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辦亞運好大喜功 無助體育

本來大家以為從此石沉大海的申辦亞運舉動,最後再度死灰復燃,民政事務局發表諮詢文件,就此尋求公眾意見。回顧亞運的歷史,以及各國申辦世界杯以外大型體育賽事的考慮,港府耗費原可用於民生事務的大筆公帑申辦亞運,完全缺乏理據,市民難以支持這樣的決定。

泰國四辦亞運 體育實力仍遜

在戰後十六屆亞運會中,當中有四屆都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有兩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但筆者敢問,泰國和印度現時是世界體育強國嗎?答案相當清楚,泰國和印度的體育實力,與中國、日本、南韓這些強國有一段距離。因此,港府以發展香港體育為理由申辦亞運,並無充分的理據去支持這一點。

政府如果願意投放幾百億元在亞運,為何不投放同樣的金錢,改善全香港各地的體育設施,讓市民更容易投入體育活動?為何不投放金錢成立精英運動員退休基金,讓有潛質青少年的父母,放心讓子女向精英運動員這方面發展?香港在體育發展基礎並不穩固情況下申辦亞運,只是一種好大喜功的作為,並不是合理運用公帑的方法。

多為申奧熱身 香港求甚麼

有部分國家申辦亞運,當中目的查實是為競投奧運,或將舉行的奧運熱身,得到充分經驗以及展現承辦奧運的實力。像1958年的東京亞運,是1964年東京奧運的熱身,同樣,1986年的漢城(首爾)亞運,是1988年奧運的熱身。北京在1990年舉辦亞運,當中一大理由是為角逐千禧年的奧運主辦權作準備。而1994年亞運主辦城市廣島,現時正打算申辦2020年奧運。但可以肯定,香港不可能成為奧運主辦城市,香港城市面積實在難以負荷奧運會這樣的賽事,正如美國也不在紐約這樣人口稠密的城市舉辦奧運。

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申辦奧運,背後有製造就業機會爭取選票,甚至向世人顯示國家已經重新站起來的意味。像1964年東京奧運,代表日本走出二次大戰陰影,重返主流國家行列的象徵。今年的南非世界杯,除了興建場館和鐵路,大量前來觀賞賽事的觀光客,為南非製造就業機會外,也代表南非走出種族隔離政策帶來的傷痛,若非如此,國際足協也不會希望曼德拉出席儀式。就算去年辦得相當成功的高雄世界運動會,背後也有民進黨宣揚「海洋國家」議題,以及希望世人目光投放在中南部等目標在其中。

理據薄弱 市民反感

問題在於,香港像南非、日本一樣,需要一場大型體育賽事來表示自己療傷成功嗎?香港像台灣高雄一樣,有自己的政治議題,需要一場大型運動會去向世人宣示嗎?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也沒有日本和南非這樣不光采的過去,為何要花費大量公帑去辦亞運?

由此可見,港府打算投放數百億元去搞亞運,當中理據薄弱程度,比今年年初政府申請669億元興建中國高鐵香港段更不堪,納稅人根本不可能支持這類胡鬧的主張。現時對香港,投資更多金錢讓中學實現小班教學、回購東西隧可能更為重要,政府這類毫無實益可言的舉動,只會引來市民的高度反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