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借肚生子涉嫌違法

如果執法機構嚴格依照香港法律辦事,代母生子的安排協議,有可能涉嫌違法。

根據二○○七年通過的《人類生殖科技條例》(香港法例第五六一章),第十六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為代母安排付款購買胚胎組織。

請忠實執行法律
第十七條則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為代母安排作出付款,否則即屬違法,初次被定罪根據第三十九條,可被處第四級罰款以及監禁六個月,再犯可被處第六級罰款及監禁兩年。

《人類生殖科技條例》清楚表明,就算在香港以外作出商業代母安排都屬違法,而且屬於可被監禁的刑事罪行,當然前提是有關安排作出付款。

如果有證據顯示有付款,而律政司不採取法律行動,將會加深小市民眼中政府不敢對有錢人執法,對小市民則動輒檢控的印象,打擊市民對法治的信心。

倘若港府明知有人違法卻不執法,那麼港府為發水樓問題立法後,地產商怎相信港府會認真執法呢?有時候,政府能否給予小市民信心,很視乎政府能否無畏無懼,忠實執行每一條已經正式實施的法律。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港交所宜謀併購 抗新澳結盟

新加坡交易所在周一宣布,收購將於2011年喪失在澳洲壟斷地位的澳洲證券交易所,這不單成為繼紐約證券交易所與控制一堆歐洲交易所的Euronext合併後,另一矚目的股票交易所合併,另一方面,亦代表着亞洲交易所合併浪潮的展開。

陳家強指影響不大 有欠謹慎

澳洲證券交易所之所以接受新加坡交易所的收購,一方面因為澳洲證券交易所在澳洲的壟斷地位將會結束,需要尋求對外擴張的出路。另一方面,本來亦有不少新加坡大公司股票在澳洲掛牌,像新加坡電訊(SingTel)在英國大東電報局(Cable & Wireless)手上收購英國大東在澳洲的固網及流動電話業務澳都斯(Optus)後,新加坡電訊便同時在新加坡和澳洲掛牌,基於澳洲和新加坡雙方緊密的經貿關係,澳洲和新加坡結盟是很理所當然的。

而澳洲與新加坡交易所結盟,本身亦有分享中國和印度金融市場潛力的企圖。以往都有中國企業在新加坡掛牌上市,而由於新加坡有為數不少的印度裔人,新加坡與印度的關係相當密切,亦由於新加坡有相當多馬來人,而馬來人和印尼基本上文化相近,未來亦可以吸納印尼公司前往新加坡上市。

只不過以往新加坡本身市場不夠大,盡管新加坡與中國、印度和印尼都有淵源,但市場仍然不夠大去吸引投資者。而新澳交易所合併後,澳洲那些重量級公司便可以補足新加坡本身市場規模不足的問題,成為中國、印尼和印度企業可以考慮的選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教授指,新澳交易所對香港影響不大,這明顯是有欠謹慎的說法。

合併潮勢現 港倫可結盟

香港如果要保持在金融界的競爭力,香港交易所並不能只依賴中國重量級國企,以及一些俄羅斯或美國友邦保險等巨無霸上市就可以安枕無憂。交易所合併是業界的大趨勢,相信新加坡交易所與澳洲證券交易所合併後,香港其他競爭對手,像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等等都會考慮對外併購,新一輪交易所合併浪潮勢必展開,香港交易所以及港府財金官員必須早日思考政策方向。

現時新澳合併雖然能迅速壯大新加坡交易所的交易量,但澳洲悉尼和新加坡的時區相當接近,現時新加坡交易所未做到類似NYSE Euronext般,在歐美交易時段都能夠運作的跨時區特性。因此,香港交易所要對外併購,在中國不可能讓香港交易所吞併上海證券交易所前提下,應考慮向歐洲方面的併購,例如考慮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或與之結盟。

