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施政無改善 七一出洋相

由2003年7月1日,有五十多萬名市民,參與由民間人權陣綫主辦反對《基本法》廿三條以來,七一遊行已經成為了回歸紀念日其中一個重點政治節目,也是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後另一個重要政治活動。

改善管治靠制度 非換領導

  除了2003年那次,群眾與主辦機構的看法一致外,由2004年開始,民間人權陣綫所提出的遊行主題,都不見得為大多數遊行人士所認同。但有一個遊行主題,在2005年曾蔭權上台後,曾以為有望改進,豈知今年再度成為遊行主題之一:管治的問題。為何過去5年走了一轉,由商人當特首,變成由公務員當特首,管治問題仍然解決不了。

  在英國管治年代,並非未有過管治問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麥理浩勳爵未來香港擔任總督前,盡管戰後的香港總督都算是質素優良的英國公務員,但香港政府內部亂七八糟,警察、公務人員貪污、公共政策等問題多多。

  在麥理浩後,麥理浩成立廉政公署,在制度上徹底解決了貪污問題,之後的香港政府的水準才保持平穩。

  由此可見,改善管治的關鍵在於制度上的改革,利用改革解決一些現有制度上未能解決的問題,才能令管治問題得到長久的改善,改善管治不能只是透過撤換一兩名領導人就做得到。

  在中國收回香港前,由於包括總督在內都是公務員,政治決定實際上由受過西敏寺民主政治鍛練的倫敦內閣官員拍板。由於倫敦的官員普遍有駕馭民意等經驗,因此英國訂下的宏觀政策方針,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過後便甚少撞大板。而1997年後,香港人就要找人做回當年倫敦所做的事,所謂的管治問題事實上由這裏而來。

  訓練政治人才沒有捷徑,只有經歷過選戰的洗禮,才知道像操控傳媒、防止制定得罪民眾政策等的竅門。偏偏現時中國不容許香港發展全面的民主政制,經常想辦法去繞過選舉這道門去訓練政治人才。

  因此不斷冒險以走捷徑的方法,找了一大堆不孚眾望的人領導政府,政府的管治不斷出現問題才怪。由董建華年代那堆接連闖禍的問責官員,到曾蔭權在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委任上洋相百出,都可以看到沒有選舉,就很難談上良好管治,由公務員來擔任政府首腦都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管治5年無進步 京幫倒忙

  由過去五年原地踏步來看,如果政府不落實全面民主,最終香港仍然出不了善於作出政治決定的政治人才,以取代倫敦的角色。

  而中國政府沒有實施西方民主的經驗,由北京作出政治決定更可能愈幫愈忙,甚至引來香港市民的強烈反彈,如果這政治真正一天都不解決,管治問題有可能繼爭取普選後,成為另一個七一遊行的長期主題之一,不論民間人權陣綫有否提及改善管治的口號也好,市民都不會滿意政府的施政表現。

  如果政府不想因每年政治管治出洋相,而成為七一遊行的針對對象,港府必須認識到,政改與改善管治兩者其實互為表裏,缺一不可。當然,全面民主不代表施政立即改善,這亦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不盡早實施民主,有可能未來若干年的七一遊行,都會以政府的施政作為主題。而施政問題長期困着解決不了,可謂香港人之不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