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沙氏教訓大 抗疫莫遲疑

在美國和墨西哥,突然有人染上新的H1N1豬流感,而且有跡象這種針對健康年青人的新流感病毒,在美國和墨西哥以外其他國家四處傳播,連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都表示,對防止這種新病毒束手無策來看,這種能夠人傳人的豬流感有可能觸發新一輪的人類大流感疫潮。

雖然港府已經召開緊急會議,聲稱會對豬流感作出高度戒備,而現任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醫生,曾是香港衛生署署長,雖然她對抗H5N1禽流感表現慘不忍睹,但在這背景下,香港與世衛交流應該相當密切。不過,由港府處理三聚氰胺毒奶的應變差劣來看,如果港府防治豬流感最後流於只講不做,情況就會相當危險。

香港應即實施體溫監測和申報

這次豬流感其中一個發現有疫情的地區,就是美國紐約州,紐約州不單是美國東北部人稠密地區,而且香港與美國東岸之間的航空交通,紐約的三個機場也是必經之路,而不少大企業行政人員也頻密往來紐約和香港。而不少香港人的親屬,亦居於另一個發現豬流感的地區加州。而暑假在即,大批在疫區或附近留學的香港人,亦可能回港度假。

換言之,香港像新西蘭、法國一樣,短期內發現疑似豬流感疫情的可能性不可以排除。在這個情況下,香港應該立即在機場實施體溫監測,並且要求旅客申報抵港前有否去過美國和墨西哥被發現有疫情的地區,以便港府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疫情。

另一方面,現時流感疫苗不能防治豬流感,而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資料,新的豬流感對傳統的流感防治藥物金剛胺(Amantadine)有抗藥性,只有特敏福(Oseltamivir)仍然有效,那醫管局、港府,以至特敏福的生產商瑞士羅氏大藥廠,能否向公眾交代一下,他們現時的存貨,以及生產進度,可以應付多少香港人同時患上豬流感的情況,等公眾有所評估。

除此以外,在沙士時的經驗告訴香港人,香港醫管局的物流管理去到嚇壞醫務人員的水平,到底醫管局的N95口罩,以至一般手術用口罩,甚至火酒等物資的存貨,又能否及時應付大規模爆發,現時已經沒有鄭經翰這位十點前特首主持《風波裡的茶杯》,當時依賴大氣電波還能勉強把局勢維持,現時沒有大氣電波,而港府又未有適當應變,那會不會把豬流感傳入的預計死傷數字,由港大微生物學系主管袁國勇教授預計的七千人,大幅提升至一個恐怖的數字?因此,醫管局應該向公眾以至前線醫護人員交代,到底現時抗流感物資的存貨數量,以及一旦流感大爆發時,醫管局和港府將會採取的採購和物流策略,令必須的物資能夠準確落入需要的醫護人員和病人手中,而不是像上次沙士般,亂七八糟一片混亂,荒謬得由一名時事評論員承擔協調工作。

面對千奇百怪的新種病毒,筆者沒有任何樂觀的理由,港府不能口說打最壞打算,但實情什麼都沒有。香港有對抗沙士和H5N1禽流感的經驗,在身經百戰,加上市民的關注下,加上連世衛總幹事也是前港府高官,港府應該做好對抗這次豬流感,甚至有可能出現的禽流感變種的一切準備,這些準備工作都應該是高度透明、及時和有效。如果這次港府抗疫像董建華年代一樣抗得一塌糊塗的話,恐怕今年七一遊行的參與人數不會比二零零三年來得少。

甲骨文併太陽 拓中小企市場

很多人對甲骨文迅雷不及掩耳以略高於 IBM 的價錢收購太陽電腦感點不解,雖然太陽電腦的 Java 語言在商業資料庫應用上佔有重要地位,但太陽電腦是一間作業系統、辦公室軟件、伺服器什麼都有的公司,而甲骨文是一間以賣資料庫軟件為主力的公司,甲骨文到底打什麼算盤?其實,從開放源碼社群對 MySQL 前途的憂慮,或許可以解釋到甲骨文乘勢收購太陽電腦的原因。

雖然甲骨文憑藉其可靠性,在企業資料庫上維持長期強勢,有效壓制微軟以及 IBM 兩大對手,但在開放源碼軟件和視窗為主的中小企,以及低科技預算投資的市場,收費不菲的甲骨文就難以開展市場。

由於 MySQL 對開放源碼社群友善的授權條件,以及易用性和速度,成為了現時大部分開放源碼的開發軟件,並成為中小企業的選擇。由於控制 MySQL 得當,就有如控制了中小企市場,甲骨文對開放源碼系統並非沒有野心,在2005年收購了 MySQL 其中一個關鍵資料庫格式 InnoDB 供應商 InnoDB Oy,並保留 InnoDB 獨立身份,以及與 MySQL 之間的授權協議,可以見到甲骨文早已開始行動。

