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天文台增透明度 止颱風謠言

在颱風「鸚鵡」逼近香港時,在互聯網上謠言滿天飛,當中最離譜的謠言,就是聲稱來自國泰航空和貨櫃碼頭的資料,指天文台有一個「發出警告訊號時間表」,搞得不少氣象迷要四處闢謠。

  不過,近年香港風暴襲港時,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訊號的方式,都經常引發爭論,甚至網上有「李氏力場」的笑話,指颱風都被商界人士建立的「力牆」毀滅掉了。香港天文台的公信力,為何總在熱帶氣旋襲港時受到質疑?

天文台遭質疑 護商界

  在互聯網未普及前,市民很難評斷天文台決策的對錯,因為市民根本很難接觸得到氣象觀測數據,亦很難自學氣象觀測和預測的知識,市民只好接受天文台作出的任何預測,以及警告。

  但在互聯網普及後,情況就大有改變,首先,世界其他國家的氣象觀測機構,都紛紛將氣象觀測數據上網,天文台本身就公開了所收到的氣象衛星觀測影像,以及多普勒天氣雷達的雲層圖像。甚至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預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都有公開不少觀測和預測結果。

  光以聯合颱風預報中心而論,他們每份颱風警告,都會附有一份Prognostic Reasoning的文件,這份Prognostic Reasoning詳述了美軍作出預測的理據,推算方式,甚至考慮可能出現的變數。

  但香港天文台每一次發出熱帶氣旋的預測路徑,都不會附有一份說明,闡述香港天文台憑甚麼觀測結果,以至理論去得出他們向市民發布的預測路徑。加上香港市民在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大環境下,對政府愈來愈不信任,這令市民對天文台的決定背後有否袒護商界愈來愈懷疑,這令香港不少市民,一到颱風襲港就湧往香港地下天文台的討論區,寧願相信業餘人士討論得出的結論,都不相信擁有不少先進設備,亦有不少專業人士坐鎮的香港天文台。

  要挽救公眾的信心,最佳的方法就是按時代的需要,大大提高天文台決策的透明度,讓公眾參與提高天文台預測天氣準確度的學術討論,令整個對熱帶氣旋警告發出與否的討論,回歸科學和公共政策層面,而不是任由謠言和陰謀論滿天飛。

  至低限度,天文台在公布熱帶氣旋預測路徑,以及熱帶氣旋警告的判斷時,都附有一份,針對對氣象學有認識市民,以及學術界而寫的報告,這份報告一如美軍聯合颱風預報中心的報告般,列出天文台作出預測所持的數據,理論以及理由。至少讓公眾知道,天文台的官員已經盡量按照客觀的事實作出預測,而不是為了政治理由而作出預測。

網民參與 有助查找不足

  另一方面,就算天文台所用的理論或數據可能有問題,亦都可以讓公眾在比較其他氣象預測機構之後,提出改進建議,大大增強天文台的氣象研究能力。特別近年天氣因溫室效應,經常出現反常現象,導致不同氣象預測方法都有若干盲點和局限,民間的參與就能夠加速天文台查找不足的過程,最終提升了天氣預測的公信力和準確度。

  在互聯網年代,官方要壟斷知識愈來愈難,政府再用舊有的手法發布資訊以至作出決定,只會加深公眾對政府的不信賴。只有開門見山,擁抱民間智慧作出決定,才能取信於公眾。這不單是天文台的問題,日後其他政府部門,同樣亦會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