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委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引發的爭論,已經成為曾蔭權自上台以來最大的一場政治危機,政府在整場戰事上,幾乎完全沒有反擊能力,只是任由傳媒和泛民組成的聯軍追着打。而這批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有部分更被點名抨擊,肯定成了政治炮灰。
整場危機本來不應變成這個樣子,但政府重演在領匯事件中,在繁忙街道不顧一切亂過馬路的壞習慣,結果這次差不多人人慘死。這次危機,又一次證明不少過往港英的老做法,自有當中的政治智慧。
選賢標準 須清晰明確
在英國、新加坡等實行西敏寺民主制度的國家,由國會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組織政府,因此,任何的政治委任最低門檻就是贏得國會選舉,否則一切免問,因此,在西方民主國家以至新加坡,搞任何政治委任制都不會有問題,因政治委任制就是他們民主政制的必然構成部分。
過往英國在香港並無實施與英國一樣的西敏寺民主制度,因此,港英政府必須沿用本身源自中國,但英國加以改良的文官制度,去作為西敏寺政制的替代品。
經英國人現代化的文官制度,官員都是名牌大學的精英,他們經過考試進入政府。當然文官制度,一如中國的科舉制度有其問題,例如官僚缺乏創造性,缺乏政治歷練等等,但選拔人才的標準清晰明確,那是香港民眾公認的,亦廣為接受。
這次政府任用人才標準空泛,並無事前講明選拔政治人才的最低門檻,例如工作年資、過往政績、選戰經驗諸如此類,加上有部分人選,薪酬遠高於資歷相若的政務主任,但又不見得有比政務主任高明獨特之處,在這先天致命缺陷之下,只要這制度有任何被傳媒看得見的漏洞,就會被人圍攻。
由於文官制度認受性不及西敏寺民主制度,加上在冷戰期間防範中共滲透政府內部,因此,英國在任命任何高級官員前,都會作出詳細的品格審查,對港英政府的效忠固然包括在內,但審查還包括官員的私生活、國籍等等,防止政府委任的人選有任何把柄在對手手上。
傳媒以蘇錦樑作為愛國政黨副主席,但居然歸化為加拿大公民為切入點,開始對整個政治委任制作出攻擊,加上政府未能及時壯士斷臂,與蘇錦樑劃清界綫換取其他人的安全上壘,政府就因此陷入一場政治大災難,就連民建聯都不能置身事外。
亂改規矩 釀政治巨災
筆者不止一次在這裏的文章提及,英國人過往管治香港時各種的手段和政策,背後都有其政治理由以及策略,這些精細運作都要好好掌握,至少要做到蕭規曹隨,擅自亂改動機件會釀成政治大災難。但回歸後很多人認為,香港人當家作主,就表示甚麼都可以做,結果由董建華的八萬五政策,到領匯事件,到這次政治委任事件,就不斷犯下代價沉重的錯誤,令政府陷入沒頂之災。
這次政府要好好檢討在政治委任事件中,到底犯了甚麼大錯,至低限度要再度溫習英國人對很多政治問題的思考邏輯,如繼續在車輛繁忙的大街上蠻幹到底,政府不一定有能力,抵受下一次大災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