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政改方案公布在即之際,特首邀請各黨派代表就政改表達意見,由於曾蔭權的民望水平,已經接近董建華下台前的水平,因此,曾蔭權這次政改差不多是他挽救民望的最後黃金機會,如果他交不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政改方案,不單會導致政制在2012年原地踏步,還可能令市面反政府浪潮不斷升溫。
建制派漠視民情 混水摸魚
很不幸,現時親政府陣營中人,不論自由黨、民建聯以至經濟動力,他們都只是想如何借政改的機會混水摸魚,擴大權力,漠視民情的憤怒,提出形形式式擴張自己權力的所謂政改方案。
例如民建聯提出2005年政改方案的換湯不換藥版,在堅持保留委任區議員同時,又將5席新增功能組別議席加到對民建聯有利的區議會界別,倒盡全民胃口。
自由黨提出擴大選委會,以至經濟動力堅持保留功能組別,全部都是為了擴張或保留自己的權力作盤算,並不是真心真意為2017年最終邁向普選作出任何努力。
不過,親政府陣營看不到的是,現時的形勢比2005年凶險得多,如果政府按照建制派人士方案辦事,或因建制派人士的阻撓導致今年政改流產,對香港政局的惡劣影響將會難以想像。
年輕人乏出路 激進成本低
2005年政改方案審議時,雖然經歷過七一大遊行,但那時曾蔭權仍然處於民望蜜月期,政府擁有不俗的民意基礎,加上中國政府推出多項CEPA措施,看似對改善經濟有幫助,因此,就算當時推出一個不大理想的政改方案,還不會令政府陷入戰略上危險的局面,後果最多便是政改被拖延多幾年,對政府本身還不是太大損失。
但4年後的今天,世代之爭由學術上的議題演變成民怨沸騰的具體行動,年輕激進分子開始利用互聯網自發搞起群眾運動,這些運動連泛民最激進的政黨社民連都控制不住。而發表激進言論的年輕人,不單是位處基層的第4代人,而且遍及專業人士甚至中上階層,甚至有部分親共政治組織的年輕人,都對現時缺乏發展機會的政制感到很大的無力感,青年人由生活上缺乏機會所累積的挫折,已經去到一個臨界點。
倘若政府照着建制派的方案去做,或者政府提出一個市民接受的方案,但遭到建制派否決,那就遠不會是泛民中人出來抗議這麼簡單,而是有可能引發年輕人廣泛的憤怒,最終演化成難以控制的社會運動。特別今天的年輕人缺乏出路,對他們而言,走向激進的機會成本並不是很大,當社會矛盾因政制爭議而高度激化時,不單曾蔭權會變成跛腳鴨特首,而且更有可能演變成更難預料的政治衝突和長期傷痕。
公平競爭 增青年晉政壇機會
不論政府還是親建制人士,都應該明白現時局勢的嚴峻,在政制改革上作出適當的讓步,廢除功能議席公司票、廢除分組投票、放寬私人議員草案提案權、適當削減功能組別議員,廢除區議會委任制等都應該在這次政改被提上議程,並以增加年輕一代透過公平競爭而晉身政壇為目標推行政改,希望借政改機會消弭部分社會的怨氣。
但如果建制派人士仍然不負責任,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作出和支持對整體社會有利的政改方案的話,一旦香港出現政局動盪,他們難免要成為歷史的罪人,一如史書所載,清代皇族內閣令支持政府立憲派幻想破滅投向革命黨,最終促成辛亥革命成功一樣,他們應不想同樣的故事在香港上演多一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