倫敦和香港法制相當近似,而且不少香港或英國公司,像渣打銀行、滙豐銀行、英國保誠保險,都英港兩地同時掛牌,若然香港考慮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結盟,不單開啟歐洲公司來港集資大門,亦為中國公司走出去提供方便之門,這一方面就可以拋離上海和新加坡兩個競爭對手。

由於金融市場的大洗牌有可能很快出現,港交所的董事們以至港府,應該盡早為港交所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決定,而不是坐以待斃。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得以維持,並不是一味食中國的老本便算,世界會變,對手也會不斷提升自己,香港政府的不思進取態度,真的不能說是有心維持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中國不如英國 並為徐若瑄喝采

在今年東京電影節中,中國代表團的荒謬表現,成為了又一國際笑話。

眾所周知,英國在世界盃是一拆為四參賽,分別是英格蘭(England)、蘇格蘭(Scotland)、威爾斯(Wales)和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這還未計百慕達、開曼群島等仍是英國的殖民地,但英國人從來沒有要求這代表英國本土的四隊採用「英國英格蘭」、「英國北愛爾蘭」之類怪名稱。另外,近年英國出口產品,也不少標註英格蘭製造(Made in England)或蘇格蘭製造(Made in Scotland),用聯合王國製造(Made in U.K.)的不多。

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無論郵票到奧運參賽都是用「香港」名義,而不是「英國香港」。反而在中國接管了香港後,才出現「中國香港」這矮化香港的名義。

對英國人而言,如果今天有人堅持直布羅陀要以「英屬直布羅陀」名義加入歐盟,提出這主張的人,在英國一定被視為思想落伍的怪物。

事實上,只有一些缺乏自信的國家,才會用「中國台灣」這類令自己很爽,沾了別人的光,但完全不符事實的稱呼,這稱呼甚至有視台灣為殖民地之嫌。

因此,台灣代表團理應據理力爭,徐若瑄無懼中國封殺,在記者會上為台灣爭取應有權利的表現,值得讚賞。台灣實在需要多幾個這類不怕中國封殺,能夠以台灣為榮的藝人!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高雄人不當傻瓜

中度颱風梅姬,雖然集結的點近香港多一點,只不過,香港和高雄的首長,在防災準備上卻相當迥異。

香港官方氣象機關香港天文台,遲了十四小時,在颱風進入香港八百公里警備範圍後,未有按照法定要求發出一號戒備信息,固然給網友罵翻天。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財政司長曾俊華、保安局長李少光,以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醫生,全部都不坐鎮香港抗災。相反,高雄市長陳菊,已經坐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大局,而且開放了一百多個地勢較高地點,讓市民的車避水。陳菊的表現,與香港特區官員表現一比,更引起香港網民的慨嘆。

當藍營中人連陳菊睡了二十分鐘也拿出來做文章時,藍營那些政客為何又不問,在八八水災期間,有哪些縣市長不顧水災堅持外出訪問。在八八水災期間出外訪問的縣市長,除了國民黨支持的台東縣長鄺麗貞外,便是現時得到宋楚瑜大大加持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筆者對藍營中人老是不檢討自己在支持那些人,反而拿綠營真心做事的人一些小錯誤大做文章,無限擴大的雙重標準,心態令人厭惡。

事實上,藍營在抗災這方面的表現,有幾個沒鬧笑話的。淹水淹得捷運也停擺的紀錄,至今仍是當年的台北市長、現任總統馬英九所保持。藍營抹黑別人前,為何不去檢討一下,到底他們所支持的是怎樣水平的人?