彌補金融客戶流失

MySQL 後來輾轉落入太陽電腦手中,但以太陽電腦當時的身價,以及 MySQL 的市場空間,皆未能令甲骨文動心,因此,太陽電腦一直未成為甲骨文的狙擊目標。

金融海嘯之後,甲骨文的大主顧──金融機構肯定不會有大訂單,而日後各大企業在資料庫引擎選擇上,一定以價廉物美為主,甚至會大規模使用開放源碼的解決方案。甲骨文沒有理由把自己的核心引擎拿來開放源碼,甲骨文一直都等待一個補足這方面戰略死穴的解決方案,眼見IBM 與太陽電腦談不攏,正給甲骨文機會入主 MySQL 解決其面對的大難題,加上 Java 技術在資料庫軟件上的重要性,甲骨文二話不說就要把太陽電腦買下來。

有人指甲骨文會放棄 MySQL,這說法實在有點無稽,如果甲骨文現在放棄 MySQL,那2005年收購 InnoDB 的戰略合理性又是什麼?甲骨文會持續讓 MySQL 壯大,甚至在MyISAM 以外,重新加強 InnoDB 在 MySQL 上的位置,這一切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由於甲骨文同時擁有 MySQL 和 Java,甲骨文只要加強MySQL、Java 和甲骨文之間的整合,就可以提出大大削減公司開支的總體方案,例如企業中央的伺服器保留使用甲骨文,但在分店或中小企層面的系統使用 MySQL,再透過 Java 進行整合,這完整方案可讓甲骨文橫掃省錢至上的中小企市場。

縱橫捭闔無敵手

真正令甲骨文頭痛的開放源碼方案是 OpenOffice,因為對甲骨文整體戰略而言,OpenOffice 並不能幫助甲骨文鞏固資料庫軟件市場,甲骨文投放資源在 OpenOffice 的開發缺乏戰略合理性,但隨便放棄 OpenOffice 計劃,就有可能遭到全球數以萬計OpenOffice 用家咒罵,畢竟OpenOffice 是少數開放源碼、跨平台但又能與 Microsoft Office 兼容的辦公室軟件套裝。甲骨文為了本身的公關形象,以至 MySQL 在開放源碼社區的聲譽,有必要與開放源碼群體的用戶商討OpenOffice 計劃的前途。

當年 AOL 放棄 Netscape 時,把 Netscape 的源碼捐出給Mozilla 基金會,再由基金會負責往後的推廣和維持社群工作,最後因 Firefox 讓 Mozilla 浴火重生,這個模式值得甲骨文參考。

總括而言,甲骨文這次收購可以看管理層的戰略眼光,對其競爭對手而言,應可明白為何微軟始終不能把甲骨文擊倒。除了技術,一間公司能否察覺到局勢巨變,再作出相對應的行動,這才是最關鍵的。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陳一諤被罷免的意義和隱憂

香港大學原任學生會會長陳一諤,在參選時已被懷疑是隱形左派,而他的六四言論終暴露了他的真面目,由四名醫學院學生,以及陳巧文共同提出的罷免動議,在一千五百多票贊成、九百多票反對下獲得通過,陳一諤還不下台,恐怕他將成港大過街老鼠。

雖然港大正在考試季節,但仍然有二千四百多人投票,並以過半數罷免陳一諤,這證明香港年輕一代不如想像般的政治冷感,在一些大是大非問題上仍然會願意作出表態。不過,這次陳一諤罷免投票的結果,以及整個過程仍有值得警惕的地方。

首先,在罷免投票期間,有假冒學生會電郵四處散播不實消息,警方竟然未就這種不誠實使用電腦的行為作出調查,並一如淫照案般迅速拘捕有關人士。另一方面可以見到,中國共產黨在港澳進行工作那些人,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們此舉不但撕破了陳一諤偽裝中立的嘴臉,更令香港人警惕到,現時有一個政治勢力會以不誠實使用電腦的方式來操縱民意,香港公眾應以對假冒銀行網站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假冒政治電郵事件。

九百多票支持陳一諤的投票者,當中有不少中國來的留學生,證明了中聯辦現正在香港各大專院校,建立一個以中國留學生為骨幹,小量被統戰香港學生為傀儡的赤化網絡。筆者並不鼓勵歧視中國學生的行為,但香港人應該告訴中國學生,來到香港這一片自由土地,應該放開心胸聽不同方面的講法,不要只聽共產黨一面之辭以至恐嚇。讓中國學生融入香港的社會,接受香港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相當重要,當然,也要當心中共意圖滲透香港各大學生組織。

