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集體談判權 勝最低工資

行政長官曾蔭權即將在新一屆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政府會否推行跨行業最低工資備受關注。而近日不少工人團體,以至社福界人士,頻頻行動為推行最低工資造勢,最低工資彷彿一夜間,成為解決香港勞工生活問題的妙藥。

不過,以現時的經濟情況,以及最低工資造成的扭曲市場效果,最低工資不單未能達致原先的目標,相反更有可能成為無良僱主在逆市裁員的藉口,這一點,又不知公眾有否看清楚。

最低工資乃價格下限安排

所謂有效最低工資,就是由於市場工資不足以應付勞工日常開支,政府人為地設下經濟學上的價格下限(Price Floor),而政府人為設下的價格下限,一定是高於未有干預的市場工資。而有點經濟學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常識的人都知道,最低工資的結果就是令僱主傾向少請勞工,更大程度上依賴自動化程序等迴避最低工資法的做法,結果就是製造更多失業。

而在金融海嘯後,各大企業為了節省人手度過經濟寒冬,都紛紛磨拳擦掌準備裁員,只不過現階段裁員,就會被指責不與工人度過時艱,對企業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現時仍未有大規模裁員行動,但不代表各大企業未有準備,由不少快餐店,包括麥當勞和大家樂,都開始陸續引進更多自動化生產設施,都可以看到,一波大裁員風暴是遲早問題。

一旦政府實施最低工資,大企業就可以新政策造成成本急劇上漲為理由,乘機裁員,就算工會指責企業裁員不當,工會亦不見得可以理直氣壯,皆因提出最低工資政策正是工會。現時政府迎合工會的要求,推出最低工資立法,政府和大企業就可以把失業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也是政府以至商界人士,支持政府實施最低工資的理由。事實上,商界在這方面比工運人士奸猾得多。

扭轉工人談判權問題

現時工人工資偏低其中一個原因,查實與香港工會不夠強有關,在西方國家,工會享有集體談判權,而工會甚至亦在公司享有一定股份,有權指派代表入董事局,因此,工人在進行工資以至福利方面談判時,往往比較容易爭取較有利條件,而香港工人就很難透過工會集體談判力量,得到較合理的待遇。

所謂工會集體談判權,實際上把勞工市場由買方市場局面扭轉過來,變成商界組成的買方卡特爾,與工人組成若干的賣方卡特爾對壘的局面,當市場的供應方出現寡頭競爭的情況時,反而可以提升工資以及其他福利之餘,所造成的失業副作用遠比最低工資為輕,而且資方亦缺乏相當理直氣壯的理由進行裁員,集體談判權是一個減少了政府的干預,又能真正保護工人,勞工團體又能接受的一個替代方案。

筆者明白不少人都對現時基層的情況相當關注,筆者同樣關注基層的情況,過往甚至為了反對削減綜援,不惜與個別報館的高層公開筆戰,憤而擲筆離場。但要保護工人權益,必須採取正確的策略和方法,現時資方支持最低工資的背後,查實是非常毒辣的糖衣毒藥,只不過不少勞工團體中人,以為多年理想終於實現,中了陷阱也不自知。在金融風暴過後,為了基層的生活著想,最低工資必須從長計議,在保安員和清潔員兩大界別引進集體談判權,或許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