為一個居於香港的英國籍人士,都可以參與這場討論,只要最終提出建議以捍衞台灣人利益為目標。

由於框架如此寬鬆,因此在參與這場討論時,沒有太多的限制,甚至可以假定中國作為台灣的敵人或競爭對手,不單由台灣的經濟的角度,可以同時由台灣國防安全、民眾發展機會等作探討,甚至可以一開始假設台灣不應依賴中國,而是嘗試獨立自主生活去思考問題。在沒有太多禁忌下,甚至可以將英國疑歐派一些抗拒歐盟權力擴張的主張,例如歐盟條約的修訂都必須付諸公投等等拿出來比照討論,應用在ECFA的簽署,以至未來修訂的討論上。

假設中國乃敵人 香港可以嗎?

但香港作出「中國政策」討論時,又能否真的可以如此沒有框架,純粹以香港人利益作本位作出討論?而有一些相當敏感的議題,例如東江水水供合約、公投權利寫入《基本法》等,又能否在中國政策辯論中提出來?甚至一些更激烈的主張,像假設中國是香港的敵人不是夥伴,又能否提得出來呢?當中國政策辯論中,四處都是政治不正確的禁忌時,筆者對中國政策辯論能否真的反映香港人想法的分歧,以及讓大家了解當中的鴻溝等深表懷疑,甚至懷疑香港能否像台灣一樣,有真的中國政策辯論。

在今年七一遊行,有為數不少的示威者手持的不是中國國旗,或中華民國國旗,而是英治時代的香港旗,由於人數相當多,而且亦相當顯眼,英國廣播公司以及路透社都不得不對這特殊現象加以報道。

話題太敏感 恐多數人沉默

事實上,一旦真的來個中國政策辯論,有可能涉及一個更敏感的問題,那就是香港新生代的國家認同,以至中英兩國關係等。正如澳門在中國統治下,仍可以是葡語國家組織一員,甚至舉辦過葡語國家運動會。那香港能否以某種身份保留英聯邦成員資格,甚至除了在大專教育(現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香港公開大學仍被承認為英聯邦大學成員)以外,更大程度保持與英聯邦的聯繫,例如參加英聯邦運動會?更甚至香港人有權作出國籍選擇,只是基於本身的英國國民(海外)或因居英權計劃(英國國籍(香港)法1990)得到英國公民身份,放棄中國國籍?這些問題高度敏感,但由於中國政策辯論是有很多限制,這些議題不能討論,筆者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繼續沉默,並不會真的把各方對中國政策看法的不同鋪陳出來。

要將香港泛民各派系,以至香港社會整體對中國政策的分歧鋪陳出來,有需要來一次中國政策辯論,但如果一個社會各執己見,包括像筆者般因歷史緣故無法成為中國公民,而大方接納英國身份會被扣漢奸、賣國賊的帽子的話,香港是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國政策辯論。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像愛爾蘭一樣公投

雖然台灣內部有強烈的聲音,要求將ECFA付諸公投,由人民決定是否接受,但馬英九政府不理人民意願,讓民間團體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中國重慶市簽署ECFA協議,實在令人遺憾。

筆者將ECFA文本與香港CEPA文本比較,雖然ECFA文本沒有像CEPA文本一樣,明目張膽將當中的政治目的列入文本之中,但ECFA文本有相當多地方,不是未談判妥當,就是涉及超越大陸委員會應有權限的作為,因此,馬政府絕對有時間、亦應按民主原則將有關問題付諸公決。

像協議中第三至第八條和第十條,都是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開始進行協商,既然如此,為何不就這堆條文涉及的問題來一個公投,讓ECFA談判人員有足夠授權展開談判,或不會令談判綁手綁腳?現時沒有充分授權就要涉及關稅、經濟合作等問題的細節作出磋商,誰不怕會有密室政治的出現?

另一方面,由這次ECFA的簽署,亦可以看到現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中,授予大陸委員會以及海基會的權力過大。根據現有條例的規定,大陸委員會可以授權指定民間組織,實際即是海基會,可以先簽署協議,涉及修法的條文,就經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實施;如果不涉及修法,就只在行政院批准下簽署,然後再向行政院報告。這樣是置台灣主權於危險境地。如果ECFA第十一條下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也是比照大陸委員會以及海基會授權處理,那就相當危險。

因此,除了ECFA公投,台灣人民應該爭取的是修訂《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引進類似愛爾蘭憲法的條款,任何涉及類似ECFA的協議,在簽署後三十天便要啟動公投程序,在公投贊成生效後才能夠正式實施,這才是對台灣主權的最大保障。現時英國保守黨也推動在涉及歐盟權力進一步擴大的任何條約,都要經過公投坐實。

儘管ECFA已經簽了,馬英九也會將條約涉及修法部分,拿到立法院強行過關,但台灣人民反ECFA和捍衛自身主權的行動,並不應因此而停下來,相反地要持續下去,直至《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訂為止。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中共最後的信譽測試

經民主黨改良後的政改方案終於通過,對中共的信譽測試,現在才是剛開始。

但很不幸,中共過往多不履約,由人大釋法剝奪了在主權交予中國時答應的終審權,然後再利用人大釋法一再將普選日期由○七年推到不知何時。就算政改方案寫得好,中共也答應了,但中共連白紙黑字寫明的法律都沒有履行,更何況連書面文件也沒有的協議,這也令香港年輕人越來越激進,對任何與建制合作的人都採取不信任態度的原因。

若履約是新開始
倘若中共履約的話,那是一個新的開始,可以用時間慢慢建立政治信任,最終推進政治改革,但如果中共毀約的話,本來沒有耐性的年輕人固然不會再用建制手段去爭取他們想得的東西,就算一些因這次中共讓步而支持民主黨方案的老好人,也難保不會被激怒。

這是中共最後的信譽測試,若然中共珍惜這次機會,相信有不少問題都有透過談判解決的希望,若然中共死性不改的話,可能只有儍瓜才選擇與中共談判,其餘的人會選擇其他的方式。因此,筆者明白司徒華為何願意給中共這次機會,因這次機會中共也不把握,大家應該對中共心息了,不要再有任何不必要的幻想。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日渐诡异的香港局势

政改争论对香港政局渐渐出现洗牌作用。

  曾荫权邀请公民党党魁余若薇女皇律师在电视辩论政改,结果曾荫权惨败,而且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马岳形容为“人类史上最悬殊一场电视辩论”。事后民调还显示,超过一半香港人反对政府政改方案。

  之后突然有传言称,中国政府接纳以民主党牵头的“终极普选联盟”改良方案。行政长官曾荫权向亲北京政党推销民主党方案,而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律师,以及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都推销这方案。而在日前,同属泛民的社民连和终极普选联盟支持者,更曾互相推撞。

  这场政治地震,彻底改变了香港的政治景观。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促成了以支联会常委为骨干的民主党,竟然与特区政府同一阵线的诡异局面?

政制紧身衣产生的问题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以往曾经指出,香港现有政制是一套不合时宜的紧身衣,应该尽早改掉,但当时北京当局没有认真考虑过李光耀的忠告,没有及时给香港政制作出应有的改革。

  一如笔者过往在《联合早报》的文章所说的,当政治制度可以容忍像黄宜弘般把议事堂当睡房,或詹培忠这类有伪造文书刑事纪录的议员出现时,畸形政治便会造就激进议员。先有梁国雄,在无人、无钱、无政党支持下当选立法会议员;之后由黄毓民教授、梁国雄等牵头的社会民主连线兴起,不断在议会中作出掷蕉等表演,依旧有大批年青人支持。今年1月,中国高铁香港段的拨款申请,引发大批八十后年青人反感,他们包围立法会,搞到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及大批香港民建联议员在警方护送下逃入港铁的荒谬情景。显然,香港越来越付不起紧身衣的代价。

民主党派向来与港英高官有联系

民主党由于论激进不及社民连,而论专业形象以及立场坚定也不及公民党,民主党必须另辟新路。

  本来民主党在彭定康年代就与曾荫权等出身港英公务员的高官有紧密合作关系,而曾荫权班子不少的要人,都有民主党或民主派背景,例如曾参与香港观察社的行政会议成员胡红玉律师、亲民主派行政会议成员梁智鸿医生、曾任民主党研究主管的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刘细良、曾荫权的好友兼政治盟友郑经翰等。郑经翰还与一众民主派成员合力筹办长者安居协会,造就平安钟服务,双方本来要沟通就不难。

  另一方面,民建联和工联会成员的水准实在太令人失望,年青如陈克勤英文发音成为被嘲笑对象不在话下,年长一点像黄国健曾经当众辱骂立法会职员也是令人摇头。民建联和工联会经常前言不对后语的表现,也去到令人反感的地步,依靠这群人支持特区施政,迟早齐齐搭沉船。民主党希望以温和方法争取政制成绩来确立定位,而曾荫权需要新管治基础,以及早日解决紧身衣问题下,双方一拍即合。

民主党与特区政府有合作基础

  更重要的是,曾荫权现阶段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去彻底结束维护富商利益的功能组别问题,社民连和公民党都明确以铲除这群人为职志,但民主党本身没有如此旗帜鲜明,这更令双方有合作基础。因此,民主党便与特区政府不断密谈和合作,最终令政府接纳民主党的建议修订。而可以预期的是,不少民主党人将有可能加入政府,吸收执政经验。如果下任特首是唐英年的话,由于唐英年在担任立法会议员年代,知道如何与民主党人相处,有可能延续这种合作关系。

  但问题亦在于曾荫权和民主党解开紧身衣的幅度太小,甚至有人怀疑有人要功能组别千秋万世。年轻人没有耐性,就算社民连中人能否控制这批连黄毓民教授也敢骂的年轻人都成疑问。6月23日会有大批青年包围立法会,希望政府撤回政改方案,最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几天的事态发展相当关键,但由互联网上青年所显现的漫天怒火来看,笔者对此并不能感到乐观。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大亞灣核洩漏的隱患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爆出大亞灣核電廠上月發生核燃料洩漏輻射事件,震驚全香港。儘管輻射未知有否外洩到廠外,但可以反映出,核電廠管理有隱患,而中國方面,亦沒有充份履行在廿多年前對香港人的承諾。

何鍾泰早知事故
但更令人震驚的是,在上周由立法會議員何鍾泰主持的核電安全會議上,他已經知道大亞灣出現事故,但他沒有向市民交代事件詳情,連港府保安局也在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找他們回應,保安局官員才急急向中華電力查詢。他身為立法會議員,怎可能可以不向市民和政府披露這件與公眾利益攸關的事件?