筆者在中文大學就讀時曾經親身與滲透校園的土共交手,根據共產黨的習性和理論,他們斷不會因陳一諤被罷免而就此放棄,相反有可能做得更狡猾,這一點,大家不可不加以注意。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內地在港發人債 互利非救助

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將會加強支持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包括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以及積極推進在中國的港資銀行,於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少香港人以至傳媒,都講成中央政府挺港的重大措施。

不過,對債券市場,以及以短期票據為主的現金市場(Money Market)有點認識的人,都不難看出溫家寶力主在香港大搞人民幣債券市場,皆因香港的國際市場優勢,對解決現時中國面臨的融資市場問題極為重要,中央政府不得不在香港大力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以解燃眉之急。

中國擴大人民幣債券的意圖

對於絕大部分香港人,是沒有機會直接參與人民幣債券和現金市場的運作,因為現時融資市場的玩家不是銀行、跨國基金等玩家,便是手上有大筆現金的富商,沒有豐厚身家的就連開個債券交易戶口都有困難,債券並不是人人可以玩的玩意,而在眾多投資銀行,債券和定息票據的交易人手也是人數最少,甚至可以把整個部門的運作放到其他與香港同時區的城市也沒有問題,只要留下少數關鍵人手,在香港進行發行債券的法律工作,以及交易交收便沒問題。由於債券市場是少數人玩意,因此,如果寄望人民幣債券市場可以拯救香港,恐怕這連保住香港金融從業員飯碗的目標都未必做得到。

雖然中國不少有實力的大公司和地產發展商,像中移動、雅居樂、綠城等等,都已經在香港發行美元的商業票據和債券集資,不過現時中國的借貨情況,有必要加強透過香港的獨特國際地位,借香港吸納海外游走的人民幣確為事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便表示,現時因為外資減少,資本市場融資減少,而企業利潤都減少,很難支撐借貸的超大規模增長。事實上,根據人民銀行本月十一日公布資料顯示,本季的借貸增長已經達到全年增長目標的百分之九十三,如果現時不想方法為尋找新資金找出路,恐怕中國的借貸增長一如戴相龍所講,無以為繼。

香港發行是自然之選

由於中國急需海外資金以解燃眉之急,因此,中央政府不可能等上海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再在上海發行人民幣債券,在全球各個金融中心中,香港除了擁有與英國和美國相若的金融制度,以及監管體系,由於中港之間的密切關係,投資者手上擁有的人民幣也最多,而香港要將港幣換成人民幣亦相對容易,因此,中央政府為了解決中國急劇增大信貸頭寸的需要,一定要加大在香港發展人民幣債券的力度,與其說這是救港的措施,倒不說是解決中國現時的金融市場需要。因此,這是一個頗為罕有的機會。

不過,筆者亦要提醒借這個機會大舉投資人民幣債券的人,對香港金融中心發展而言,這次中央政府大力在香港搞人民幣債券是好事,不過,現時中國有很多企業,甚至地方政府的借貸抵押基礎是土地,而現時由人民幣債券市場籌集的海外資金,如果全部都投放在房地產市場上,那就有可能為中國的經濟製造一個相當大的泡沫,甚至為中國經濟危機埋下伏線,而外資利用香港的人民幣票據,在中國經濟上興風作浪亦比較容易,人民幣債券的投資風險查實頗大,不要因傳媒一片唱好之聲,而忽略當中的危機。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域名註冊機構管治 政府應慎重

香港政府最近又要就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的管治問題動手動腳,包括要設立一個來自不同組別的諮詢委員會,聲稱要提升 HKIRC 不同持份者參與監察董事會的運作。

不過,香港政府似乎忘記,HKIRC 現時的管治問題有可能來自政府一些應做不做,不該做便做了的做法。

政府在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指出,政府按照一向委任諮詢及法定組織成員的準則委任,但近年香港政府委任諮詢及法定組織成員時,表現一塌糊塗,那些諮詢及法定組織席位成為政治酬庸工具,很不幸,現時 HKIRC 的副主席民建聯成員徐尉玲正是當中的表表者,筆者以至不少業界人士對有如此濃厚政界背景的任命深表懷疑,亦不認為徐尉玲能如文件所言,具有提升 HKIRC 的管治水平,不過,政府就是把業界意見當成耳邊風。

