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特首於立法會答問大會中,用了一句懷疑粗口諧音的廣東字,來回應黃國健所提出、一條關於湯家驊的提問,成為網絡熱話,更有人將特首粗魯言論製作成電話鈴聲。這件事,本來是一件小事。
不過政府新聞處事後的回應,卻不見得是一件小事。特首言論雖有爆粗之嫌,但政府新聞處作為政府消息權威提供者,理應準確把特首的一字一句寫進發給公眾和新聞界看的「答問大會談話全文」當中,但特首既未有就他的粗魯言論向公眾道歉,新聞處更意圖在談話全文中文過飾非,明明是「狗」變成了「鬥」,令人對香港的一國兩制能否維持感到憂慮。
香港政府新聞處雖是官方宣傳部門,但與中共中宣部不同,過往政府新聞處部份官員儘管不對記者採訪提供方便,但甚少提供誤導性新聞稿,也不會提供像中國那些官方文宣般的假內容,例如像新華社在神舟七號發射上太空前,已經寫好了神舟七號發射後三十小時的測控記。因此,新聞界人士以及市民,仍然會某程度相信香港政府新聞處發放的資料,不會像對中央電視台或新華社之類惡名昭著的宣傳機器般,用之前也得想清楚。
這次政府指「狗」為「鬥」,簡直忘記了現時已是互聯網時代,市民利用數碼科技可以聽到究竟是「狗」還是「鬥」。就算新華社為神舟七號寫了「未來報告」,也因為有人錯誤上傳到互聯網,結果被網民踢爆,最後新華社要發表聲明向公眾道歉收回報道,但現時新聞處易「狗」為「鬥」事件過了幾天,已有專欄作家在專欄中炮轟新聞處不當,但新聞處和政府仍然堅拒認錯,視民意如隱形。較之新華社,香港新聞處可能青出於藍了。如果香港市民不問清楚這件事的是非黑白,恐怕只會鼓勵政府變本加厲發佈假新聞,屆時市民還能相信誰?
特首言詞粗俗只是茶餘飯後小事,但政府新聞處這樣的掩飾卻非小事。到底香港政府過去幾年,向香港公眾講過多少假話,有多少是騙人的謊言。在二十年前,中國政府發言人袁木指六四只死過廿三人,已經令人不寒而慄,難道馮程淑儀是香港版袁木?
相連閱讀:
繆美詩:指鹿為馬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