若是直選議員,除了民建聯那些靠中聯辦鐵票當選的議員外,不可能知道事件發生而不作披露,但何鍾泰並非由民眾一人一票選出的議員,而是由工程界資深會員為主的工程界專業人士選出,這些專業人士,固然有堅持工程界專業操守的人,但亦有不少不想得罪中華電力,以至中國當局這些一等一大客,因此就置香港公眾利益於不顧,明知大亞灣核電廠有問題都不向公眾披露,等到紙包不住火,就堅持這件事不在國際核事故評級,認為小事也披露會引發公眾恐慌,以此推搪過去。

功能組別難容忍
這也是功能組別不可能再被容忍的理由,當個別行業的生意凌駕公眾利益時,立法會還可能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嗎?而立法會有可能基於公眾利益,就每一個人切身的問題,撇除對個別業界的考慮而立法嗎?當然不可能。遇上個別厚面皮的議員,對公眾利益的損害更大。高鐵事件中,何鍾泰為工程界高鐵合約而支持的表現,已經令人側目,但想不到他可以連香港人健康和性命有關的大亞灣核電廠安全問題,都可能如此處理。

由捍衞民生的角度,功能組別不可能繼續保留,因為這已不是均衡參與,而且有可能讓議會不斷作出危害公眾利益的政策,現有功能組別議席,可考慮改為比例代表制,以保證比較欠群眾魅力的專業人士可在政黨推薦下進入議會,但不可能容忍不用向公眾問責的議員繼續存在,而且擁有與直選議員一樣的權力。如果功能組別繼續保留,住在大亞灣核電廠附近的香港人自求多福吧!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核電事件證明中國能騙就騙

在六月十四日,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爆出位於深圳的大亞灣核電廠,二十三天前(五月廿三日)發生核燃料棒出現裂縫,造成的輻射洩漏事件。報導播出後兩小時,港府保安局才發出新聞公報,證實事件發生。

這次輻射洩漏事件,有沒有輻射漏出廠外?若有洩漏,影響範圍有多大,仍有待獨立專家查證。不過,這件事連港府也是接到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查詢後,才向持有大亞灣核電廠四分之一股權的中華電力查詢,就很明顯涉及中國政府的信譽問題。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人普遍反對在距離市中心五十公里的深圳大亞灣興建核電廠,除了因為香港人怕一旦出現類似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災難無處逃生,更怕中國會像當年仍然管治烏克蘭的蘇俄一樣,一旦核電廠出事就隱瞞公眾,等到有異常粒子飄到異國才知大禍臨頭。因此,中國政府及大亞灣核電廠承諾一旦發生事故,便會第一時間知會香港方面。

由於大亞灣核電廠投產頭十年,在法國人員監督下,使用法國的核燃料棒及組件,因此,甚少聽聞有事故發生,香港人漸漸淡忘這個定時炸彈的存在。

但近年大亞灣核電廠的人員,已經由中國自行訓練的人為主,而大亞灣核電廠的核燃料,由一九九九年起,已經在法國監督下,於中國生產(根據資料http://www.projectbidding.cn/info/gcgl/30054.html),而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近兩年更改用中國軍方製造的燃料,加上不少老化的核電廠機件亦實現中國自行生產和研發,而中國的生產管理方面未必如法國嚴謹,很大程度上造成隱患。而這時候,中國更應要通報香港。但事實剛好相反,中國為了隱瞞本身核技術的問題,更有可能違反與香港的協議。加上鄰近大亞灣核電廠的嶺澳核電廠,以及在廣東省的陽江核電廠,主要採用中國本土技術,有問題更可能不向香港通報。

中國可以為了自身的需要,一如上世紀的蘇俄一樣,不顧鄰國的生存死活,亦不理簽過的協議,出了事故不如約定般通報。台灣與中國簽的協定,條文寫得多好也好,會履行嗎?由大亞灣核電廠的事故,一葉知秋,台灣人應該再三思考一下任何與中國簽訂的重大協議。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政治生態演進 政改未適變遷

上周五的六四廿一周年,雖然傳媒沒有事前炒熱,也不像20周年般具象徵意義,但出席維園燭光晚會的人數仍然超過15萬,維園6個硬地足球場、草地、以至外圍通道一律坐滿,大出朝野的預期。

但更大政治驚奇出現在中大,在六四晚會過後,數千名民眾以不同方式進入中大護送民主女神像安放在港鐵站前空地。當中盛況,是筆者10多年前入讀中大,以至後來曾返中大執教都未見過。某程度上,香港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政治形態,而現時的政改方案,很明顯未有因應時代變遷而作出回應。

集會模式變 「六四」露端倪

在以往,不論搞學運也好,搞社運也好,最擔憂就是如何召集民眾參與,很多人都對藉各類行動表達政治意見相當抗拒。像六四燭光晚會後各類「餘興」活動,有數十人參與已叫成績不錯。

但今年在五區公投後,民眾在政治參與上的積極性大為提升,在六四燭光晚會前一些零星政治事件中,已經看出端倪。先在特首首次落區,政府在公布落區行程後不久,不到一小時已經有人前往有關地點狙擊特首以及一眾問責官員。而在警方和食環署沒收時代廣場的民主女神像後,已經迅速有市民支援支聯會,甚至親身扮民主女神像挑戰當局。這一切已經看到,有部分香港市民漸漸對參與政治行動成習慣。

在互聯網上,當中大學生會沒法就民主女神像安放問題,與校方達成共識後,大批網民已經討論如何進入中大,護送民主女神像,甚至已經就不同可能出現場景商量對策。現時出現的行動政治,已不是個別政黨或團體去號召群眾,而是有很多來自不同社群的參與者,他們自發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參與政治事件。因此,在六四燭光晚會當天,由支聯會和學生會安排的專車很早爆滿,大部分人都是自行乘港鐵或巴士進入中大。

民眾自發抗議 非政黨號召

因此,在6月6日高官們第二次落區時,有大批市民狙擊高官的行為,有人指是社民連號召的,這是他們對香港政治生態缺乏認識。政府在抵達目的地前兩小時才通知傳媒,政黨要以他們有限的機器號召民眾參與狙擊是很困難,由有很多市民沒有準備橫額,或只準備粗糙的手寫標語便參與行動,可以見到市民自發的佔了多數。他們聽了傳媒所報道的落區地點,甚至路過見到官員便即興參與行動,應該為數不少。

利益團體擋路 阻政治參與

由近日一連串現象可以見到,市民對政治參與的熱情大有提高,而且這不是一時潮流,這是近年連串大大小小政治事件所積累的龐大能量所造成,如果政府仍然堅持不對廢除功能組別作出明確承諾,這些自發市民肯定不會對政府的政改方案收貨。現時的政治現實是,有相當大批市民渴望參與政治,但現有政治制度卻太照顧個別利益團體,把民眾進一步參與政治的門封住。

政府強要立法會在6月23日審議政改決議案,如果政府不作任何退讓的話,這做法相當危險,筆者幾乎可以肯定,像反高鐵期間群眾包圍立法會的事件會再度發生。而且不論政改否決也好,通過也好,這批民眾都不會就此罷休,定必要求當局就廢除功能組別的時間表作進一步交代,這能量會延續至七一,以至其他政治事件,最終令政府施政,與高官的落區行動一樣動彈不得。時代巨輪確實在轉,只不過阻住巨輪轉動的不是市民,而是政府和既得利益者罷了。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特首落區花招 要能街頭辯論

在周六,特首展開第二輪以「起錨」為主題的政改宣傳攻勢,並率領他的問責團隊官員,在街上派傳單爭取支持。怎知曾蔭權以至他的問責團隊,面對來自各方市民的狙擊,不單未有得到公眾的支持,相反有可能令他整個問責團隊聲望更低。

熟悉英國民主習慣的人,對曾特首這次落區慘變笑料毫不意外,連電視辯論都不打算設現場觀眾,以為落區時大量警員在場戒備就可以蒙混過關,那只是顯得曾特首對政治的無知。

卡梅倫曾遭擲蛋 不應求倖免

曾任英國內閣大臣的末任總督彭定康勳爵,以往經常落區大受歡迎,而未遇到尷尬場面,一方面因彭定康時期他民望不低,但另一方面,由於土共的英語水平偏低,沒信心公開用英語挑戰彭定康,這也是其中考慮因素。如果香港在英治時期,民眾英語水平普遍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裔般普及,隨時連彭定康也會受到挑戰。

由剛過去英國大選可以看到,只要政客外出落區,就要準備面對持相反意見群眾的狙擊,這些群眾狙擊的目的,就是爭取公開辯論以及令對方出醜的機會。像英國現首相卡梅倫,在落區拉票期間遭到雞蛋招待,而工黨前首相白高敦民望一度出現危機,就是他與一名詰難他的老婦人辯論後,忘記把電視台的咪高峰關掉,在車上暗地罵了那位老婦老虔婆,民望立即再插水。香港人對維園阿哥任亮憲的做法感到很新鮮,但在英國,這類狙擊根本無日無之。大選期間連親保守黨的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一樣遭到狙擊,情況一如無綫新聞記者遇上「是但男」一樣,請問政客怎可倖免?

英國這個在歐洲而言,已經相對斯文,沒有法國那種瘋狂式玩法的國家,政客落區都經常要面對年輕人雞蛋招呼,或市民的直接質詢。要落區,就等於要準備一場街頭辯論,如果沒有這個心理準備而去落區,不用等到曾蔭權與余若薇辯論,他已經將整場辯論輸掉了。

問責團隊被「窒」 準備遜途人

而問責團隊缺乏準備,由曾蔭權、曾俊華和唐英年面對市民挑戰時的拙劣表現充分表露出來。曾蔭權明知遇上任亮憲,應該爭取機會即席來場小型辯論,闡述論點,特別任亮憲並非典型社民連中人,他是中產金融專業出身,也是做過名校辯論隊隊員,他的論點以至形象在中產是有叫座力。但曾蔭權只是像林瑞麟一樣,重複過往的論點,而且後段還用「你的表演時間已到」來挪揄對方,表現災難程度與英國白高敦那句「老虔婆」同級。曾蔭權本身怎面對即將來臨電視辯論,真是一個大問號。

而曾俊華面對那位路過教師的質疑,只是呆望一會以及多謝對方大聲,回應之拙劣也是匪夷所思,筆者在現場目睹整個過程,市民的口才和論點說服力比司長還強,真令人懷疑誰該去做司長。唐英年在德福遇上持反對意見人士質疑,也是不知所措,回應不知所云,他作為政改的大旗手,竟然出現這種情況,有如西方主力負責個別政策的部長,無法回應職責範圍的提問一樣,這是失職表現。

曾蔭權聽任他身旁政治化粧師所言,用西方政客一套招式,意圖回應過去,但任何招式都有內功支持。而支持這些招式,還是政治辯論的那套內功心法。只練招式而不學內功,被路人用一招半式就敗陣而回,特首應該自己檢討一下,他有沒有做好政客應做的份內事。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政改前夕辯論 分化抑做騷?

在五區公投結束後不到一周,曾蔭權突然去信五區公投聯合委員會主席兼公民黨黨魁余若薇,要求在6月17日黃昏,亦即表決前5天就政改方案進行一小時電視辯論。

如政府真的要爭取公眾對政改方案的支持,那為何要對五區公投來個冷處理?這辯論應在五區公投前發生,讓公眾用選票去表達他們對政改的意向。民意調查可造假,可以遭到學者誤讀,但選票是很難造假。這點來看,曾蔭權做騷的意向非常明顯。

不過,為何口才不及他人的曾蔭權,會選五區公投聯合委員會主席余若薇參與辯論,而不是像英國大選般同時邀請舉足輕重的第三勢力,像終極普選聯盟的代表,甚至建制派政黨參與辯論,只是邀請本身口才高曾蔭權幾班的余若薇對辯,甚至也沒有邀請五區公投構想的其中一位倡導者黃毓民?