現時就看高雄縣市的民眾,能否有慧眼看出,哪些人真的有心做事,哪些人是拿小問題做大文章。比起香港特首在風暴當前也不回港的表現,到底高雄縣市的民眾,要選哪個做大高雄市的新市長,筆者相信高雄市民是懂得判斷當中的好壞,不會亂信那些抹黑。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社會要求政改 中央拖而不決

中共十七大五中全會,在中日交惡、溫家寶四處提出政改訴求下召開,雖然外界曾經期望五中全會能就政改有所突破,但由新華社發出的公報所見,就政改幾近隻字不提。

一份沒提政改的五中全會公報,意味着中國在中共十八大前的政局,都可能相當驚濤駭浪。

今年開始,維權事件愈來愈暴力,不少維權事件演變成上千人的暴力事件,加上富士康連環第N跳事件,以及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事件等衝擊,都反映出中國現時只有經改沒有政改的做法,已經遇上了瓶頸,中國需要政治體制改革去讓經濟走得更遠,也為中國邁向小康國家目標後的社會變化做好準備。

黨內無共識 僅授習近平要職

問題在於政改必然涉及十八大的人事分配,以及現有既得利益分子的利益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處理上,由於中共已經沒有像鄧小平般可以說了算的元老,加上各派又勢均力敵,造成中共內部對中國往何處去沒有共識,因此,除了預定已久,由習近平接任軍委副主席這件事上可以有共識外,其他大家都沒有一致意見,爭論依然持續,因此五中全會出現了隻字不提的公報,既不否定政治改革,但亦不大張旗鼓提出要政治改革。

雖然中共各派對政改沒有共識,但不代表社會沒有政改的客觀需要。中國社會現時出現了一種因社會體制遲遲不作改革造成的躁動,這種躁動正發展成在任何有機會讓民眾乘機生事的場合,都可能演變成發洩性暴力事件。

社會躁動 失和諧礙投資

政治改革愈遲,這股積累的能量不單破壞力愈大,而且愈容易成為其他國家在貨幣工具以外夾擊中國的手段,也令中國當局在應付對內以至對外壓力時可以考慮的選擇愈來愈少,而捲入中共內部的權鬥因素,就令情況更為複雜微妙,對商人決定投資也愈不利。因此,政治改革遲遲不能達成共識,不單未有為中國社會帶來和諧穩定,相反,更可能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投下陰影,對不少商人而言,政治前景相對清晰的新興國家,像印尼或巴西可能更為吸引。

另一方面,香港政改本地立法即將展開,由於香港政局難免受中國政局影響,在中國政改未有共識的情況下,在民主黨與中央政府的共識以外,筆者看不到香港政府以至建制派,會容許政改本地立法有更多的突破空間,就算是不用中央政府批准的改革建議,亦可能因為沒有中央政府的強力背書,而被建制派的既得利益分子封殺,但香港不作進一步政改又可能會成香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總體而言,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中共中常會,未來中港政局都會受中共改革懸而不決造成的不穩定所左右。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領導人一念之間

中國近年有些人叫囂所謂大國崛起,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國,可以恢復中國歷史上過往的光榮。亦因大國崛起的論述,衍生了不少「憤青」一些邏輯怪誕,令人噴飯的沙文主義言論。

以邪惡帝國姿態崛起
只不過世界歷史上,大國崛起有很多種。有像美國等,靠意識形態和政制,不用征服殖民地都可以雄視世界的大國,亦有一些玩盡暴力和恐怖手段而興起的大國,像納粹德國和蘇聯。而現時中國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做法,以至對諾貝爾委員會的回應,亦表明中國以邪惡帝國姿態崛起。

第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惡棍政權正是納粹德國,一九二七年的和平獎得主 Ludwig Quidde因經常批評納粹黨,在一九三三年流亡瑞士。

而一九三一年,德國記者 Carl von Ossietzky因大爆納粹德國如何違反凡爾賽和約,被納粹德國政府控以叛國罪,但他維護正義的行為,在一九三五年讓他得到和平獎。納粹德國不讓他領獎,還明知他有肺結核都不讓他接受治療,最終在一九三八年死於獄中。當然,納粹德國日後遺臭萬年。

