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醫療券背後一塌糊塗的IT問題

政府為了紓緩政府診所以及公立醫院的壓力,推出醫療券計劃,並乘機推廣政府在醫療融資改革所宣揚的「錢跟病人走」的理念,豈知整個計劃設計一塌糊塗,很明顯這是由一些不理解資訊科技技術,亦不理解一般用戶使用習慣的人安排這項計劃。由 IT 角度來看,醫療券的實施只能用失敗頂透來形容。

現在香港智能身份證持有人,只要去香港各大公共圖書館進行一項簡單程序,授權香港公共圖書館館長及其代理人,讀取智能卡晶片內的身份證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及出生日期等資料,此後市民便可以利用智能身份證借書,包括享受自助借書功能。

善用智能身份證

雖然長者使用醫療券無須申請,但首次使用醫療券時,根據政府網頁的介紹,醫療服務提供者須替長者進行一項簡單程序,授權衛生署署長開立醫療券戶口時,收集醫療券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那些資料根本與公共圖書館所要的資料大同小異。既然如此,政府應該叫長者到醫管局各大診所、醫院,或個別自願而有能力處理的私人醫療機構,例如私家醫院,開立醫療券戶口,日後使用醫療券時,就利用已經插有智能卡讀卡機聯網電腦,讀取智能卡資料就可以使用醫療券,而只有上門服務等情況才用語音互動系統,單是這點,已經大大簡化整個醫療券使用程序,而且有助提升醫療券系統的可靠度。

香港政府的智能身份證是使用業界標準的接觸式智能卡,現時智能卡讀卡機只要100元左右一部,具有部分市民利用載入智能身份證上的電子證書,進行購物以及各類需要加密的通訊,既然香港身份證功能如此先進,而理論上,智能身份證上指紋及入境相關資料,除入境處系統外,根本無人識讀取,為何政府不利用智能身份證來推行醫療券?政府利用智能卡推行醫療券,唯一需要做可能是寫一個 Java 程式或者一個 Active X 物件,令市面上主流瀏覽器可以在保密情況下,讀取智能身份證上的資料。

反映部門協作問題

由這次醫療券推行得一塌糊塗,可以看出政府各部門之間在如何妥善利用現有香港資訊科技基建來推行政策,完全沒有概念,沒有仔細考慮其他部門有沒有現有系統或技術,可以協助推行政策,就貿然浪費公帑開發一些新系統新程序,而這些系統在推出前,未在使用方法上諮詢使用者意見,又不願提供適當的技術支援,甚至資助,這令政策推行起來不單事倍功半,而且更有浪費公帑、浪費時間之嫌。

政府最初花了大筆公帑搞了個智能身份證計劃,從反恐和保安角度而言,政府的決策是合理的,但政府在如何進一步推廣運用智能身份證上,不應做的,例如預留空間做電子錢包、由香港郵政推出難用透頂的電子證書,很明顯是走錯了,而應該做的,例如利用智能身份證妥善推廣醫療券,就完全沒有做,到底在香港智能身份證晶片內,有限 32KB 空間中,還有多少空間發揮,還有多少可以便利市民又保障私隱的潛在可能。看來各大政策局,以至認真關注市民生活便利的IT業界人士,應該重新思考一下。醫療券只是開始,在智能身份證的協助下,香港有更多政策和服務是可以更有效率地向市民提供,而不會因低能的 IT 設計,搞得最後政策招致不必要民怨。

1 則留言:

Zeus 提到...

因為要做呢樣野就即係要立法,政府一向就係唔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