藉泛民心病多 消耗整合時間

對曾蔭權而言,現時他冷處理公投,裝作聆聽民眾,濫用公帑宣傳,以至搞這場電視辯論,他的戰略終極目標都是政改方案得到40名議員支持。在37名議員支持下,政府需要多3位泛民主派議員跳槽支持。而爭取這3名議員的支持,事實上是密室政治的範疇,政府現時要做的是,打破泛民主派的捆綁,讓這3名議員敢投出支持政府的票,不會重複2005年政改被否決的情況。

現時泛民與2005年不同的是,由於社民連的興起,以及社民連個別高層的個人作風緣故,泛民黨與黨之間有相當多的心病,而現時同時能夠保持與民主黨溝通,又能與社民連共同參與五區公投的泛民重量級人物,就只有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因此,對港府的戰略而言,必須消耗余若薇的時間,防止她成功整合泛民主派,在6月23日杯葛投票,導致政改方案因再被捆綁而流產。

而這次辯論之所以在6月17日舉行,就是要令余若薇以至她的幕僚,將大多數的時間花耗在辯論之上,那6月23日未及整合人馬杯葛投票,政改便能通過。

辯論非爭勝負 關鍵通過方案

政改辯論的勝負如何,對港府根本無關要旨,曾蔭權在辯論中淪為笑柄換取政改方案獲通過,對北京而言,在戰略上非常值得,更何況曾蔭權已不可能再連任,對一個兩年後便要退出政治生涯的人,可以作炮灰之用,就是對北京的最大價值。

因此,余若薇現階段沒有必要獨力承擔這次辯論的責任,既然港府要就重大政策搞公開辯論,曾蔭權亦不能夠代表民建聯以及自由黨,那應該各主要黨派都派代表與曾蔭權公開辯論,像社民連和民主黨都邀請曾蔭權參與辯論,如果港府不是如筆者所言是搞陰謀權術,那應該接受社民連和民主黨的邀請,並同時邀請政府陣營的經濟動力、自由黨和民建聯參與,特別是以功能組別議員為主的經濟動力和自由黨,他們既然是五區公投的被針對對象,他們也應該有代表向公眾解釋他們的立場,而不是被曾蔭權所代表。

而如果政府真的在搞權術的話,未來政府玩的花招將會層出不窮,泛民各黨派如果看不清楚港府的戰略企圖,便很容易中招。但要化解這些招數,在戰術而言相當簡單,只要集中時間商討如何在6月23日杯葛政改表決,政府搞甚麼花拳繡腿都置於不理,港府的陰謀自然便破局。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ECFA 替中國填黑洞

在五月中,美資大行高盛發表報告,警告中國已經成了負債大國,國債、地方政府債務以及由政府吸收的國有銀行呆帳,這堆政府債務佔了中國GDP四十八%,高盛指地方政府借貸急速增長,必須控制,否則中國將步希臘後塵,栽在債務危機之中。

而近日中國、韓國、澳洲、香港等以中國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經濟體,在信貸違約掉期交易中保持升勢,可以反映投資者對中國控制信貸增長的能力沒有信心,這與中國的貪腐政治,以及以GDP為綱的官員考核方式有關。

首先,中國官員很大程度都會濫用手上權力謀取利益,而最容易上下其手的地方,莫過於一些大型工程,那些工程是否用得著,根本不在官員考慮之內,因此,明明沒有這麼多乘客,各地都爭著興建高鐵。有很多豪華政府辦公大樓,很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為當中不少款項查實已經落入官員口袋中。

另一方面,自朱鎔基擔任中國總理,中國都流行以官員任內的經濟表現來決定升遷,經濟表現看來越好,官員就越升得快,而官越大,能貪到的錢也越多。在這種滾雪球效應下,中國官員很熱中各類能大肆擴大GDP工程,反正升了官後,那堆債務就好像與他無關,這是正宗債留子孫的做法。

中國官方傳媒雖然都講要控制地方政府的支出和債務,但現時中國中央政府的政令,除了涉及打壓異己的外,能在全國範圍落實的不多,正所謂政令不出中南海。在官員升遷制度不改、貪污腐敗不除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一定不斷借貸支付無謂的工程開支,自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的政府債務急速上升,已經火速佔了GDP四十八%,這債務水平只會繼續火箭般上升,而歐洲債務危機,以及全球經濟不景氣,都嚴重影響未來數年中國各地政府的還款能力,幾年後這債務危機爆發時,恐怕把台灣和香港全部民眾財產掉進去都填不了這黑洞。

現時這樣險峻的處境,台灣還要與中國簽ECFA嗎?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保守黨內鬥 聯合政府隱憂

英國經過近30多年來最激烈的大選後,破天荒出現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由於自由民主黨其中一個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由工黨分裂出來的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 Party),意識形態左傾,因此,有人質疑這個聯合政府能否長久。

但熟悉英國政治的,並不會認為這個聯合政府是沒有基礎的結合,相反,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是有合作經驗。保守黨自卡倫梅(David Cameron)在05年黨大會一鳴驚人,爆半冷成為黨魁後,保守黨的意識形態亦有相當改變。

香港人普遍對保守黨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戴卓爾夫人時期,認為這是一個強硬進行自由市場經濟和私有化政策、傾向大財團利益、漠視民權以及拒絕與歐洲融合的政黨。

卡梅倫領保守黨 走向中間

但經過13年失去政權,保守黨除了在歐洲問題上立場依然外,在其他方面,卡倫梅這位在牛津大學時期,便跟隨自由民主黨黨籍Vernon Bogdanor學習的保守黨黨魁,把保守黨塑造成一個新的政黨。

過往保守黨甚少關注民權問題和貧窮問題,但卡倫梅這位自稱「自由保守黨人」(Liberal Conserative)的黨魁,與他同時期在黨內高層的黨員,包括因為反恐法問題,不惜辭去議席製造選舉的David Davis,都相當關注民權問題。在香港為最低工資立法爭論不休時,英國已經談論生活工資(Living Wages,工資能夠應付生活所需,比最低工資要高);而卡倫梅竟然在選舉辯論時說,英國到了實施生活工資的時候。他上台後,亦邀請不少工黨元老就解決貧窮問題請益。這可以反映,他走中間路綫意圖。

亦因卡倫梅的中間路綫,在這次搞出懸峙國會前,英國多個出現懸峙狀況的地方市鎮議會(Town Assembly)都已經出現過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共治情況,包括了伯明翰以及紐卡素等城鎮,因此,不能說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未合作過,雙方查實已經在基層層面有一定了解和默契。

另一方面,由於保守黨在蘇格蘭只取得一席,而自由民主黨在蘇格蘭不但擁有較多議席,而且與工黨實際上構成競爭,保守黨不想組織一個沒有蘇格蘭代表的政府,自由民主黨亦不想與工黨共組聯合政府後,削弱在蘇格蘭的基礎,這也是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能夠合作的利益因素。

歐洲問題一解 兄弟隨時惡鬥

不過卡倫梅的自由派主張,並不得保守黨內一些元老以至保守派歡心,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在5月17日報道,有傳保守黨在組織聯合政府談判時,保守黨的談判代表慫恿自由民主黨的談判人員,在民權等相關問題上,盡量否決保守黨內保守派的一些建議,以至在政綱內的主張,這種引外來力量來鎮住黨內少數派的做法,勢必引發相當問題,因此,真正會引發英國聯合政府不穩並不會是兩黨間政策分歧,而是保守黨內鬥。

另一方面,由於現時歐洲本身問題多多,自由民主黨想進一步與歐洲整合恐怕現實上做不到,因此,短期內兩黨不會因歐洲政策惡鬥。但長遠而言,如果保守黨黨內以卡梅倫為首的自由派在黨內失勢,或歐洲惡劣局勢漸漸過去,自由民主黨重提與歐洲整合議題的話,那就會對聯合政府的穩定有不良影響。

這一、兩年英國聯合政府或許可以保持相對平穩局面,但要做滿5年任期,恐怕存有相當多的變數。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英国大选后的一些重要议题

陈冰在5月10日的《联合早报·天下事》中发表的《华文媒体对英国大选的十大误读》一文,点出了不少华文媒体对英国大选的错误解读。这类错误解读一般出现在中国媒体,香港媒体较少这类错误。香港是前英国殖民地,不少香港传媒人留英,在英留学期间具有投票权,有些香港人仍是英国公民,有权运用海外投票权。

  但不少其他华文媒体,即使没有错误解读,也仍未充份掌握这次英国大选一些核心议题,特别是选后受到格外关注的一些议题,这些议题,对大中华地区都有参考价值。中国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人在这次选举中的讨论,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如何建立强而有力政府

  英国下议院,一直采用单议席单票制,一个选区只有一个议席,谁取得最多选票便赢得议席,那个政党取得最多议席,便能组织政府。新加坡独立后,尽管因应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社会,发明了集选区制度,以确保少数族群获得足够的代表,但基本选举制度的逻辑,仍然离不开沿用英国的单议席单票制,因为英国经验告诉世人,单议席单票制下才能建立一个强大政府。这次大选产生的“悬峙国会”(Hung Parliament,即没有多数党的议会)是历史上罕见例子。

但正因这次大选的罕见例外,现时这制度受到质疑,这次选举中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得到全国境内23%选票,却只赢得57席,而工党赢得29%选票,却有258席,不少英国人因而认为现有制度是有问题,需要改革。

  因此,现时自由民主党选择与工党合作,还是与保守党合作,据说在谈判中会出现的一个关键议题就是政制改革。

  不过英国人仍然很重视政府能否强大而能够推动政策,也怕一些英国国民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之类极端主义小党兴起,搞得英国政局乱七八糟,因此,预料部分英国人会反对采纳“比例代表制”,就算有意采纳新制度,考虑方向也是澳洲式的单一可转移票制,法国式的两轮投票制(如果首轮投票没有候选人得到半数选票,就淘汰若干候选人再投票),像香港和以色列现行的“名单投票制”,肯定不受英国欢迎。因为香港和以色列的选举都有太多流弊出现,令英国人有所保留。例如香港社民连崛起,梁国雄和黄毓民能够在议会作出各类娱乐性演出,这也拜比例代表制所赐。

  英国人对“悬峙国会”导致党派的利益交换,或像一些欧洲国家出现联合政府经常垮台的情况,是很有戒心的。如果不能够保证一个强大政府产生,英国选民宁可继续让工党、保守党轮流上台的情况保持一段时间。

英格兰和苏格兰分歧如何解决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布朗表现如此差劲,工党成绩仍比预计的亮丽得多,导致悬峙国会出现。但如果比较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结果,就不难明白个中原因。工党所赢得的议席多数来自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伯明翰、伦敦等城市地区,以及苏格兰地区。保守党在苏格兰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位候选人赢得席位,而工党在苏格兰59席中,赢得了41席。

  工党之所以能在苏格兰大胜,是因为苏格兰人极为痛恨保守党过往的私有化政策,人口较稀少的苏格兰亦对保守党的入境政策、欧盟政策等有保留,加上工党刻意在苏格兰渲染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时代的政策对苏格兰人造成的伤害,导致大量苏格兰选民为阻止保守党上台,不惜放弃支持苏格兰国民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简体SNP)的候选人,把选票策略性投给工党。台湾民众肯定对这种情况感到有点似曾相识,因为这有点像台湾中南部变成民进党大票仓一样。

  也因这个结果,不少亲保守党报章,像《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都在探讨英格兰暨威尔斯与苏格兰分家的可能性,加上苏格兰国民党控制的苏格兰地方政府己经推出苏格兰独立公投法案,现正谘询公众意见,大家熟悉的“联合王国”可能要经历自爱尔兰南部成立爱尔兰共和国以来,联合王国本土第二次解体重组。新政府如何处理与苏格兰的关系,将会是未来英国政局其中一个焦点。

  在悬峙国会背后,英国有很多议题在讨论,这些议题的经验或许能让世人有所警惕和启发。互联网让人们可更深入地观察别国大选的详情,从中得到启发,英国大选发生如此多变化,更是发人深省。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政黨贊助電台 先開放大氣電波

商業電台收了民建聯的贊助後,在深宵時段播出《十八仝人愛落區》,在5月1日凌晨啟播。民建聯這個贊助節目,以及民主黨贊助爭取普選遊行報時訊號,都明顯有違反現行《電台業務守則-廣告標準》之嫌。

但民建聯並非像民主黨一樣,贊助在節目製作標準上並無任何內容難度可言的報時訊號,而是一口氣贊助了4小時關於夜青的節目。而有關節目,在《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上所受限制之大,任何做過烽煙節目製作人員都清楚。

業務守則 四類節目易犯禁

筆者以過往參與烽煙節目的標準,仔細監聽《十八仝人愛落區》首播,這節目可說是筆者參與電台廣播工作以來,聽過犯規最多,最胡混的節目。就算沒有《電台業務守則-廣告標準》第28和29條,單針對政治廣告的限制,筆者都認為電台實在不宜接受任何政黨贊助節目。

在電台日常製作而言,最多地雷陣要面對,並不是像森美小儀這類娛樂節目,因為娛樂節目要遵守的規則,以至當中的技術要求並不是太多,森美小儀搞一些引起公憤的選舉導致受公眾批評,那是監製以至主持人玩過了火的疏忽。

電台有四類節目最多地雷要面對,一類是贊助商贊助節目,因為《電台業務守則-廣告標準》對提及贊助商頻率,以至內容的要求有一定規定;另一類是財經和醫藥,涉及大量專業知識,而又與公眾利益攸關的節目;此外便是涉及敏感議題的節目,當中包括靈異或性題材,以及烽煙節目。《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對以上類別節目的規管都相當具體。

無申報利益 主持可信性成疑

烽煙節目由於涉及大量公共議題,因此,讓各方有平等機會發表意見,以及清晰的利益申報要求,對涉及公共政策的節目極為重要。像烽煙節目,嘉賓一定要有來自親中陣營和泛民陣營,其中一方拒絕受邀,也要向廣管局表明當中的努力。有任何公眾的指控,亦需要邀請對方回應。而個人意見節目這種分類,可算是一種免責條款,但廣管局《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對主持人利益申報的要求,亦便於令公眾判斷主持人言論的可信性。

由於政黨主要推銷是政策主張,這是烽煙節目慣常的範疇,因此,除了要守《電台業務守則-廣告標準》要求,同時亦要合乎《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中關於公共事務節目的多個要求。但很明顯,《十八仝人愛落區》不及格。

首先,《十八仝人愛落區》並無申明是個人意見節目,那節目中民建聯派來的主持人,意見有可能可被視為代表商台。黃永多次強調商台保留編輯自主,到底保留在哪裏,值得懷疑。

大氣電波屬公產 不容侵害

其次,《十八仝人愛落區》不斷有主持人和嘉賓,在公共政策問題上向政府作出指控,例如城門河河水問題、商場加租問題等,這些指控照烽煙節目標準,應該讓政府或與政府立場相若人士回應,但整個節目沒有讓另一方回應的環節,這種有主持人任講,無對方講的單方面節目,根本違反中立和持平要求,明顯觸犯《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部分,為何又可以容忍?

