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政制不改革 再換特首也徒然

港府為了進一步挽救民望,爭取中產階級支持,暫時豁免了新外傭合約的再培訓徵費,亦即俗稱的外傭稅。本來政府希望向中產爭取支持,但結果變成了不論外傭、中產都怨聲載道的一場政治鬧劇。

  由領匯首次上市、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爭議,到這次外傭稅爭議,政府搞得人仰馬翻的關鍵,都是繞過了一些公共行政上應有的程序,才導致今天的惡果,誠如筆者在領匯首次上市時所言,經常在繁忙的彌敦道上亂過馬路。

繞過立法會成心魔

  但政府一次又一次犯錯,除了不汲取歷史教訓外,香港政制上的離奇局限,亦導致政府當局經常抄小路推出新政,結果踢中鋼板收場。

  領匯首次上市也好,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任命也好,以至這次外傭稅爭議也好,政府都是千方百計繞過了立法會,就貿然推出了政策。

  政府經常認為,縱使在現行政制下,親政府的政黨得到了過半數的議席,政府的政策理論上很容易獲得通過,但仍然怕親政府政黨在政策上要求多多,因此在重大政策上,連親政府政黨都信不過,千方百計要繞過立法會。而在現有香港政治制度設計下,連在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委任上得到好處的親政府政黨,都未有盡力為政府保駕護航,在政府搞親疏有別情況下,都無法約束親建制政黨,那政府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

  但政府官僚忘了的是,現有香港政府並非普選產生,民意基礎薄弱,在薄弱民意支持下,任何政策只要有少許問題,便會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重大政策上,特別在具爭議性的政策,不尋求立法會背書,根本是自尋死路。

  另一方面,將政策交上立法會審議的過程,除了挑走一些有可能出現的技術錯誤外,這亦是一個討價還價,尋求支持的過程,在一個多元社會,要求政策百分百按政府旨意推出根本不可能。

  在強大民意壓力下,政府最後都要退讓,甚至退得比提上立法會審議更多。像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爭議,以至這次外傭稅爭議,政府最後都讓了步。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政府由原先拒絕公開薪酬,到被迫完全公開薪酬。如果最後是交由立法會審議,反而可以爭取有關薪酬數字,在立法會閉門會議上處理,輸得反而沒有那麼多。

  而且當任何政策經過立法會通過後,在立法會支持政府的議員就要同時負上政治責任,相反就不容易隨便開炮批評政府,因為當公眾指摘政府時,就要連同支持政府政策的立法會議員一併指摘,大部分政客都不會蠢得做這種拿起石頭砸自己雙腳的事。

民選授權 才能行政主導

  不過,政府拿政策去立法會審議,只是避免踢中鋼板的其中一步,事實上,行政主導的前提在於充分的民選授權,一如美國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皆因在美國政制中,只有總統是得到全美每一個州選民的授權,擁有跨州份民眾的選票背書,才能夠擁有真正名實相符的行政主導權力。

  如果香港政府既不搞政制改革,盡快將特首和立法會普選落實,在推出重大政策時,又繼續不尋求立法會透過法案或決議案予以背書,筆者可以肯定,日後政府會繼續犯下同樣的錯誤,就算曾蔭權下台求去,他的繼任人都會繼續受到同樣的問題困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