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爭論得比較激烈的經濟議題,當推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興建問題,當傳媒的焦點放於菜園村村民的抗爭時,有一個問題查實更值得關注,那就是動用600多億公帑興建的香港段,是否真的一如政府運用電腦模型所推測,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
高鐵香港段600億 效益成疑
而由中國整個高速鐵路建設政策,到現時高鐵香港段的發展思維,都明顯是個別官僚閉門造車,見到日本、歐洲的例子,就未有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憑空思考出來的政策,這600多億能否實際帶來經濟效益,頗成疑問。
首先,並非世界每一個先進國家都流行高速鐵路,事實上,高速鐵路真正能夠被廣泛接受是幾個地區,包括了日本、台灣、法國以及德國鄰近國家。這些地區都是幅員並不太大,而人口往往集中於幾個大城市,而公路作為陸路運輸主要手段,亦因相當的技術困難,才會運用高鐵。
日台高鐵成功 因陸路受阻
日本和台灣情況就很類似,台灣的人口和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幾個西岸大城,由於受山勢所限,再增建高速公路空間有限,而由於台北至高雄距離不遠,依賴空中運輸不符合成本效益,才會運用高鐵來解決問題。日本的人口模式與地勢與台灣類近,這也是日本新幹綫引入台灣後,令台灣國內民航綫幾乎全數關閉的原因。
而德國和法國高速鐵路成功,既有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地勢問題,令高速公路興建受限制的緣故,亦有因為一些歷史遺留的原因。像法國的公路系統令不少歐洲人望而生畏,寧願坐鐵路作跨境旅行。亦有因為要即時解決問題的因素,像德國高速鐵路竟然連柴油版的ICE-TD都要拿出來用,因為原為東德的德國東部的公路建設甚至鐵路建設都追不上德國統一後,部分政府部門遷往柏林,但又將部分政府部門留在舊首都波恩(Bonn),加上歐盟東擴令大量客流湧到波蘭、捷克等前共產國家的需要,那些地方就算機場要現代也要相當時間,這才令高速鐵路變成了可以短時間解決問題的方案。
現時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未有地勢問題必須要興建高速鐵路疏導大量人流的問題,要疏導珠三角之間通勤者(Commuter)的交通需要,可能將現時西鐵綫延展到落馬洲,令紅磡的旅客可以選擇西鐵綫過境,這有可能更為實惠的方案,而廣州到香港之間的交通,也不是沒有高速公路可以支援,如何改善中國過境口岸,與香港高速公路的銜接可能更為重要。像深圳灣口岸和落馬洲口岸,主要銜接市區的道路竟然都是香港九號幹綫,三號幹綫因收費問題令司機望而卻步,甚至近年已經開始自行駕車往其他省市觀光的中國司機,都嫌香港路費太貴,就算搞中港車自由行都不考慮來香港觀光,這才是香港政府真的要為香港經濟前景,要切實解決問題,而不是動用大量公帑,引進一隻效益成疑的大白象。
搞好中港公路銜接 活用西鐵
雖然中國政府近年很積極在全中國引進高速鐵路網,但是這網絡有多少效益,就連中國民眾本身都抱有很大的疑問。既然如此,香港政府亦應該仔細考慮珠三角的實際情況,先投放資源搞好中港之間的公路銜接,以及活用西鐵綫,才再談高鐵入港也未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exactly.
the taiwan hsr is highly inefficient because almost every stop (except taipei) is away from the urban centre, including the kaohsiung terminal.
the hong kong proposal can only be worse. much worse.
nobody wants to pay a premium many times over only to shorten the journey time by a little bit, spending an hour waiting for and sitting on the HSR shuttle bu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