最後,在《十八仝人愛落區》中出現幾位民建聯中人,像劉江華、陳克勤、葛珮帆,不是當區區議員,便是當區立法會議員,那會否構成利益衝突?這些利益衝突,是否應在電台網頁以及節目中,根據《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第27條作出清晰申報?

由首集《十八仝人愛落區》所見,商台的台前幕後人員違規情況嚴重,簡直蔚為奇觀。

由此可見,不論哪一個政黨,就算廣管局容許他們賣政治廣告,但贊助節目亦可能侵害大氣電波屬於公共財產的特性,漠視應有的中立、客觀、持平等節目製作標準。

筆者認為,《十八仝人愛落區》這類節目應早日腰斬,直至開放大氣電波後,才再談是否容許政黨贊助節目這問題吧。像中國國際廣播最近在美國買下商營電台沒人認為有問題,因為美國大氣電波是開放的,但香港並不是。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ㄟ擱發?小心中國凸槌!

近日,國際債券市場的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出現了不尋常的異動,深受金融問題困擾的希臘、葡萄牙等國信貸違約掉期固然居高不下,但另一方面,近日亞太多國的信貸違約掉期也出現異常上升,香港、澳洲、中國、紐西蘭和韓國的五年期中期信貸違約掉期一天內上升百分之三至四。而澳洲五間主要商業銀行的信貸違約掉期,上升幅度更超過百分之十。

信貸違約掉期,查實是一個保險機制,在購買掉期合約後,一旦有關信貸,例如債券出現拒付的違約情況,就會由交易對手手上得到本金的賠償,而信貸違約掉期價格越高,即代表購買一方要付更高的保險費用,亦即風險越高。自金融海嘯後,信貸違約掉期已經成為了不少投資者,用作了解和預測投機者對大市去向的工具。像希臘、葡萄牙、杜拜等地的問題,早在危機出現前半年至一年,已經可以透過信貸違約掉期預視得到,如果當時投資作出因應的話,就可以避過今天的風險。

而最近出現信貸違約掉期風險上升影響五個亞太國家,其中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這些國家的經濟近年都是受中國經濟的推動,像澳洲和紐西蘭,不單受惠於中國對原料的強勁需求,澳洲亦受惠於中國來的投機熱錢。而香港在CEPA協議下,明顯被中國來的黑錢炒高資產價格。韓國在旅遊業以至製造業,也受到中國的影響。

這五國信貸違約掉期上升,反映投資者開始對中國的過度信貸,以至無底洞一樣的銀行壞帳問題感到擔憂。如果這股信貸違約掉期升勢無法消弭,最終會演變成亞洲金融海嘯,衝擊受中國影響的各個經濟體系,而台灣肯定會首當其衝,如果簽了ECFA情況肯定會更惡化。

鑑於現時不穩定的金融形勢,沒有必要急於今年六月簽署ECFA,相反的,馬政府應該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衝擊做好應變方案,協助台灣各企業應變更為重要。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開放渡輪市場 堵津貼「黑洞」

政府最近決定,向經營離島渡輪服務的公司提供津貼,希望藉此遏止離島地區的交通上漲問題,現有在離島渡輪業務上掙扎的公司,當然歡迎當局的決定。

不過,由海外的例子可見,就算最終政府接管了渡輪服務,沒有妥善的管理,不單未能夠控制離島居民的交通費用,亦未能提升服務質素,而且有可能構成納稅人的沉重負擔,而同樣有離島交通問題需要解決的澳洲港口城市悉尼,可以做香港的反面教材。

澳反面教材 紐約堪借鏡

澳洲悉尼與香港一樣,有不少居民居於離島,並且需要每天乘坐渡輪到市區上班上學。由1951年開始,由於渡輪虧蝕嚴重,悉尼大部分離島渡輪服務被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接管。在1974年,餘下的私營服務由於無法應付日漸上升的成本,也被州政府接管。往後30多年,悉尼渡輪都是州政府旗下企業。

但州政府旗下的渡輪服務,一如其他的國有交通服務一樣,不但成為納稅人的財政負擔,而且服務質素差強人意,包括班次經常不準時、班次不足、船隻保養差勁、渡輪運作不安全等問題。今年新南威爾士州政府試圖將服務外判給兩間私營公司,但由於工會壓力等因素,最終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仍然與州政府旗下渡輪公司續約,悉尼渡輪得到改善遙遙無期。

反觀,另一個一樣有離島與市區水路往來問題的大城市紐約,渡輪不但沒有因虧蝕而萎縮,相反,新澤西州與紐約之間的渡輪公司愈來愈興旺,成為紐約市民時髦的交通工具。由1927年,紐約開始有跨河隧道開始,本來渡輪服務乘客開始萎縮,但在近10年,趨勢倒轉過來,乘客和航綫都愈來愈多。現時光是NY Waterway公司,在沒有政府補貼下,就由原來16條航綫,增加至21條航綫往來紐約市中心和新澤西州,每年服務800萬人次,在遠比香港人依賴私家車和陸路交通的紐約,聽起來不可思議。表面來看,紐約與新澤西州間的渡輪服務應一早走入歷史,但事實恰好相反。

除了因為紐約市區的陸路交通實在令人搖頭外,另一方面,紐約市政府採用開放市場政策,容許多於一間公司,營運第11號碼頭,與紐約和新澤西州之間的渡輪服務,市政府只是在各公司如何使用市政府擁有的碼頭作出協調,由於有競爭,反而班次愈來愈多,成為了紐約市其中一個疏導沉重公共交通服務的主力。

開放靈活經營 重生關鍵

事實上,現時香港政府容許一條航綫只有一間公司專營的做法,一如其他英聯邦國家的做法,最終結果就是渡輪服務缺乏改進動力,現時私營公司接受政府津貼,當私營公司收了津貼仍然無法改善營運問題,政府礙於政治壓力,最終就會走上澳洲悉尼之路,那就是政府被迫收購私營渡輪公司,由政府部門去營運渡輪事業,最終變成納稅人的財政負擔,沒完沒了。

在美國,因私營公司競爭,採用載客量較少,但船速較快的船隻,可以提供頻密而準時的服務,船公司一般保證一小時內抵達市區;而悉尼的船隻較大,看似載客量更多,但實際上由於班次稀疏,船速緩慢,令乘客更不想乘坐。

因此,政府不應因現有的渡輪公司無法經營,就向渡輪公司提供津貼,相反,應採取開放碼頭政策,運輸署容許任何願意繳納碼頭租賃費用,並在渡輪安全上受運輸署監察的公司,在政府擁有的公共碼頭,經營離島至市區間的渡輪服務。只要私營公司加設的班次,不會影響香港海上的交通秩序,筆者相信不同的競爭者可以有不同的服務,某些船公司可能提供物流為主,載客為輔的較廉價服務,改善離島送貨和物流問題;某些船公司在繁忙時間提供較舒服和豪華的服務;某些船公司則提供通宵服務,方便一些必須在市區加班至凌晨的朋友。

要改善公共交通,唯一的方法是更大程度引進競爭者,像港島巴士服務得到改善,也是英治年代引進城巴與中巴競爭所賜,津貼這做法只是開啟國有化之路,實在是一條多輸之路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對中退讓沒好下場

在台灣ECFA的討論中,有人對中國仍心存幻想,認為在ECFA以至其他問題上向中國做出退讓,便能為台灣換取一定好處。對於這些心存良善幻想的人,筆者請他們看看香港政改爭論中,溫和民主派如何陷於裡外不是人的困局。

在香港特區政府把沒有任何改革可言的政改方案,向公眾做出諮詢時,香港老牌反共政黨民主黨,與新興的社民連線和公民黨出現意見分歧,公民黨和社民連線主張將香港政治前途付諸公決,由於香港沒有《公投法》,所以五位立法會議員辭職搞變相公投。而民主黨就反對公投,還牽頭成立終極普選聯盟,希望以溫和姿態,爭取中國和特區政府同意更快民主步伐。

而一向拉一派打一派的北京當局,就藉這個機會,一方面會見終極普選聯盟成員,裝著願意與溫和泛民主派成員尋求共識,另一方面,就不斷抹黑社民連線、公民黨,甚至不是公民黨和社民連線成員的年輕社運參與者,意圖分化支持民主各派系支持者。溫和派一直都以為,特區政府最終會把一個有明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方案,交到立法會表決。

四月十四日政府公布的政改方案,與原先諮詢文件那個分別不大,溫和民主派雖然期望落空,但特區政府亦實在低估民主黨中人的政治堅持,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律師很快便表明,如果政府不作任何讓步,他們會否決掉政改方案。溫和民主派受了支持者猛烈批評,但得不到任何實質的成果。

因此,對中國這種沒有任何政治道德倫理可言的對手,唯一的做法就是堅守強硬立場,以戰迫和。因此,在ECFA以及相關話題上,一廂情願地退讓只會兩面不討好,激怒中國不見得有壞處,反而有機會得到更多。而香港的實例,可否對台灣人有點啟發?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市民憤怒的臨界點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新調查顯示,香港有兩成六成年市民,贊同用更激烈手段逼政府回應市民訴求,上升幅度達四點五個百分點,而且這群主張採取激烈手段的市民不限於八十後,而且是遍及各個不同年齡組別。有人已經開始擔心,香港遲早會出現暴動。

權力傲慢害苦民眾
在眾多原因中,最能解釋現時越來越險峻的情況,可稱為權力的傲慢。有權的人以為在現有政制下,市民不可以阻止當權者推出民眾不喜歡的政策便可為所欲為,完全沒有聆聽民意的打算,而這種權力傲慢的受害者,遍及社會每一個階層。

就以最令八十後反感的高鐵撥款案,以及驚動一眾半山中產的舊樓強拍案為例,反對政府方案的人並沒有打算將整個方案推倒,只不過希望有更多時間討論,或提出修補建議。但高鐵撥款案,以及舊樓強拍案的任何議員合理修正案,都一律遭到支持政府的議員否決。在現有制度完全沒有辦法令政府作出稍微的讓步時,那市民傾向以更激烈手段來逼政府屈服是很正常的事。

在民主政治下,政府不會自以為夠票通過就漠視民意,最近英國工黨政府硬推有相當多侵犯民權條文的《數碼經濟法案》( Digital Economy Bill),但由於 twitter上英國網民反對如排山倒海而來,工黨政府怕影響下月舉行大選勝算,將最具爭議性的條文收回。如果香港像英國一樣全民普選產生,當局也會收回像高鐵撥款案以及舊樓強拍案中具爭議性的部份。因此,要徹底解決權力傲慢問題的方法,就是盡快達致全民普選,而且現時已經沒有拖到二○二○年才立法會普選的空間,因為市民明顯不耐煩。

