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在香港取景,引起傳媒高度關注。政府批出這項頗為擾民的拍攝申請時,指《蝙蝠俠》來港取景,有助於香港旅遊業,因此希望市民忍讓。
荷里活非獨大 港片也知名
其實早在政府決定興建迪士尼樂園前後,已有不少人指出,香港本來是一個加大碼的電影主題公園,港產片本身的江湖地位,加上不少港產片也是得獎片,足以帶動香港旅遊業發展。經濟日報編輯鄒崇銘,早在七年前已經提出這個構思,但政府完全當作耳邊風。
政府批准《蝙蝠俠》來港取景,讓香港換成了漫畫的葛咸城,現在才醒悟電影原來可與旅遊業相互配合,可謂後知後覺。但由於政府缺乏文化視野,只是把焦點放在荷里活的大製作之中,這不單招來杜琪峰等香港導演的抱怨,而且亦顯出香港旅遊官員,對文化產業缺乏應有的認知。
就以杜琪峰的電影為例,香港人因對杜琪峰拍的得獎片,和高度商業化的電影都看得多,看不出他在歐洲影迷有着一定地位。杜琪峰電影的陽剛味,本來就與香港城市規劃和發展是渾然天成,光是一條「杜琪峰陽剛風電影徑」,已經在歐洲推廣香港旅遊上起了一定作用。
像近日很受華人談論的李安電影《色,戒》,有部分拍攝場地不在上海,皆因上海已經不復有戰時那種舊韻味,有部分場景是在香港,以及另一個華人聚居的前英殖民地,馬來西亞檳城拍攝。
將《色,戒》在香港取景部分,與中區警署等項目,甚至《花樣年華》一些軌迹配合,又是另一種旅遊味道。還未計那些昆倫塔倫天奴怪雞片的擁躉,對邵氏片的追尋。光是這樣東配西搭,香港已經忽然多了三種旅遊產品,可以作為這個城市的賣點。政府只是把目光盯在《蝙蝠俠》,只代表香港負責旅遊政策的官員,其電影修養仍然有待提升。
雖然香港是中國南方會議展覽業重鎮,但光是會議展覽業,只是保證了酒店的出租率,要遊客的錢花在香港不同地方,以玩樂為目的旅遊仍是主要。像澳門這樣,靠賭業來維持玩樂方面的消費,社會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而靠自由行的購物浪潮維持,在香港這種凡事依靠入口的城市,除了推動租金上升就無太大好處。
政府欠文化視野 不識寶
對香港而言,以文化為本的旅遊產業政策,不單是香港固有的優勢,更是保證旅遊業對香港帶來的好處,不同的階層和社區都可以均沾。像王家衛《重慶森林》,就令重慶大廈除了是印巴裔人士的聚腳點,也是影迷們投入王家衛電影世界的其中一個點。
過往政府亦曾請演藝界相關人士掌管旅遊政策,像旅發局前主席周梁淑怡就是資深電視人。但香港導演、演員有質素,不代表演藝界管理人員有文化視野,否則 TVB也不會長期被文化迷和電視迷抨擊為反智文化溫床。政府的方向,應在旅發局加入一些,對文化,特別其他國家影迷、文化人的品味有認識的文化人,參與香港旅遊產業政策的決策過程,這樣才可能有高質素、多元化、高增值、以及照顧不同社區的旅遊文化產品提供,令香港旅遊業進入多元化的年代。
產業政策,是一門很精細的學問,現時社會討論產業政策時,只着重自己業界的利益爭奪,而缺乏對政策大方向的宏觀視野。容許《蝙蝠俠》到中環取鏡,政府無疑踏出了正確的一步,但如果讓這方向深化,充分運用香港社會文化的優勢,則暫時都未見有這類討論。《蝙蝠俠》攝製隊走了,如果這隊人來港,只是帶來連續七天娛樂版的好題材,香港市民和政府,都未免太令人失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