另一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惡棍強大政權是蘇聯,在一九八○年,蘇聯囚禁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反對蘇聯窮兵黷武的蘇聯氫彈之父沙哈洛夫,而蘇聯也是眾所周知一個邪惡帝國。只不過,蘇聯領導人後來亦成為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民選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因解散蘇聯,結束冷戰,為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帶來民主與獨立,在沙哈洛夫死後一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走向自我毀滅不歸路
現時中國領導人眼前有兩條路,他們可以選擇走納粹的道路,不理國際反對折磨劉曉波也可以,只不過這種國家不要與鄰國發生戰爭,因為這種國家是沒人尊重,大家看看納粹德國下場便知。他們亦可以選擇讓中國走向民主、自由,像戈爾巴喬夫,以及結束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白人總統德克勒克,都是和平獎得主。只要作出正確決定,胡錦濤也可以是和平獎得主。

現時中國被認定是邪惡大國崛起不要緊,領導人一念之間就決定他是大魔頭,還是首位中國獲和平獎的領導人。只不過看中國當局的反應,看來中國正走向一條自我毀滅,與世界為敵的不歸路。這樣的崛起,你要嗎?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和平獎得主 中國的囚徒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公布,發起零八憲章的異議人士劉曉波是本屆和平獎得主。這個獎不但表揚了劉曉波在爭取民主上的貢獻,更摑了中國一大巴掌,因為中國成為緬甸後第二個囚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國家,這些國家都稱不上是文明國家。

若中國尚有點廉恥之心,便應反省一下為何諾貝爾委員會作出如此不客氣的決定。但中國不但未有反省,而且還發出一份凶巴巴的聲明,斥責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侮辱諾貝爾獎。在國內更不用說,中國主要網站有關今年諾貝爾獎報導全刪,手機網路發有劉曉波三個字的短信會即時被斷信,中國當局以言論和行動,自我證明中國不但稱不上文明國家,被稱為野蠻國家亦不過分。

筆者想問一下中共,中國總理溫家寶不是在接受美國CNN訪問時,指中國人民對言論自由的追求不可抗拒,為何中國當局沒有釋放劉曉波,反而發出一份如此不要臉的聲明?難怪溫家寶在中國有了溫影帝這綽號了。中國領導人講過的話,特別是對西方傳媒講的,有多少是算數的?由此可思過半矣。

由中國領導人對劉曉波獲獎反應來看,不但不難明白為何中國國際形象,與經濟實力如此不成正比,另一方面亦反映出中國領導人那套價值觀,與國際主流社會包括台灣都南轅北轍,在開放改革三十二年來並無改善。台灣作為亞洲民主國家的表率,應否與這種國家融合,台灣人應該想清楚。與這種國家走在一起,不是開放,而是開文明倒車的鎖國。

在辛亥革命九十九週年之際,中國竟然這樣回應諾貝爾委員會,如果藍營為親中一點斥責行動也沒有,筆者想問,他們還有面子面對在辛亥革命前後犧牲的人嗎?他們是國民黨人,還是共匪的同路人?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特區政府視市民如儍瓜

行政會議成員劉皇發,未有申報他在曾俊華公佈打擊炒樓措施前,從事廿四個 YOHO MIDTOWN,以及五個加州花園,涉及總市值接近一億元的交易,被公眾窮追猛打,劉皇發向公眾道歉,特首指劉皇發沒有蓄意隱瞞,不予追究。

今年三月三十日,香港《經濟日報》曾經報道,劉皇發家族是 YOHO MIDTOWN的最大炒家,而當時記者已經追訪劉皇發,關於他身為行政會議成員,他的兒子公然炒樓的事。但劉皇發回應記者提問時,只表示他甚麼都不知,如果由他來買,他會申報。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那些大手掃貨的公司,當中董事包括劉皇發,亦即他本人有份買,他仍然可以公然對着記者說如果他有買,他會作出申報,結果到了九月都未有申報,要等到傳媒踢爆才急急申報。

三月時已被踢爆炒樓
筆者想問,在今年三月已有報道劉皇發任董事的公司炒樓的情況下,特首怎能說劉皇發沒有蓄意隱瞞事件?