未來局勢無法樂觀
但對一群傲慢視人民如無物的當權者,要他們醒覺危機是緣木求魚,儘管中大學者提出確切的危機訊號,筆者不認為保皇黨會因應形勢退讓一步,香港未來局勢發展,實在無法樂觀。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取得手机标准话语权只是其中一步

在4G标准的争夺战中,中国提出的TD-LTE Advanced(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标准,有望在今年10月国际电信联盟(ITU)会议中,被接纳为4G技术的标准,由英特尔等公司主导的WiMax技术先败一仗。

  虽然TD-SCDMA都获国际电信联盟采纳成为3G标准,但TD-SCDMA未得到中国以外国家的广泛支持,TD-LTE由于频谱运用效率比FD-LTE为佳,加上得到中国大力支持,以及兼容现有的3G网络,美国Qualcomm等公司己经迫不及待四处推广TD-LTE技术,比中国还要积极。因此,TD-LTE的成功对中国有指标性意义,这是中国首个获国际广泛认同的技术标准。

  但取得业界标准话语权虽好,亦只是中国要在手机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其中一环,中国不能因此而自满。

日本在3G市场的教训

  今天广泛在欧、美、日等地市场接受的WCDMA 3G技术,最先采用并在技术上有话语权的国家是日本。最早将WCDMA技术应用的是NTT DoCoMo,第一批3G手机也是日本的产品。但今天在3G手机上领先的是欧洲诺基亚、日欧合资的索尼爱立信,以及后发制人成功的美国苹果公司,在3G后台设备上领先的公司,也不是日资公司,而是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以及中国的华为、中兴通信等公司。

  无可否认,日本的手机设计得相当漂亮,而日本在后台技术上也有一定实力,像香港和记3G服务初期也是用NEC的手机和后台技术,但要在消费者市场上成为最终赢家,能否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后台技术方案,以及在手机设计上,在漂亮外观以外,为消费者提供易用而稳定的服务,才是取胜关键。在手机和后台技术上取得相当的知识产权,有助先发制人,以及减低总体成本,但不是最终取胜的关键之处。正如苹果电脑,从来都没有参与3G标准的制订,iPhone照样横扫全球市场,凭的除了是漂亮的外观,还有iPhone稳定的操作系统,以及iTunes Store为核心的软件销售网络和产业制度。

中国手机设计者的挑战

  笔者对中国厂家未来在TD-LTE后台设备的发展没有担忧,中国作为WCDMA的后进者,在HSPA终端上,华为横扫千军,而不少电信公司的后台设备,都换上了华为和中兴通信的设备,TD-LTE的出现会巩固中国厂商在后台设备的实力和发展,这也是Qualcomm急急要先发制人,要拿中国标准四处进军市场的原因,但华为和中兴通信要后来居上,问题应都不大。

  但中国手机设计上却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外观上固然难与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等大厂竞争,中国手机在用户体验上更急需改进,例如在选单流程、一些贴心小功能、甚至SD Card插槽的位置,都相当决定手机的竞争力。iPhone的设计由第一代到现在第三代都没有变过,款式上没有索尼爱立信、HTC以至诺基亚等千变万化,有些基本功能,像蓝芽档案传送,iPhone也是缺乏,但苹果手机在用户介面等方面设计上却是相当好用,令人很难再满足于其他牌子的手机。

在4G的年代,一定是智能手机称雄的年代,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比外型更为重要。而用户体验己不是技术能力相关问题,而是技术人员人文修养,亦一般大家俗称的软实力的问题。大牌子手机在这方面的设计水准,如果不比山寨机好太多,请问又如何在4G年代脱颖而出?

  中国在TD-LTE标准上的胜利,只是小小的一步,中国的手机产业,还有相当多方面有待改进。

廢除功能組 化解「暴動」危機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近日發表關於香港社會和諧程度調查報告,顯示有兩成六市民支持以更激烈手段迫政府回應訴求,首次有科學化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社會穩定程度出現危機。

在董建華年代,危機還可以借董建華下台而化解,但這次危機,筆者恐怕必須在政制改革上,有明顯的作為,至少在短期內廢除功能組別的武功,才能有化解的機會,否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議員「不怕死」 訂損民政策

在高鐵事件前,香港社會已瀰漫強烈的世代之爭,在1975至1990年出生的成年人,由事業發展機會到置業到婚嫁等問題的不如意,造就相當濃烈的對抗氣氛,這亦在今年1月中國高鐵香港段撥款爭議中爆發。

但現時眼前有個更大的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當權者的傲慢至一個目中無人的程度,愈來愈多市民忍無可忍。在涉及廣大納稅人權益,以及大角咀、菜園村村民權益的高鐵撥款案,政府對任何合理質疑都不回應,而對任何合理的訴求都不採納,自以為夠票便懶理反對意見強過法案,這本身已經製造相當多的傷痕。

而舊樓強拍問題上,法案問題多多,而且不單未能加快解決紅磡、馬頭圍等舊區重建問題,相反更令半山一帶的保育、交通、業主產權等岌岌可危,所有人提出的合理質疑,以至修訂案全部無功而還。綽號「好打得」的林鄭月娥一味口頭保證,但對地產商已經對半山地區舊樓摩拳擦掌置諸不理。政府這種傲慢,令主張激烈行動的市民遍及每一個階層。

而政府之所以可以如此傲慢,推出一個又一個得罪市民的政策,皆因有一群不怕得罪市民的功能組別議員,像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認為每小時最低工資20元便足夠的言論,民選議員絕對講不出口,因為民選議員講出來的結果就是整個政黨的政治前途玩完。

但由於張宇人是飲食界公司票下選出來的議員,因此他可以有恃無恐下去。政府得到這些不怕死的議員支持便可通過法案,便是今天香港社會陷入暴動危機的主因。

特首急務 迫保皇黨自廢「功能

英國在1832年,亦曾由於過時的選區劃界以及選民財產要求認定,選出一堆無法代表當時廣大市民意願的下議院議員,差點也掉入革命邊緣,但當時英國首相格雷勳爵(Earl Grey,亦即大家熟悉Earl Grey Tea的發明人)當機立斷,運用當時英國憲制下容許首相請求英皇,委任大批支持首相的上議院議員令政府改革方案能夠通過的權力,迫保守派讓步,開啟英國憲制改革的序幕,英國得以用緩進改革方式,最終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現時香港要避免陷入暴動危機,曾蔭權為首的當政者,除了要學習謙虛地施政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巧妙的政治策略和智慧,迫保皇黨同意在短時間內廢除功能組別,令市民相信現有制度足以讓市民訴求得到合理回應。如果功能組別一直未能廢除而千秋萬世的話,只會有愈來愈多市民認為激烈手段才能解決問題,只要再有政府官員講了一些挑戰公眾忍受能力的廢話,或推出一些不受歡迎政策,就足以引爆計時炸彈。

而當問題在民調浮現時,政府根本時間無多。政府應考慮推出一份進取得多的政改方案。如果政府仍然堅持現有方案的話,筆者對短期香港局勢發展不表樂觀。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飛龍閉門造車 失民意淪笑柄

作為香港對外品牌推廣標誌的飛龍,一直以來劣評如潮,政府因應市民訴求,用了140萬公帑,請了名設計師陳幼堅去修改,怎知評價更差,標誌公布不久已經遭到惡搞,公眾對這標誌評價有多高,可想而知。

不過飛龍標誌被惡搞背後,更反映出港府在確立香港品牌時,決策過程出現的連串問題,導致品牌得不到香港公眾認同。而要香港品牌具有高度認受性,如何在決策過程中引進公眾參與變得非常重要。

未見大型諮詢 公眾難認同

首先,香港品牌如此涉及香港整體形象的事,應由一個具有廣泛公眾參與的組織和機制去負責,至少應該像創意香港辦公室一樣,是一個隸屬局長的高階層部門,並且具備協調其他部門的能力,因為推廣品牌本身已經涉及多個不同部門,特別香港駐外辦事處的配合和支援,而這部門亦應向廣大市民以及民選議會問責。

但負責香港品牌的設計和管理工作,竟是政府新聞處,請問政府新聞處具備對市民問責、與香港駐外機構有緊密連繫等能力嗎?

而如何為香港品牌定位,定位的目標是甚麼,徵集對香港品牌的意見和建議等等,筆者從未見政府有作大型諮詢和討論。同樣由陳幼堅設計,可惜在中國有不少劣評的國家大劇院標誌設計,至少都是一個在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作品,這只表示中國當局請來的評審品味有問題。但這次搞出被人惡搞的標誌來,就連一個公開比賽也沒有,純粹只是代表個別決策官員的意志,這難怪公眾對這標誌的認同這樣差,而市民對這140萬是否物有所值亦有所質疑。

海內外諮詢 凝聚港人契機

事實上,香港品牌塑造的過程,本身是香港人,不論是仍然居港的香港人,還是已經移民海外的香港人,一次確立自我身份認同,以及向外界展現香港優勢的大好機會,實在不應任由個別官員閉門造車。港府至低限度,應為香港品牌應有的元素和目標,一方面向廣大香港市民作諮詢,另一方面,亦應透過香港各駐外辦事處,向曾經居港的各國公民,不論原籍香港的,還是曾居港一段時間的作出諮詢,這些已移往其他地方的香港居民,往往最了解香港有甚麼特質,最適合作為推廣的品牌。

而這些前香港居民,日後也會是推廣香港品牌的一股主力。在Web 2.0年代,人際網絡所起的宣傳作用以至力量,往往比政府一些硬銷的廣告更具感染力。

而在整個諮詢過程如此國際化時,政府應堅持開放透明的方針,以及容許更天馬行空的創意。特別現時香港有些親建制政黨,他們根本不理他們人才水準如何不濟,都硬要把他們的人安插到各諮詢委員會內。由於香港品牌涉及香港的對外形象,政府也需要諮詢這些人,但絕對不宜由這些人主導整個諮詢工作,否則香港新品牌不但慘不忍睹,更有可能加深香港已經愈來愈內地化的形象,這與香港品牌為了建立香港獨有形象的目標背道而馳。

總言之,這次香港新品牌遭到廣泛質疑甚至惡搞,實在已經無法再拿來當成香港品牌來用,而香港品牌的管理和諮詢機制,亦到了一個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果政府仍然不理民意去推廣新的香港品牌,筆者可以預見這所謂的品牌標誌,將淪為香港市民茶餘飯後的笑話,沒有為香港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已算萬幸。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旱灾的战略问题

中国西南部,以及邻近中南半岛四国,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寮国),全部受旱灾困扰,而本来在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名称)水坝问题上,与中南半岛诸国闹得很不愉快的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张。下月初举行的湄公河委员会会议,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商谈时,势必相当紧张。

中国必须考虑大米产量

  中国有可能有部分官员认为,现时中国云南和广西也受旱灾困扰,自身水资源也不够,加上水电是中国减少对外依赖化石燃料政策一部分,不应随便改变。但由战略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话,中国在澜沧江的水电政策尽早叫停,对中国以至国际社会都大有好处。

  湄公河充沛的河水,加上中南半岛的气候,令中南半岛诸国都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泰国和缅甸都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虽然中国也是大米主要出口国,但由于中国本身人口众多,其实也是主要大米入口国,而云南和广西深受旱灾打击,今年中国肯定要依赖进口大米。

  如果中南半岛旱灾持续,对中国最大影响是大米涨价幅度定必更大,甚至有钱都不能够进口大米,过往旱灾出现时,泰国、越南等国都曾经试过禁止大米出口,以保当地民众的粮食供应,泰国和越南虽然都是小国,但他们并不是没有谈判筹码在手。现时重庆等地都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的现象,一旦中南半岛国家决定不出口大米,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幅度将会更为明显,从而带动中国的大米价格,难道中国当局还想大米价格再涨一点吗?

