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政治委任緣何成為政治災難

由委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所引發的風暴,已經遠遠超過當初揭破「愛國」政黨副主席蘇錦樑居然擁有外國國籍這範疇,當發現越來越多副局長和政治助理都擁有外國國籍,而政府仍然力撐到底時,市民不只質疑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應否擁有外國國籍,而是這個制度,到底有何存在價值。政府在風暴眼中不能脫身,除了因為政府在戰術犯上嚴重錯誤──在蘇錦樑被揭破擁有外國國籍時,沒有當機立斷壯士斷臂外,更重要的是,所謂的副局長和政治委任制,與香港傳統的價值觀有所牴觸,超越了香港市民的忍受範圍。

選拔無清晰公開標準

縱使不少學者認為政務官往往與民情脫節,但市民普遍對政務官有認受,除了這是過往港英政府良好表現的遺產,也因為政務主任的考核是有一個清晰、公開和客觀的準則,任何申請人先要有良好學位、良好的中英文能力,過了政府的考試,再經筆試面試後,還有三年試用期,才能成為具備公務員身份的政務主任。香港人至少知道,這些人確實有一定才幹。但由一堆政治助理和副局長都有外國籍而政府渾然不知來看,選拔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根本無客觀、公開和清晰的標準。香港人以自力更生創天下的「獅子山下」精神自豪,政府居然容忍一批不知有何德何能的傢伙坐擁高薪厚職,公眾不感到氣憤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香港市民普遍對公營機構,無論在透明度,以及問責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只要股價沒有大跌,或久沉不起,股民尚且容忍家族企業內管治混亂的狀況,但對所有納稅人都有份的政府,就要求一個高標準。

透明度遜於上市公司

可惜,當全球股市,包括深圳和上海,都開始陸續要求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披露稅前各項收入總額以及支薪的理由,作為向股東的問責時,香港政府竟然只是籠統向公眾披露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薪酬,而且個別政治助理薪酬更是明顯偏離市場水平,而沒有合理合乎公眾利益的解釋,試問市民怎可以容許政府的透明度,連上市公司也不如。因此,不論泛民、前公務員、工商界人士以至市民,都質疑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任命是否一場鬧劇,是有理由的。如果政府還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裏,這場政治風暴最終只會越燒越烈,最終毀掉曾蔭權政府的管治根基;曾蔭權實在應該對現有嚴峻的形勢有所了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