政府委任亂章法

政府委任出來的董事,不少作風兒戲的程度,簡直令人大開眼界,在去年12月周年大會的續會上,才選出李慧芬擔任政府那方其中一位董事,但不久李慧芬便辭職,由于善基接任,雖然于善基是 HKIRC 的創辦人之一,不過筆者要質疑的是,如果政府明知李慧芬女士如此貴人事忙,為何要委任李慧芬擔任董事,搞得匆匆幾個月便換了于善基接下董事一職。似乎現時要提升管治水平是香港政府,而不是 HKIRC,因為香港政府如此胡亂委任董事席位,看來未來 HKIRC 政府那邊委任出來的董事,當中說不定會演出連場好戲,令人不欲觀之。

雖然于善基是 HKIRC 創辦人之一,但于善基主管 HKIRC 期間,發明的董事保密制度,在民選制度正式實行後帶來很大的問題。作為民選董事,難免要就一些重大決策的意見諮詢選民,以至向選民交代商討進展,但 HKIRC 不准許董事將董事會內的討論內容向外人透露,要各董事簽保密承諾書,請問這種無從問責,亦無透明度的決策機制,就算有民選委任也好,難道也會很民主嗎?事實上,各持份者要了解 HKIRC 運作是連門也沒有,因此,政府搞什麼諮詢委員會,除了滿足一大堆沽名釣譽人士的虛榮心外,如果不把于善基時代發明的機制廢止,根本搞什麼諮詢委員會也只是裝飾一下門面,並不能提升 HKIRC 的透明度和管治水平。

董事保密制不當

如要提升 HKIRC 的管治水平,除了要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水平,公眾也要搞清楚 HKIRC 的準確定位,既然 HKIRC 是一個向公眾負責的非牟利機構,根本不應如商業機構一樣要求董事簽署保密承諾書,以至把其他的域名註冊機構也當成對手來處理。政府若然委任其他國際主要域名管理機構的成員擔任諮詢委員,可能對 HKIRC 進一步提升,以至有效以公平解決爭端更有幫助,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準則,明顯更加值得香港參考。

另一方面,政府現時一如委任四名董事的做法,根本是閉門造車,立法會議員應該爭取政府必須委任具備域名註冊相關經驗的人擔任董事,而且政府委任董事不可同時兼具政黨成員,或有明顯政治立場民間組織的常委身份,所有委任都必須得到立法會同意,不能任由沒有民意授權的行政機關自把自為,當 HKIRC 的董事席位當成太公的豬肉來分。

香港政府現時的表現,實在令人憂慮,恐怕HKIRC 日後的管治,只會被這個凡事政治化的政府搞砸。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電腦節背後的糊塗賬

近年,不少傳媒都大幅報道由香港電腦商主辦的電腦節活動,由於這活動吸引了傳媒的目光,惹出來的是非亦愈來愈哄動。在復活節期間,於東九龍一間大型商場舉行的電腦節開幕前,高登、黃金等傳統售賣硬件商場的商戶,抗議電腦展辦得太頻繁,甚至有得到政府資助之嫌,熄燈十五分鐘抗議。

如果電腦展的主辦機構是一間私營牟利機構,而且不接受任何政府資助,筆者認為這些商戶的抗議沒有道理。皆因這純粹是商場業主,與個別公司的商業運作,高登、黃金等商場店舖東主,應自己想辦法去迎接挑戰,這類抗議不會得到公眾同情。

問題在於香港電腦商會本身是一個非牟利業界組織,性質與貿易發展局有點類近,舉辦電腦展的目的應該只有一個,就是最終促進電腦軟硬件零售業界的健康發展,令顧客長期留在現有的各大商場商鋪,而不是隔幾個月就借搞展銷會保就業為名,事實上就是搞類似 Outlet 般的散貨活動,最終只有硬件批發商可以乘機減少存貨受益。貿易發展局近年最令人詬病的其中一個地方,就是經常舉辦活動與民爭利。如果香港電腦商會搞出來的活動竟然令業界受損,那香港電腦商場應該因應業界的要求停辦活動。有利可圖的事,就應該由私人牟利公司去做好了。

慎用公帑辦事

香港電腦商會令人非議的地方在於這次雖然沒有成功為電腦展申請公帑資助,但過往深水埗電腦展是有深水埗區議會資助和協辦,而香港電腦商會亦在新聞公報承認,曾經向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反映「業界困難」,希望向政府申請資助,聲稱要保就業、促消費。這是否意味着香港電腦商會真正算盤就是,日後以保障業界為名,其他同類的電腦展都要申請資助。這豈不是變相拿納稅人的公帑,去幫個別業界人士做生意,那還得了?怪不得高登、黃金等商場的店東如此反應激烈。香港工業界和商界,經常借拯救經濟為名,趁火打劫,向政府要這個要那個,大做「伸手黨」,事實上只是小部分人圖利,這種玩意在董建華年代還見得不夠多?