  另一方面,除了大米涨价会影响中国国内的经济民生外,同时亦会影响朝鲜局势。现时朝鲜局势己经够糟糕,而大米供应紧张,势必令平壤当局购买粮食,以致国际社会向该国提供粮食援助提高难度,最终会令其局势更难得到控制。而且朝鲜长期局势不稳下,中国还在湄公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中南半岛诸国结怨,造成南北出现紧张的格局的话,对谁不利实在不言而喻的。

短期与长期方案

  由短期方案而言,最优先的做法是澜沧江上游的水坝立即向下游放水,以及暂停澜沧江流域大大小小的水电工程,先让湄公河水位回复一定水位,便利中南半岛各国的农业,当然中国应该在决定放水前,取得湄公河诸国同意优先向中国供应若干的粮食,至少在这些国家不愿出口大米时,仍会向中国以合理价格输出大米,以达致稳定粮食供应以及物价的优先目标。这样的条件交换,也是双方有利的。

  由长期角度而言,中国应该检讨澜沧江流域众多水利工程,以及云南等地伐林种速生桉树等做法,虽然中国经济由工业带动,但共产党的领导人过往同样重视农业的稳定性,事实上,农业不单涉及农民的生计,粮食的供应稳定性更与社会的稳定程度相互关连,息息相关。在可再生能源中,除了水力,还有风力以至其他的选择,兴建过多的水电站而不理会地球气候转变对澜沧江水系的影响,这种做法与兴建水电站的原意背道而驰。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需要妥善解决湄公河水资源的问题,若这次解决不当,日后势为中国带来战略隐患,特别越南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越南借这次危机发难实在是不足为奇的事。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IT鎖國 違改革開放宗旨

近日中國與美國之間,在互聯網產業問題上爭拗日漸升級,先有Google因無法忍受中國當局要求過濾搜尋內容,之後有著名主機代管公司GoDaddy,指中國黑客屢次攻擊他們客戶的主機,以及不容許GoDaddy繼續代辦中國網址登記服務。又有Network Solutions公司,另一間主要從事網址登記服務公司,又宣布早在去年12月,已經不做中國網址生意。

中國在互聯網世界上,與主要的參與者關係急劇惡化,這背後到底發生甚麼事?

在日本江戶幕府時期,由於幕府不想歐洲各國基督教教士在日本傳教,在1616年開始鎖國政策,禁止中國、荷蘭、朝鮮、琉球四國以外商船與日本進行貿易,更曾殺害要求開國的葡萄牙使節。

中國對Google的不客氣態度,以至禁止GoDaddy繼續成為中國網址的代理商之一,思維方式查實與江戶幕府搞鎖國政策相當類似,就是防止西方國家的思維方式,有機會透過互聯網影響中國。

特別近年中國的吏治敗壞,維權運動此起彼落,而有不少維權運動都是利用互聯網動員以及散布消息,對於以維持政權比甚麼都重要為主要方針的中國而言,他們雖然不能正式鎖國,但可以濫用防火牆的功能,以及各式各樣的法律工具,只容許中國當局能夠控制的公司,或少數能與中國充分合作的外資公司參與互聯網市場,這與世界貿易自由開放的大勢背道而馳,稱為IT鎖國並不為過。

限網絡市場 如江戶幕府鎖國

而禁止GoDaddy以及其他外資公司從事網址登記業務,更凸顯IT鎖國的特點,皆因網址登記與外國公司在華的運作攸關,亦涉及如何防止自己擁有商標的網址,被中國其他人搶註的問題,現時中國負責統籌網址註冊的機構CNNIC對外國人註冊中國網址設下諸多限制,當中的鎖國思維亦不言而喻。

在日本德川幕府決定鎖國時,也不是完全封鎖日本的對外連繫,當時幕府也容許中、荷兩國商人在長崎出島(見知識庫)與日本人貿易。

就算在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制裁令導致世界各國對中國禁運,中國變相被鎖國時,香港也成為中國與西方對外接觸窗口一樣。

而在中國IT鎖國後,由於香港特殊的憲政地位,受一國兩制的《基本法》保障,採用自己的法律制度,不受中國法律制度的約束,不少大型IT公司都會選擇以香港作為根據地,中國亦需要香港這扇窗口,否則只會拉遠中國與世界的距離。Google選擇香港作為中國搜尋服務新的家並非偶然,這是有其戰略考慮。

倘廿三條立法 香港或也被鎖

問題在於兩點,首先中國一直巧妙地利用「境外」這個奇怪法律概念,來處理中國與香港之間的身份關係,如果中國不用CEPA給予香港IT界從業公司國民待遇,香港公司所受的待遇並不會比Google好得多,或只有一些與中國官員關係良好的公司有機會分到利益。

另一方面,《基本法》廿三條本地立法一直是懸在香港頭上的一把刀,部分親北京政客在五區公投的言論,「全民起義」作出廣告口號都好像犯了彌天大罪一樣,大家可以想像到日後《基本法》廿三條立法,不會有比葉劉淑儀擔任保安局局長年代的版本好,屆時香港這個特殊「港口」亦有可能被鎖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已不是身處江戶幕府的年代,以為鎖國可以穩定政權的想法實在此路不通,只有把北韓搞得一團糟的金正日才有共鳴,亦違背鄧小平開放改革政策的宗旨。如果中國願意懸崖勒馬,不要搞得導致中美貿易戰,這才是造福蒼生之舉。

IT巨頭 撤離中國

在過去一週,美國多個IT巨頭紛紛傳出出走中國的消息,最轟動的是Google,他們把中國搜尋業務完全搬到香港去。美國主機出租巨頭GoDaddy,以及網址登記業上的老大哥Network Solutions,在國會指控中國在網址登記上的無理做法,而戴爾(Dell)亦傳出,正考慮改向印度採購。

這四個巨頭,分別代表美國資訊業界不同領域的領導者,震撼是不言而喻的。雖然四大巨頭離開原因各有不同,但由巨頭爭相離開背後的一些原因,對台灣不少仍然迷戀中國的資訊科技業者,不無啟示。

首先,這四大巨頭都曾直接受到中國方面的壓力,要求當鎮壓人民的幫凶。像Google曾經要按中國政府要求審查搜尋結果,Dell差點要在當局壓力下在新機安裝綠壩花季護航軟件,而GoDaddy及Network Solutions都被要求收集中國網址登記人的相片和個人資料。台灣企業作為民主國家的企業,應否繼續去當中國鎮壓人民的幫凶?

另一方面,戴爾考慮改向印度採購,也有現實上的考慮,由於中國西南五省大旱災,水電無法發揮應有作用,中國南方出現缺電狀況,廣東省也要向香港購買剩下發電量應急。而旱災亦會引發糧食價格急升,帶動通脹,最終導致勞工成本大幅上升,這樣生產成本不單高,而且相當不穩。

因此,台灣公司無論由維護民主自由的角度,還是考慮營運穩定性的角度,都不應再把廠房搬到中國去,現在登陸只會吃虧還要背負上惡名。現在台灣廠商應該像戴爾,以至日立LG等大廠一樣,把目光投到東南亞以至印度等比較民主的國家,既可以賺錢,又可以保住清譽。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台灣人不怕中國愛滋嗎?

在本月初,台灣衛生署一紙行政命令,批准中國人類血漿製品進口,作體外測試用途。筆者看到這則新聞時幾乎被嚇壞,因為台灣衛生部門的決定,反映他們對中國國情何等不熟悉,以及視台灣平民百姓安全如無物。

曾任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高耀潔醫生,在去年年底以八十三歲高齡流亡美國,為的就是要在人生僅餘的時間,將中國河南省的愛滋病疫情揭露。

中國河南省之所以愛滋病橫行,並不是因為河南省出現大量包二奶或娼妓等問題,而是當地的政府和製藥公司勾結,向河南省教育水平偏低的農民買血,然後拿這些買回來的人類血漿製藥。

由於中國的製藥公司為追求利潤,不惜草菅人命,忽略採血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程序,導致大量河南省的賣血農民患上愛滋病。而由於官方刻意的消息封鎖,很多人都不知自己患上了愛滋病,導致不少人在河南省醫院求醫期間因輸血或其他緣故患上愛滋病,情況相當恐怖。

南非等地一樣愛滋橫行,但不少非洲國家和中南美洲國家出現愛滋病問題,無論當地民眾以至國際醫療組織,至少對病情形成原因和傳播情況是知情的。但是高耀潔醫生雖曾貴為中共人大代表,也得流亡海外才能揭露真相。

中國的血製品根本不安全,縱使用於體外測試,只要使用過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對醫療系統造成污染,令有無辜病者不知情下染上愛滋。因此,中國血製品是絕不可容許進口,因為中國的醫療和衛生系統透明度遠不及世界水平,而那些貪官無人性至刻意隱瞞有關情況,打壓講良心話的人,而完全不用理會人類的最低是非標準。

因此,衛生署不單要禁止中國血製品進口,而且應該聯同國際社會一致要求中國,向國際誠實披露中國愛滋橫行的原因和情況,以盡到國際社會成員的責任。

台灣沒有給予高耀潔醫生援手,相反還無知至讓中國血製品進口,筆者真懷疑現時台灣衛生部門的官員,在捍衛台灣民眾的健康上到底有多用心?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強拍降門檻 推中產反政府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乘馬頭圍道塌樓事件的機會,將發展商可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的舊樓業權比例,由原來的9成降低至8成。政府以為夠票通過之際,由於反對聲音變得強烈,政府最終在功能組別5票保住下過關。

政府以為法案通過便天下太平,但事實並不如此,由葉劉淑儀與泛民主派結盟反對議案,到陳茂波、梁美芬突然轉為支持涂謹申修訂案,可以看到這次政府幾乎得罪以往港島北部,以及九龍何文田、九龍塘等地區為主的香港中上階層,日後對香港政局影響不會比五區公投為低。

強拍多涉豪宅區 中產受威脅

這次轉立場的建制派中,工聯會由於支持者多集中馬頭圍、新蒲崗等舊樓地區,完全為政府保駕護航難為工聯會會員接受,他們轉變立場可以理解。但葉劉淑儀高調反對、陳茂波、梁美芬等轉變立場,又所謂何事?

由發展局於去年7月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呈交的文件CB(1)2260/08-09(01)所見,過往成功引用法例強行拍賣的地盤,除了尖沙咀嘉利大廈五級大火災災場,以及華蘭路萬邦工業大廈,大部分強制拍賣的地區都是港島西半山、大坑、跑馬地、北角半山、灣仔和銅鑼灣地等豪宅地段,住在這些地區的人,相當多是香港的中上階層或專業人士。相反,馬頭圍、紅磡等地區根本未有引用強制拍賣的例子,在九龍成功申請強制拍賣的兩宗案例,一宗在九龍塘,一宗在太子道西何文田段,都是與港島北部相若的豪宅區。

畸形政制 功能組別難保利益

由於過往強制拍賣都以底價成交,而且底價與市場有相當大的距離,換言之,現時居於上述地區的中上階層財產,明顯會受到這次修例威脅,如果他們拒絕接受地產商的收購價,隨時可能被迫賤價賣樓,因此,這次在專業及中上階層的反對聲浪相當大。而梁美芬的票源包括何文田和九龍塘地區,葉劉淑儀的票也來自港島北半山一帶,羅便臣道、西摩道、麥當勞道等地,也有大批會計師聚居,這是陳茂波不可忽視的,因此如果他們不採取任何行動,恐怕他們選舉勢必遇滑鐵盧。

但這次林鄭月娥局長強過法案的最大副作用在於,不少中上階層發現,原來功能組別不單未能保障他們利益,相反,由於分組點票和功能組別,令泛民和葉劉淑儀聯手的修訂案全部無功而還,連最溫和的涂謹申修訂案都被否決,令他們重新思考,現時的畸形政制不單會令八十後反高鐵,更可能會威脅每一個人的投資和私有財產。

在中國歷史上,滿清政府之所以最終完全失去支持,除了皇族內閣令立憲派失望外,滿清政府強收四川、廣東、湖北、湖南一帶鐵路作向外借債之用,侵害了各地士紳的投資權益,令不少士紳組織保路同志會,觸發四川保路風潮,最終由於清政府投放大量軍力與四川保路軍決一死戰,導致湖北防務空虛,以及後來辛亥革命的成功。這次強過舊樓強拍比例事件,林鄭月娥與製造香港版保路同志會有何分別?

