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港府拓金融 禍源竟當救命草?

曾俊華在二月廿五日,終於宣讀他在金融海嘯後首份財政預算案。近幾年,財政預算案已經儼如中期施政報告,除了宣示政府財政政策的方向,亦會勾勒香港政府經濟政策的取向。

不過,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上提出的方案,固然沒有市民期望的大幅度稅務寬免,刺激消費,而政府提出的經濟策略,很明顯仍然未就金融海嘯後的新形勢作出調整。

債市、新興市場和伊斯蘭金融能救港?

雖然金融海嘯對全球金融產業造成重大打擊,需要長時間才恢復,但筆者很不明白,政府仍然要強調在香港建立債券市場,加強進軍新興市場,以及著重發展伊斯蘭金融這幾方面。

這次金融海嘯其中一個起因,正是與債券市場相關的信貸評級制度,以及各類金融衍生工具,例如CDO(Credit Default Option)、CDS(Credit Default Swap)等操作出現問題,包括信貸評級不可信,以物業擔保的借貸製造大量高評級幻象,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相關的衍生工具報價一無所知等等,令次債風暴一發不可收拾。在世界各國都在檢討債券市場發展時,到底香港憑什麼發展債市?

而現時第二波金融海嘯,有指就是由東歐新興市場誘發,現時東歐各國經濟出現危機,而歐洲奧地利等大量向東歐借出資金的國家正坐在計時炸彈上,難道曾俊華鞏固香港金融市場地位的方案,就是學冰島、奧地利一樣嗎?而油價大跌後,中東各國的投資能力不大如前,筆者更不明缺乏伊斯蘭金融文化配套的香港,有何條件發展伊斯蘭金融。上述各點都證明了,曾俊華根本不明白金融海嘯後的大形勢發展,這樣制訂的經濟政策能否救市,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

退稅比政府工程實際

另一方面,對市民真的實惠的救市措施,查實是退稅和減稅,當市民和企業可以保留更多的現金時,這樣才能真的提振對消費和投資的信心,慢慢帶香港走出困境。而且退稅和減稅,對絕大部分小市民都能夠受惠,再配合在福利上向低下階層市民作出扶助,這樣不少市民都會滿意,但政府只是退六千元稅款,這實在令市民失望。

相反,政府提出增加工程上馬來刺激經濟,小市民不見得受惠,皆因香港仍然有輸入外勞計劃,而香港那些建築判頭私底下會否聘請黑工,那些工程的招標費用是否合理,通通都是一個問號。筆者做過業主立案法團委員,那些小型建築公司和顧問公司胡亂漫天開價,相信不少做過業主立案法團委員的都領教過。如果政府仍然容許建築公司聘請外勞,而政府工程,以至重修大廈小型工程費用未有一套公開透明的方法去監督,防止業界胡亂開價,筆者恐怕這筆撥款,只會淪為官商勾結的新溫床,並不能夠真的做到保住就業的目標。但香港政府敢得罪功能組別那邊的工商界議員,提出禁止輸入外勞法案嗎?筆者不見得政府有這樣的膽量。

總體而言,這份財政預算案顯出,現時香港政府是缺乏領導市民走出經濟困境的方案和策略,市民期望政府能夠救市救人保飯碗是不切實際,靠官僚瞎指揮只會進一步浪費資源,甚至助長官商勾結的不良現象。看來,要真的走出經濟困境,還得靠香港市民本身的智慧,觀察世界市場的發展走自己的路。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偶爾路過,看到此文章後有如下見解:

香港政府支持發展債市,不論成功與否,其出發點應與本地金融政策及銀行發展有很大關係,其中關係如有機會可再討論。

至於新興市場和伊斯蘭金融,則只是特區政府意圖給予市場方向,政策考慮不多。能否救市則不用說也是徒然。

至於退稅在香港這個高儲蓄率的地方,是否比增加政府開支更能振興經濟,我尚不敢妄下斷言。不過財爺這份預算案給予年輕大學生和低收入人氏優惠而叫中產押樓自救的方案,的確充滿政治考慮。

不過無論如何,我也非常同意你的結論:『看來,要真的走出經濟困境,還得靠香港市民本身的智慧,觀察世界市場的發展走自己的路。』

P.S.一般而言 CDO是指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也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其中主要問題所在。