綜合各方證據來看,劉皇發經常作出樓宇炒賣活動,交易次數頻繁,而且涉及金額龐大,是梁錦松買車事件得益的數百倍。劉皇發在記者今年三月曾經查詢的情況下,仍然未有就他持有股權公司的物業交易作申報,由表面證據來看,公眾有理由要求執法機關調查是否有人干犯公職人員以權謀私罪行。特首絕對沒有理由,就此可以放過劉皇發。

政府處理劉皇發事件的態度,不但影響市民對香港政府廉潔程度的信心,更會影響投資者信心。政府極高層決策人員,可以利用內幕消息謀利,是一般投資者難以接受的。股票內幕交易都列為刑事罪行,更何況行政會議成員搞「內幕」交易。

港府為劉皇發辯護 陷公信危機

行政會議成員劉皇發,未有申報他在YOHO MIDTOWN以及加州花園的多個樓房交易,導致公眾質疑。劉皇發在國慶假期前夕向公眾道歉,特首辦亦指劉皇發未有蓄意漏報,企圖平息公眾疑慮。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公眾已經不接受,並導致梁錦松在港人七一遊行後下台。在公眾對官商勾結普遍質疑的今天,特首辦替劉皇發辯護一舉,無疑愚蠢而且有可能為未來的政治危機埋下伏綫。

劉皇發漏報一共16個未完成交易的YOHO MIDTOWN單位,以及3個加州花園單位。公眾並非沒有合理懷疑指劉皇發有可能借行政會議所得資訊牟利,因而蓄意漏報。

地產老手 疑藉行會資訊牟利

根據劉皇發向行政會議秘書處公開申報,他擁有過百幅土地權益,可算是屯門大地主,這非一般市民置業自用,因一時事忙疏忽漏報,而是有人經常作出大規模物業買賣交易,並有可能利用在行政會議得到的資訊從中牟利。這件事不單與梁錦松事件有類似之處,而且比梁錦松事件更嚴重。

梁錦松尚可有可被接受的理由去解釋他的疏忽行為,但一個經常買賣大批住宅單位的人,怎會不知道他在行政會議所得資訊的重要性?劉皇發絕非地產界新手,他是香港物業市場的活躍投資者之一,因此,特首辦並不可以輕描淡寫的,指整個申報制度尚有改進空間,以至特首辦單方面認定有人是無心之失漏報,以為公眾可以就此收貨。

如內閣成員 利益申報應嚴謹

美國水門事件後,由於公眾對官員道德操守的關注,美國政府大大收緊對政府決策官員利益申報的規定,在美國,有人有意參選重要民選公職就已經要作公開財產申報。2007年,由於美國共和黨捲入Jack Abramoff這名說客相關連串醜聞,導致在美國,任何人在財產申報表格上作不實申報,已經足以要繳納罰款,甚至有可能被監禁。在西方國家,劉皇發的作為不單足以令他被踢出政府,更有可能早已觸發執法部門的調查,甚至可能有人被捕。

由於《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作出決策前,需要諮詢行政會議的意見,某程度上,行政會議議員已算是內閣成員(Cabinet Minister)之一,他們參與可能涉及全港市民,以至大量海外投資者經濟利益的政策決定,加上他們可以比立法會議員參閱更多秘密文件,對財產申報要求理應從嚴。

應作獨立調查 維持香港清廉

因此,劉皇發為顧及香港政府的公信力,應考慮辭職,政府亦應將劉皇發事件交予立法會成立委員會作獨立調查,或由廉政公署一類機構調查,以昭公信。而政府如果還想維持行政會議公信力的話,行政會議的財產申報制度,應參考其他國家的嚴格標準,有人漏報可視作刑事罪行處理,這樣制度上才可以維持香港清廉的形象。如果政府仍未有妥善處理,將為香港的形象投下極大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