「強過」法案 半山也成菜園村

本來有不少年輕專業人士和金融界中人,在《城市論壇》與維園阿伯硬碰,已經反映激烈反政府的人當中,不乏位處中上階層但看不過眼的人。這次林鄭月娥無意中將大批中上階層的人趕進這個陣營中,連半山都變成翻版菜園村時,筆者相信這次強過法案的結果,已經遠超港府的承受能力。

延伸閱讀:
繆美詩:全港都是菜園村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打破壟斷 扭轉電視生態

無綫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被捕事件,盡管對香港不少市民而言相當轟動,但對筆者卻不感到相當意外,在筆者過往於傳媒的生涯,對這類事件最終導致廉署介入,並不感到意外。

由無綫被廉署調查事件,可以看到香港的傳媒必須着重企業管治水平,不能繼續依賴人治作風,否則香港創意工業的水平,只會愈來愈低,並不會因個別傳媒管理人被捕,而令業界墮落的趨勢有所扭轉。

香港傳媒的製作水平,特別在外觀包裝的水平,雖然在世界一級,但大多數傳媒的管治,並不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在娛樂版上,藝人為了爭取傳媒高層歡心而傳出種種怪聞,縱使撇除當中誇張失實的成分,仍然相當令人側目。

陳志雲被捕 反映電視圈怪象

由歌星爭奪各類音樂獎項,到藝員爭逐管理層歡心的種種傳聞,背後是一連串金錢利益驅動。由藝員錄製廣告的機會,以至出外登台的機會,大部分都與個別高層的決定息息相關。由於香港畸形的傳媒生態,具備壟斷優勢的傳媒機構,每年的業績都與他們實質決策的表現無關,這不單令相當多傳媒多年來保持華資機構家族生意的架構,在管治上沒有任何進步的動力,相反,這人治色彩濃厚的情況更令不少有心人有機會上下其手,製造腐敗的空間。

就以電子傳媒為例,不少傳媒都向為公司客戶錄製廣告的員工,提供相當不俗的額外佣金和津貼,對於底薪不高的二、三綫演藝員,這筆收入可謂頗為重要。而傳媒管理層偏愛指派某些員工,甚至不惜向廣告客戶說謊,指公司某些員工無暇協助錄製廣告,要求客戶接受其他與管理層友好的員工,這種不受監察的權力,加上傳媒長期以來的家族生意式結構,造成不少傳媒高層有機可乘,不少傳媒因而出現腐敗事件。

由一群並無打算向股東和公眾利益負責的人管理傳媒,會出現甚麼胡鬧狀況實在可想而知。對於在港交所上市的傳媒機構,投資這些傳媒的股東,應對在娛樂版上的傳聞加以留意,並要求管理層在股東大會上作出合理解釋,以示問責。很多傳聞雖然不少涉及誇張失實的情節,但空穴來風並非無因,而股東為了保障自身的投資,亦有責任去要求管理層澄清每一個有可能導致腐敗的隱患。

利用《廣播條例》 拒反競爭行為

而不少傳媒的腐敗情況,更與政府容忍一些反競爭行徑有關,現時電視台藝員合約中不公平的不許亮相其他電視台的條款,政府不單應引用《廣播條例》予以徹查和廢除,更重要的是,日後續牌時不應容忍這類合約出現,否則港府應對持牌人罰款。那些長期無法妥善經營的電視台,也不應讓其不斷上演更換管理層和股東的鬧劇,成效欠佳的就應收回牌照讓有能力的公司競投。

事實上,香港畸形的傳媒生態,實在是濫竽充數傳媒管理層的溫床,這樣花了大筆資金而不講績效的傳媒機構對誰都沒好處,筆者寧可政府把頻譜批給有心經營的小本投資者和民間電台,至少他們珍惜有限資源,不是以為有大量資金可供揮霍,而不斷製造鬧劇讓公眾難受,不論是管理層和股東間權鬥的鬧劇,還是由管理不當貪污腐敗導致的種種亂象,都不是妥善使用大氣電波和傳媒公器的表現。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親中傳聲筒 穩賠

台灣旺旺集團在三月四日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指亞視董事查懋聲違反誠信責任,要求法院頒令禁止董事局低價發行一批有可能攤薄旺旺在亞視股權比例的一批債券。亞視的股權更迭果然比電視劇集更加引人入勝。

亞視雖然不斷更換股東,但近年經營狀況越來越差,親共富豪、中國資金甚至台灣資金都試過,都救不了這電視台,而且觀眾越來越離棄這個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亞洲電視甚少在劇集上擊敗無線,但在中資財團入主亞視前,亞洲電視在新聞部上的口碑,卻一直能與無線較量,皆因亞視新聞部中人,屢次抵抗管理層對新聞部的干預,抗拒走親中共的路線。直至近年,支持及同情民主派的主播、記者以及新聞管理人員走得七七八八,才令亞視新聞部一面倒親共。

而亞視近年的股東,包括旺旺集團在內,不單要求新聞部親共,更不斷將亞視製作方針中國化,包括不斷播放由中國製作的劇集,將其中一條數碼電視頻道,乾脆交給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四台,總體上背叛香港人,這才令香港人縱使對近年親共親得走火入魔,被諷為香港版中央電視台的無線相當不滿,也沒有改為支持亞視,反而去看收費電視,或在家中上網看其他更好看的內容。由此可見,背棄民眾的電視台,注定沒有出路。

因此,只要維持現有的親共親中導向,拒絕走一條支持台灣和香港人民的路線,就算讓旺旺全資擁有亞視,這也注定是虧本的投資,至少筆者作為香港居民,不會有興趣看如此親共的亞視。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中国应有秩序让韩国统一

由于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特别朝鲜半岛与北京相当近的距离,令中国近百年历史的和与战,都与朝鲜半岛局势有关。大清帝国在一百多年前因朝鲜王国宗主权问题与日本帝国大打出手,结果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亦奠定日本军国主义道路的基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派出大量军队援助朝鲜与美国扶持的大韩民国对抗,亦令中国注定要长期支援朝鲜。

  但中国支持的金正日政权,由于无法在经济上有任何起色,长期缺粮己经令耐性极好的朝鲜民众难再有耐性忍下去,在金正日政权面临危机之际,朝鲜半岛可能会出现任何以往想象不到的战略状况。对中国而言,如何处理金正日政权成为了可能比台湾问题还要迫切的战略问题。因为在中国国民党执政下的台湾,对中国没有急切的战略问题要处理,但朝鲜位处北京附近,朝鲜半岛问题是肯定要妥善解决,没有逃避空间。

朝鲜长贫难顾

  倘若朝鲜政权现在就崩溃,肯定不符中国最佳战略利益,不论金氏政权孤注一掷与美国大打出手,导致大量难民涌入中国东北、中国黄海地区以及韩国,或是美韩联军迅速进驻朝鲜,对中国都没有什么好处。大量难民涌入中国东北,固然会使本来就为国内问题头痛的北京当局更加头大,金氏政权与美国大打出手,亦肯定导致大量难民涌入中国,甚至令中国难免卷入战火。而没有朝鲜金氏政权后的朝鲜半岛,美军将会直接与中国陆地接壤,令中国没有任何条件使用武力对付台湾。因此,中国较早前注资一百亿美元给朝鲜,为的便是买时间。

  虽然中国经济实力比以前好得多,但中国没有理由长期注资朝鲜,中国本身也要留下资金应付可能出现的经济泡沫问题,以至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注入多少资金也好,由于金氏政权表现实在太差,中国官员直接进驻朝鲜运用资金,可能效率都要比由金正日来运用来得好,但中国根本不可能直接管理朝鲜的民生事务。在长贫难顾下,中国仍需要在一百亿美元买下来的战略空间和时间,思考如何处理朝鲜的前途问题。

可参考芬兰、奥地利模式

  继续任由金正日家族管治朝鲜,战略灾难迟早要来,因此,对中国最有利的做法,莫过于有秩序让朝鲜半岛在大韩民国旗下统一。事实上,中国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今天的大韩民国政府,法统来自1919年“三一运动”后,在中国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而大韩民国的法统又来自于脱胎自朝鲜王国李氏王朝的大韩帝国,韩国才是朝鲜半岛的正统政权。加上今天大韩民国己是成熟民主国家,在大韩民国旗下统一是符合朝鲜民族的整体利益。因此,中国有必要与韩国政府谈判,如何联手和平结束朝鲜政权,包括如何处置金氏家族,以及朝鲜劳动党等问题,都需要中韩两国共同合作。例如韩国特赦或善待金正日家族,换取金氏家族交出政权等。

  当然,中国支持大韩民国旗下的朝鲜半岛统一,应该是有利益可得才成,对中国最大的战略恐惧,莫过于一旦朝鲜半岛统一,美国军队可以没有朝鲜的屏障下直指中国东北的问题,这也是毛泽东当年为何决定让中国参与韩战的原因。中国大可以参考芬兰、奥地利模式,与美国、日本商谈让韩国统一后成为中立国,作为美日与中国之间的缓冲,换取支持朝鲜半岛在大韩民国旗下统一。这对美、日、中都有好处,因为朝鲜半岛中立化后,俄、日、中、美四国不会随时在东北亚大动干戈。此举可参考苏联在二次大战后,没有吞掉奥地利东部,而是同意奥地利的英、美、法、苏占领区统一成为一个新国家,换取奥地利的中立一样。有关做法,可以用奥地利国家条约(Austrian State Treaty)连附的中立宣言(Declaration of Neutrality)作为立约基础。事实上,朝鲜残破成这个样子,韩国也需要时间、资金和和平的环境,去重建朝鲜。

  韩国对中国可谓爱恨交缠。大韩民国在二次大战之前,固然是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蒋介石的支持下建立,让朝鲜民族脱离日本殖民统治运动有基地有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参与韩战,让朝鲜半岛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后分裂六十多年。韩国人对导致国家分裂的中、美、俄三国都有相当的恨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中国在这个关键时刻,主动支持和协助大韩民国统一朝鲜半岛,笔者相信韩国人会在这方面改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依賴熱錢的預算案

曾俊華在公眾沒有太大期望下,宣讀了他最新一份預算案,政府為了應付民怨,因此照樣寬免一年差餉、七成半薪俸稅、代繳兩個月公屋租金,還推出了綜援家庭互聯網上網津貼,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佈重建馬頭圍道一帶舊樓。看起來,某程度上滿足了政客的訴求。

中國經濟陷入發燒狀態
不過,政府推出這些計劃的錢從何而來?由過去一年的財政收入的結果可以看出端倪,去年原本預計有三百多億元財政赤字,但最終反而有一百三十多億元財政盈餘,而四百多億元巨額差額的來源,正是股市和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以及賣地收益。換言之,曾俊華推出所謂紓困措施,只不過是由熱錢炒家們賺來的一點錢回贈給被樓市壓得喘不過氣的市民,紓緩一下他們的生活壓力。

問題在於熱錢從來都不可靠,眾所周知,現時香港最大的熱錢來源是中國,而較早前,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講座教授郎咸平,形容中國經濟陷入發燒狀態,明顯出現過熱狀況。就連一向以精準狠辣著稱的金融大炒家索羅斯,都擔憂中國經濟隨時硬着陸。現時曾俊華只是打算用熱錢得來的一點收益來暫時紓解民困,但有沒有提出如何為熱錢走後的爛攤子打算,由於熱錢來匆匆去匆匆,香港因此受的打擊可能會比金融危機還要大得多。

因此,一份方向明確的財政預算案,不應只推出一些派糖措施暫時應付公眾不滿,或者一些花拳繡腿來聲稱冷卻樓市,而是要為熱錢走後的香港經濟提供方向。只要熱錢一走,樓市股市自然冷卻,但隨之而來就是公共開支的大增以及稅收收入減少,這還未計因中國經濟的打擊,對香港旅遊業、零售業的負面影響。是不是現在應先叫停像中國高鐵香港這樣的無謂公共工程,或對葡萄酒這類只有個別高官有興趣的無謂優惠,為未來作好打算呢?

