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手機市場生態改變考驗廠商

新力愛立信剛公布的第二季財報,可以用非常難看來形容,經營利潤由去年的3.4億美元,急降到現在的950萬美元。由於業績太難看,新力愛立信宣布全球裁減二千名員工,希望保持公司的盈利能力。

  除了新力愛立信,另一間手機大廠摩托羅拉更長期處於困境。查實,新力愛立信以至摩托羅拉等公司困境,都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現在手機產業正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仍然用舊策略行事的公司,恐怕時日無多。

低端手機非大廠所長

  由於歐洲和日本市場分別以WCDMA 為本、3G手機改朝換代的過程已經大致結束,因此新力愛立信很難再依賴這兩個市場。

  但在高端市場,新力愛立信很難與蘋果 iPhone、HTC Windows Mobile 電話,以至諾基亞一系列智能電話抗衡,因此,新力愛立信將眼光放在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希望在新興市場賣出更多低端手機,保持市場佔有率。

  如果過往沒有山寨機這種玩意,新力愛立信的算盤絕對打得響,但台灣人成功研製低端手機用的通用晶片後,設計成本便宜的山寨機空群而出,這個算盤就完全打不響。現在新力愛立信的處境,與過往IBM、HP等公司面對的處境一樣。價格偏貴的廠機,在低價市場根本缺乏競爭力,特別面對沒有品牌的廉價機種,更是毫無反擊能力。結果IBM放棄個人電腦業務部門,將整個業務賣給中國聯想,很明顯,手機產業在低價市場,正重演一模一樣的故事。

  但新力愛立信真正的致命傷,在於為了應付各方強敵,推出了過多的生產線。而新力愛立信電話花款之多,可能是諾基亞以外最多。本來已經有K系列、J系列、W系列、T 系列和P系列,現在還多了G系列、C系列,消費者要在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話群中選擇固然有困難,而新力愛立信在推廣的時候,亦完全失去了焦點。試問一個平日沒有研究手機潮流的消費者,怎知道新力愛立信各不同系列電話之間的分別?

戰線不宜過度拉長

  產品線過多除了有宣傳上的問題,亦有成本控制的問題,一方面,個別型號的產品在銷路上可能未必夠多去彌補開發成本。另一方面,當產品線不夠多,在採購零件時不可能有數量優勢,亦即所謂的規模經濟效益,這樣就會蠶食每部手機的利潤,新力愛立信正正吞下了產品線過多的苦果。

  比較新力愛立信的對手之一蘋果,其產品線素來以簡單著稱,電話只有iPhone 3G,而桌面電腦只有Mac Mini、iMac和Mac Pro,iPod就分為與iPhone系出同門的iPod Touch、原有iPod基礎發展出的Classic和Nano,以及小巧的Shuffle。蘋果的簡單產品線令喬布斯每次推廣產品都很專注,而在零件採購和管理上亦極為簡單,要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實在相當容易。

  新力愛立信這次出現經營上的困境,查實對手機業界是一個警號,現在手機大廠,實在沒有必要再在廉價型號上打無謂的仗,維持現有產品線便很足夠,因為正規軍彈藥即使再多,亦不可能應付來自四方八面的游擊隊。另一方面,只有精簡產品線,消費者才能夠輕而易舉認識產品,這是基本原則。新力愛立信不需要推出更多更多令人目不暇給的新型號,只要有幾個型號能夠令不想選擇iPhone的消費者眼前一亮,新力愛立信就已經足以重振雄風。過去的一套,實在再難以應付今天業界的環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