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金融風暴惡 叫停強醫金

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令,以及香港最大保險公司友邦的控股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傳出不穩後,香港網民一片風聲鶴唳,除了因為香港市民持有友邦保單金額多達4,000億港幣外,還有不少市民的強積金,亦由美國國際集團管理。

  而其他大型證券行、保險公司以至銀行是否能度過難關,現時仍屬未知之數。

  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之際,政府千方百計強迫市民供款在投資項目上,藉投資收益為醫療和退休進行融資的思維,亦到了一個應予檢討,甚至叫停的時候。

金融風暴啓示 迫全民賭博?

  現時流行的強迫市民供款,藉投資來為未來的退休和醫療融資的思維,查實是建構在金融市場永遠低風險,大型證券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總能比政府來得有效率,得到一定回報之上。而整個假設的最大問題在於,金融市場始終有風險,包括有人濫用監管和風險管理機制漏洞,集體鋌而走險行為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這種為求追求利潤,集體濫用漏洞行為出了事,那誰來解決問題,豈不知全民退休和醫療上的供款,變成了集體賭博的賭本?

  而這次搞出如此重大的金融風暴,問題正出在集體濫用信貸評級漏洞,而造成的過度借貸行為。在美國樓市有升無跌時,由於信貸質素較遜的借貸人,手上的資產都是相當值錢的,甚至表面上風險極低。因此,各大投資銀行借分散風險之名,將這次質素次級的有抵押貸款證券化,並包裝成低風險投資產品賣到各國,令信貸評級變成了一個幻象,過量沒實質基礎的借貸行為受不起樓市任何衝擊,在連鎖反應下,原本替市民打理資產的機構自己都一夜瓦解,情況相當可怕。

  政府官員更忽略一點是,金融系統已經不止一次出現有人濫用監管或系統漏洞,令實力雄厚的財團一夜瓦解的事件。由1995年Nick Leeson令霸菱(Barings Bank)破產事件,最近的法興交易員事件,以至這次次按風暴都可以看到,金融機構監管機制或風險控管機制如何嚴密也好,投資畢竟具賭博性質,一旦漏洞被戳破就足以致命。如果政府無能力,亦無責任去為小市民強迫作出的投資作出最後擔保的話,那市民保留權利,不為自己未來的退休和醫療經費作出投資合情合理。願意承擔風險,後果自負的,可以繼續購買市面的醫療保險、退休保障產品。如果市民在被迫的情況下,見到自己辛苦賺來的財富見財化水,不單投放的金錢沒有令自己未來享有更好的醫療保險,而且未來的醫療經費成了問題時,市民對政府的怨恨和不滿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政府不擔保投資 有權不供款

  因此,政府就強醫金提出的任何諮詢,都理應叫停,在現有市況下,市民不會同意任何強制性投資和供款的方案,這些方案得出的政治後果,都不會與《基本法》廿三條有任何分別的。

  就算現有的強制性公積金供款計劃,也應該作出檢討。筆者相信,香港有很多市民在強積金上損失慘重,市民一定追究相關責任。既然遇上市況重大波動時,市民有作出退休供款,與沒有作出供款根本沒分別,應該考慮終止實行多年的強積金計劃,政府應考慮動用公帑去應付退休保障問題,或改用其他方案鼓勵市民儲蓄預備退休,這更為恰當。如果政府仍然冥頑不靈,說不定在經濟出現衰退後,強醫金和強積金問題,會成為壓倒特區政府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