未為可能的災難作預備
簡單而言,曾俊華的預算案是假定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下而作出,但一旦中國經濟出現硬着陸,香港經濟以至整體發展可以往何處去,很明顯,我們的官員並未就有可能出現的災難情況作任何預備,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中國經濟硬着陸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而是有可能隨時發生的事。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速遞業納CEPA 助中小企經營

每年港府都會就不同行業加入CEPA與北京方面進行磋商,由於CEPA推出的背景以籠絡專業人士為主,因此,CEPA大多數是專業人士受惠,中小企甚至非常着緊個別行業能否受惠於CEPA。

  不過,自內地去年通過《郵政法》,包括筆者在內的中小企東主,就相當關注在去年10月開始實施的《郵政法》緩衝時間屆滿前,能否令香港速遞業納入CEPA範圍,繼續維持在中國內地業務,因為速遞對中小企的成本控制,以及運作的穩定程度有相當大的影響。

內地速遞 成本貴難追蹤

  根據去年4月通過、10月實施的《郵政法》,同城50克以下,異地100克以下快遞郵件業務,一律由國有中國郵政專營,而其他的文件快遞業務,就容許內地人士擁有的私有企業經營,但禁止外資插手。而沒有CEPA協議保障下,香港快遞企業會被列入外資計算。

  雖然現在是互聯網年代,但中小企很多合同、像布料樣本之類的小型輕重物件、圖紙一類的文件,仍然依賴速遞公司傳送。現時香港的速遞公司單靠香港的國際客戶,不可能維持全中國各地皆有駐點的龐大網絡,因此,香港的速運公司為了維持全國性網絡,都會在中國內地兼營同城或異地快遞業務,事實上,有部分辦公點與工廠分散於不同城市的中小企,亦需要港資公司的速遞網絡去幫助他們。

  一旦香港的速遞公司不能繼續經營內地同城或異地速遞業務,這會導致很多文件不能做到一票到底,而要交給其他內地公司代為傳送,但由於中國內地不同民營公司的資訊系統並不劃一,結果不但令速遞費用上升,而且速遞文件難以追查下落,有些文件是絕對不容有失,例如一些涉及進出口報關的船運文件,或一些項目合約。一旦文件失蹤而要追討損失,要追究誰的責任,真的夠費煞思量。

  而由於香港郵政特快專遞,同時受制於內地壟斷的中國郵政昂貴費用,以及本身公務員體制的影響,郵費會大為上升。而且香港郵政亦不見得比私有速遞公司可靠,在去年11月,大批空郵郵件積壓導致中小企蒙受損失事件,已經令不少中小企東主對香港郵政起了戒心。

爭擴CEPA 要顧中小企

  此外,現時不少港商都慣於利用速遞公司代收貨款,或代為支付一些費用,若然交給香港的速遞公司負責,一旦出現法律問題,甚至速遞公司倒閉,仍然可以依循香港法律追討,亦比較容易找到相關人士下落,採取進一步法律行動,但如果變成由內地公司去負責,在上月廣東省一間速遞公司倒閉,導致群體事件的例子可以看到,連內地人都要用群體事件這種極端手段追討款項,那香港東主的貨款有多安全真可想而知。

  有時候,香港政府爭取CEPA的優惠,不要只考慮專業人士或大財團的飯碗,有時更要考慮中小企日常營運需要,政府一方面講中港融合,但另一方面又不為中小企解決一些營運上的問題,例如銀行滙款、郵遞安排這些細節上的關卡,那講甚麼中港融合都只不過是一片空談。作為中小企的營運者,筆者衷心希望,今年的CEPA會為速遞業解決問題,而日後政府在CEPA談判上,多點顧及中小企日常營運上各種遇上的細節問題,那CEPA才會真的有助香港企業競爭力。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從香港看馬總統的邊緣化

馬總統終於願意解釋一下ECFA的內容,包括減免關稅、投資保障以及知識產權保障。馬總統表示,不簽ECFA的話,台灣就會被邊緣化。

對有簽CEPA的香港人而言,馬總統所講的內容,甚至邊緣化這個爛理由,都似曾相識。可惜的是,馬總統講的理由,以至內容,以香港經驗而言,不單不會防止台灣被邊緣化,相反簽了後,就真的會令台灣被邊緣化。

先講投資保障和知識產權保障這兩點。不論投資保障還是知識產權保障,要落實執行最重要還是看簽字國的法治水平。很可惜,中國的法治水平以爛聞名於世。在知識產權上,不單經常有人明目張膽搞「山寨仿冒品」而無制止,有時候當局更是主動出擊,去竊取他國的知識產權,近日美國引用《商業間諜法》判了一名華裔工程師十五年監禁,更反映出中國這方面的慣性,有關知識產權部分,不論條文內容如何,都很大機會是一堆廢紙。

而投資保障方面,中國更是以惡名昭彰著稱,中國的法院是共產黨開的,經常有地方政府為侵吞外商財產,不惜羅織罪名,甚至有不少香港人因此傾家蕩產,甚至有港商高級行政人員入獄,累得妻離子散。除非中國有獨立司法制度,否則投資保障部分如何落實呢?

減免關稅部分,由於中國擁有比台灣廉價的勞動力,就算不開放農產品市場也好,大批中國生產的商品仍然會在ECFA下湧進台灣,基層就業仍然受到嚴重威脅。相反,只有極少數台灣商品會在ECFA下免關稅受益。而且要留意一點:就算有若干百分比是台灣製造,有部分用了中國製造零件,都可以宣稱「台灣製造」享受關稅優惠;換言之,台灣只有很少人受益!這類騙人做法在香港見得多,難道馬總統認為台灣人不懂將台灣ECFA與香港CEPA作比較。

台灣真正避免邊緣化,不是依靠危機四伏的中國,相反地,要落實台灣建立「海洋國家」的方針,不論東南亞、南美友邦,甚至現時出現危機的東歐和南歐,都是台灣有可能找到利基的地方。馬總統堅持簽署ECFA,並祭出邊緣化作藉口,只是想騙人。一如中國成功騙得香港議會同意撥款約二千四百億新台幣興建中國高鐵香港段,用的也是「邊緣化」這理由!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鄭汝樺facebook諮詢 變公關災難

雖然高鐵撥款已經通過,但同時亦暴露了政府仍然依賴操控主流傳媒來推銷政策以及吸納民意的大毛病,因此,不少政府問責官員都要學習用facebook,其中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以及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都設立了自己的facebook戶口。

而因高鐵而成為年輕人針對對象的運輸及房屋局,在上周六亦利用一個論壇和facebook蒐集民意,不過這次行動變成了一場公關大災難,網上劣評如潮,成為了一些網絡政治年代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的反面教材,到底這次本意良好的行動,鄭汝樺犯了甚麼大錯?

基本使用知識欠奉

要利用任何網絡工具進行政策宣傳,對相關工具的使用模式和文化需要有基本常識,才不會令民眾感到被冒犯,否則不但吃力不討好,犯了一些忌諱更可能被會引起公眾的憤怒,未有達到原有的目標,就已經惹得一身麻煩。

而這次鄭汝樺利用facebook進行的諮詢行動,就充分反映了她全無facebook的使用常識。

一般機構是利用Group或Fan Page兩種性質類似的工具來建立與群眾間的關係,因為Fan Page和Group兩種用起來很像的工具,既有Photo和Event(可以提醒參與者有個別事情會發生)兩種發放信息的工具,亦有Discussion和Wall這些蒐集民情的工具。

善於使用Web 2.0的政府,一般會使用這些工具,既解釋民情,亦會利用討論內容,重新考慮某些政策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一種預警工具。

由於Web 2.0工具的互動性,因此,不但民間用來動員群眾,政府本身亦可以利用來同時發放信息、解釋政策、蒐集和剖析民情,以及動員支持者。而facebook戶口的使用得愈久,參與的群眾愈多,效用就愈好。

但鄭汝樺的處理手段,堪稱不可思議來形容,一般政府是發出新聞稿時,已經設定好facebook戶口,但鄭汝樺是政府發出新聞稿後,公眾東找西找都找不到鄭汝樺的戶口。

而戶口只讓公眾留言數小時,之後便不讓公眾發言,而運輸及房屋局戶口是沒有任何市民做「朋友」,更不要說設立一個Group或Fan Page來發放資訊和蒐集民意,這充分反映出,鄭汝樺本人以至運輸及房屋局整個決策層,根本不懂用facebook,亦沒有研究如何用facebook。

限時回應 誠意不足

不懂用facebook,公眾還有原諒的理由,但限制留言時間,以及未有善用discussion這功能,讓公眾提出的議題可以得到公開的跟進,就讓人感到運輸及房屋局,未有打算長久透過互聯網,直接與公眾溝通。

現時facebook蒐集民意這做法,純粹只是應付一時的民憤,結果網上民眾的回應顯得更憤怒,這次第一次便出閘脫腳,這令日後運輸及房屋局,要修補在公眾間的負面形象更為困難,可能成為少數難以利用互聯網平台蒐集民意的政府部門。

在英美等國,政府首長級官員直接利用Web 2.0工具發放資訊和蒐集民意是正常不過的事,像筆者也有定時看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文禮彬(David Wright Miliband)的twitter的一樣。

宜與時並進虛心納諫

香港政府在這方面,與西方國家相比大為落後,本應急起直追,如果不了解各類web 2.0工具的用法,請參考其他國家的正常做法。

但更重要的是,官員要有在網上,與民眾平等交流的心理準備,網民都是見多識廣相當聰明的,政府官員與民眾相處時敷衍了事,民眾很容易識穿的。

這不是Spin Doctor可以呼風喚雨的年代,在Web 2.0年代,官員需要是與時並進的虛心。

失敗的 facebook公關騷

在高鐵事件後,政府官員不得不承認 e-politics的威力,陳維安和許曉暉兩位副局長各自開了 facebook戶口,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亦學人開了 facebook戶口。不過鄭汝樺的戶口只是用來應付在上周六舉行的公眾論壇,政府只在論壇期間接受留言,之後邱誠武副局長的留言,也只是官樣文章,對二千多名網民留下的留言沒有具體的跟進承諾,引起全城網民一片劣評,日後運輸及房屋局要透過互聯網諮詢民意,可能更為艱難。

鄭汝樺拒與時並進
要在 Web2.0成功利用互聯網發動群眾,重要的關鍵在於願意與民眾直接對話,並且透過這個途徑了解民情。在泛民政黨中,為何公民黨和社民連都比較能夠掌握網上年輕人對很多公共政策的看法,因為公民黨和社民連是最早一批使用互聯網工具直接與市民互動,由○四年公民黨前身四十五條關注組創立網上電台,到今天公民黨和社民連不但在網上電台與民眾互動,兩黨每位議員都擁有本身的 facebook戶口,甚至有時要與建制派支持者正面交鋒,這是他們知道放下身段之道。因此,公民黨和社民連兩黨議員敢玩五區公投,老早便反對高鐵撥款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知道真正民意所在。
而鄭汝樺使用 facebook戶口的態度,卻是仍然是高鐵撥款辯論時那副態度,她作為政府部門首長高高在上,不用直接與民眾解釋互動,至今仍然未能接受互聯網世界人人平等的作風,因此,她才會妙想天開到把 facebook當成 Web1.0年代的留言版這樣用,這不但是她不了解科技這麼簡單,而是她心態落後,拒絕與時並進接受時代的轉變。

官員不經選舉洗禮
鄭汝樺拒絕與時並進並非沒有原因,現時所謂的問責制,根本不用經歷選舉的洗禮,或許有陳維安或許曉暉這些人敢接受新挑戰,但一些年輕的政治助理,如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陳智遠,他很早便有 facebook戶口,他年齡比筆者還小,但收了納稅人十多萬薪酬,恕筆者愚昧,都未見陳智遠在 facebook上與民眾互動,因為陳智遠縱然為問責官員,但看來並無任何為未來從政生涯的準備。民選議員的積極性,與問責官員的懶惰,由此高下立見。
因此,要政府真的邁向 Web2.0年代,政府非邁向普選不可,這非科技問題, facebook並不難用,這歸根究柢還是政制的問題。沒有普選,怎叫高官有動力直接聆聽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