不過,作為一個自小砌機砌到大,甚至曾一度當硬件零售商的電腦玩家而言,高登、黃金、旺電等商場店舖的店東,今天面臨這樣的困境,不要全怪香港電腦商會的電腦展,那些小店的店東撫心自問,到底他們的店員有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去服務 DIY 客人,而他們所引進的貨品,也是不是香港 DIY 玩家真正想要的?

業界須與時並進

目前的現實是,筆者想去黃金、旺電購物時,除了要忍受較差的購物環境,還得要有當羊牯的心理準備,以及很多比較高階的貨品,最終都要去日本東京秋葉原,或台北八德街一帶搜購,到底香港的商店東主們,有沒有在這個時勢與時並進?電腦商場的店東們,同樣也要好好反省,否則何來這麼多人湧去電腦節購物。

由電腦節引發的爭議,可以見到香港資訊科技業界一些眾生相,各路人馬都各懷鬼胎,並非真的為業界如何在金融海嘯掙扎求存設想,人人只是想如何找政府便宜,或者不改革下維持過往做生意的模式,如果香港各行各業的主事人都是這樣思考問題的話,香港在金融海嘯一浪又一浪情況,到底能否繼續屹立不倒,真是一個大問號。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滬法治未足 金融地位難超港

最近中國國務院通過,扶助上海在二零二零年前,成為與中國人民幣及國力相稱的國際金融中心,引起不少香港人議論,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否被上海取代。

雖然中國經歷開放改革三十年,但不少經濟決策的思維方式,仍然脫不了指令經濟、計劃經濟的味道。而將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政策,很明顯只是一些不懂如何建立金融中心的中央官員瞎指揮下訂出來的決策,了解金融市場的人,便知上海要建成金融中心,當中涉及的制度改革,根本不可能在十年內建成。

香港何故這麼快成金融中心

任何金融中心要成功發展,都必須要有良好的法治基礎,貪污問題越少越好,民事爭議可以用法律和商業習慣解決,令市場監管得到落實,這才令投資者敢在這些金融中心進行買賣,皆因金融市場涉及的交易瞬間以億計算,若法制不完善,投資者的風險就會相當高,那就不敢進行投資。

在亞洲國家中,香港的工業產值或許比不上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甚至中國,但最終香港在亞洲眾多國家中脫穎而出,除了外匯市場由日本東京執牛耳,在亞洲區股市、衍生工具等市場,由香港佔有領導地位,皆因香港在過往於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大部分法律都跟隨英國的步伐修改,法制上英國和香港亦大致相同,而英國倫敦本身正是歐洲的金融中心,英國本身也有股票市場相當長的時間,對海外投資者而言,他們可以很快掌握和熟習香港的環境,亦不怕在法制上有適應不良的情況,皆因不少英國判例都同時適用於香港,這也是為何過往,除了新加坡外,其他亞洲大城市都不能挑戰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而中國法制本身仍然不成熟,中國並非採用普通法系統,亦不可能將香港的監管法律照搬到上海去,加上中國的法治水平連不少亞洲國家也不如,上海的股市有如賭場一樣,試問上海如何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除非中國能下決心作出政治改革,令法治水平追上英、美、歐盟等國,否則中央政府如何扶持上海都好,投資者都不會放心在上海進行投資,令上海成為金融中心。

上海香港各有分工

當然,香港仍有不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未有好好發展的部分,像商品期貨市場,以及外匯市場。但日本東京之所以成為亞洲主要外匯市場,皆因日本本身是出口大國,日圓與美元之間的匯價本來就舉足輕重。而上海真的有潛質成為真正金融中心在於商品期貨市場,這因為商品期貨主要是大生產商用作對沖風險的金融工具,而主要用家在哪裡就舉足輕重,像中國在銅方面消耗量相當大,令現時上海期銅是世界第二大市場,也是亞太時區主要的報價基準,就算在美國,商品期貨市場也是以工業城市芝加哥為主導,而不是紐約為主導。

因此,香港人根本不用擔心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威脅,只要香港依舊在監管等各方面,跟隨英美等頂尖國家的標準就可以繼續維持在股市方面的領導優勢。而上海要成為金融中心,極其量都在商品期貨和外匯市場,但這又與中國的工業出入口息息相關,香港刻意又要在商品期貨和外匯方面與上海競爭,這是不切實際。如果中央政府以為上海可以取代香港,這證明他們的金融政策專才的水準,與國際有大段距離,中國不被大鱷吞掉,已算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